摘 要:美术课程提出:“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些学习活动建议,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其他学习活动建议,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完成基本规定性的同时,在教学中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如何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实践?近年来,我摸索探求出以趣为开端,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为手段,以美育为主线,以知识的深化和发展为灵魂、以人为本的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新途径,走出了封闭、单一的课堂,创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了个性发展。
关键词:运用电化手段或活动教具 学习愿望 导课方法 持久兴趣 灵活运用教材
一、新课导入求新、求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好奇,但自制力差。上课铃响,学生往往气喘吁吁地奔进教室,很难以积极的精神状态准备上课。虽然课堂变化很多,像无声注目、当头喝棒、以点带面等,大多引起抵触情绪或无兴趣。我的方法是运用电化手段或活动教具引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或欣赏、演唱歌曲创设一个艺术的氛围、或将本班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ppt展示、或以一段新闻故事、或以一件美术作品导入新课,新奇的导入使学生既保持了很高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对美术课的爱好。
例如:在上五年级《旅游节》这一课时,我播放了《青海美》这首歌,加上幻灯片中美丽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教师恰当的提问:你知道咱们青海有哪些旅游资源?学生在快乐轻松中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这样,既有声有像又有故事的导课方法,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稳定了学生的情绪,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练习过程——重视个人创作与集体创作的结合
在学生明确了作业要求后,进行实际作业,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随时提醒应注意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工具材料技巧等。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的灵感,鼓励学生追求新颖、独特,解放他们的创造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辅导中发现有巧妙构思,及时展示出来,进行鼓励和表扬,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创作热情。并且,“听”音乐创作。在轻松的气氛中,把个人创作与集体创作结合起来,大大增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例如:工艺制作课《小鸟的家》,教师准备出一幅以树为背景的挂图,让学生明确将镂刻的小鸟印到图上去,在播放鸟鸣的乐曲声中,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制好了形态各异的小鸟底版,来到黑板前镂印。老师提出“谁能像小鸟一样飞上来就更好啦!”这样激发起顽皮孩子的表现欲,纷纷抓紧时间完成底版“飞”上台来印制。在愉快又紧张的气氛中,学生们集体创作了一幅生动丰富的小鸟乐园图。
三、及时展示评价作品,重视知识的拓展和兴趣的发展
新“课标”指出了美术课程所要具备的四大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以及注重创新精神。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 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 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兴趣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及爱好,是引导学生走进美术王国最理想的导师,而作品是学生学习美术最好的成果。有鉴于此,我认为美术课的评价环节特别重要!课前课后的师评、生生互评展示必不可少,让学生们自选出一件最好的,讲出好在哪里,指出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自己讲评,增强其参与意识,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我将学生作品集结成册供全校学生浏览;将学生作品装进画框挂在班级的楼道,学生们感到无限荣耀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为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美术兴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新“课标”中增加了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它需要孕育于丰富的人文背景之中,以使学生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并积极参与文化传承。所以教学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一些与本节学习内容相关的前延信息、范画、范作、实物等,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触类旁通的思维意识,并积极应用到创作中去。
及时展示评价作品重视知识的深化和兴趣的发展,保持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四、灵活运用教材,结合学生喜好进行课程内容设置
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人教版美术教材中有些内容超出了学生的能力或学生不感兴趣,我便自己制定学生容易接受的授课内容。比如结合五六年级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性,我展开了纸艺教学,学生根据引导在彩色卡纸上绘制图案再进行镂、刻、剪,最后合闭成柱状做成纸艺灯,挂在美术教室,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很漂亮,成就感倍增!
结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我让学生们尝试在多种材料上作画,例如让他们在砂纸上作画,油画棒和粉笔划过砂纸产生的特殊痕迹学生很感兴趣,表现了一幅幅生动的作品,乐此不疲。
实践证明,这一切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得学生更加热爱美术,热爱生活!我想:这也是学习的真正目的吧!
参考文献
[1]《2011年新版美术课程标准》。
[2]《美术》。
论文作者:刘 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5
标签:学生论文; 美术论文; 兴趣论文; 作品论文; 课堂论文; 小鸟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