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院校学员训练伤预防和解决的几点思考论文_刘韦华 孟卓鹏

关于院校学员训练伤预防和解决的几点思考论文_刘韦华 孟卓鹏

(陆军步兵学院)

近年来,随着院校实战化训练要求的提高,训练强度及难度逐渐加大,加之学员性质的变化,以及训练内容、方法、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常引起骨骼与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器官损伤和生理功能异常等军事训练伤,直接影响广大学员健康和训练任务完成,甚至影响学员毕业,导致学员滞留、复原,成为制约院校军事训练实战化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院校现状

训练伤已经成为干扰各大院校正常军事训练,影响学员战斗力保持的重要因素,训练伤防护日益成为卫生保障工作的中心和学员关注的焦点。但是,据了解,部分院校在学员训练伤的预防以及康复治疗方面还不够重视,各方面保障不够到位,相关法规制度不够科学完善,种种原因成为诱发学员训练伤的催化剂。

目前,院校伤病学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表现优秀的主力、尖子人员易发生训练伤。另一大类是弱势群体,主要有以下类型:身体不协调的学员、体质较差的学员、心理素质较差的学员以及性格内向的学员。

二、院校军事训练伤产生原因

军事训练伤产生原因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日常训练方面

1.科学施训末端落实不实。一方面,在学员日常训练(军体课及晚操课)中,部分单位存在计划不合理、组训不科学、计划难落实的现象,有的单位以锻炼学员为借口,从制定计划、组织训练、开展考核都一概放权于学员骨干,干部过问少、情况了解少、指导纠正少,加之部分单位主官对训练理论的知识掌握不足,“土路子”多于“科学法”,导致计划制定不合理,没有科学区分受训对象,进而导致学员训练中出训“上游吃不饱、下游受不了”的现象,体能下游的学员处于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易产生伤病。同时,部分单位对于素质薄弱的学员采取“揠苗助长”式加强补差,没有个性化补差计划指导,不仅难出成效反而极易催生训练伤病。另一方面,对于部分计划制定合理科学的单位,末端落实也存在现实困难,部分院校训练场地、器械的匮乏限制了学员训练的多样性,“占场”难导致基层单位不得不改变训练计划,甚至出现长期长跑训练,违背训练规律,也是导致训练伤的原因之一。

2.缺乏专业指导。在训练前热身与训练后的拉伸放松环节,组训学员大多凭经验开展,且形式单一固化,对不同科目训练的热身放松方式缺乏针对性。在训练过程中,对于手榴弹投掷、四百米障碍、单双杠(二、三、四练习)等训练科目,教员教授指导次数少,难有效果,学员仍然存在大量痼癖、错误动作,极易因此受伤,部分队干部对动作要领也把握不准,距离优秀“四会”教练员差距较大。

3.学员安全防范知识匮乏。一方面,学员对于训练中的难点、易受伤的环节把握不准,如四百米障碍训练中,矮墙、独木桥不是难点,却极易受伤,对于这些“关节点”该采取什么措施进行讲解预防,或是设置保护人员,保护人员该如何保护等学员不是很清楚。另一方面,面对季节性安全问题,如夏季训练酷热天气引起的中暑,阴雨天气场地湿滑引起的摔伤等,重视程度不够,预防措施了解不清,出现情况后紧急救治方法不明确。诸多方面的思想认识不足、安全知识了解不到位就会导致伤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比武竞赛方面

目前各大院校均有各自的比武竞赛模式,例如组织军事大比武、军事体育运动会、学员毕业综合演练等。

1.急难险重任务催生训练伤。大比武、毕业综合演练等大项任务是伤病的爆发点,相对于日常训练产生伤病的人数急剧提升。以军事大比武为例,比武具体方案出台时间往往在比武前一至两个月,对于部分科目如武装五公里、战斗技能综合运用等大强度科目,学员准备时间过短,且任务艰巨,加之基层主官以成绩为政绩的观念重,为取得比武成效,短期内成倍提升训练量,忽视学员放松恢复,背离科学施训原则,使得伤病集中爆发。

2.比武对象分类不合理。因目前各大院校尤其是任职培训院校,学员成分性质较为复杂多样,但各大院校在掀起练兵热潮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比武对象的合理配置,忽略了各类学员的基础,不同的起跑线决定了学员与干部在准备比武时的方法和态度。尤其是对体能基础较弱的一类学员来说,部分比武项目训练难度较大、科目较为陌生,在巨大的比武压力下,极易出现“瞎指挥”“胡蛮干”的现象,不仅会导致在训练中极易受伤,更容易导致学员产生恐惧、焦虑心理,甚至对某一科目的训练留下心理阴影。

3.考核方式不合理给能力素质较弱的学员造成极大压力。比武竞赛全员参与的出发点是为了掀起浓厚的比学赶超训练氛围,但抽考的方式导致部分能力素质较弱的学员“赶鸭子上架”式地参与,尤其是在战斗三公里、400米障碍等强度高、难度大的科目上,能力素质差的学员难以在短时间内承受高强度的训练以及比武压力,导致超负荷训练对腰、膝关节等关键部位造成较大伤害,进而引发训练伤。

(三)其他方面

1.心理训练和心理疏导不够重视。一是面对难度较大训练科目时,学员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导致无法准确掌握动作要领,不得不采用非标准动作,或者每次训练时都会有畏难情绪,这些都增加了训练伤发生的风险。二是训练伤发生后,伤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情绪一落千丈,间接影响了伤病康复治疗的进度。不乏这样的例子,受伤之前是单位的训练尖子,一旦受伤,则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加上单位主官以及身边战友的关心爱护跟不上,容易产生心理挫败感,不愿积极康复,导致训练伤持续。

2.训练伤病预防检查不够及时。目前的情况是,各大院校没有形成定期的针对训练伤检查的制度,学员入学后一般1-2年进行一次健康情况体检,此体检针对的是个人整体健康情况,并不是针对训练伤病的检查。这就使得大部分学员只有在身体出现不适甚至严重疼痛后才会去检查,但这时伤病一般都比较严重了,错过了早期预防和治疗的良好时机。

三、针对院校训练伤产生原因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组训施训,有效预防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一是训练要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大纲》要求,针对学员的接受能力、身体心理素质等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二是要高度重视并合理安排训练前的准备运动,准备活动内容与活动量应和训练内容、学员身体状况等相适应。三是关注学员既往病史,根据学员身体体能状况及训练内容,及时调整训练计划,注重个性化训练,不能“一刀切”。四是防止训练过度产生疲劳进一步导致损伤,采用科学的“循环训练法”组训,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训练原则,避免单一动作、单一项目的长时间过度训练,或单位时间内的超负荷训练。

(二)工作重心下移,大力提高医疗服务保障水平

一是完善配套设施,缓解因训练场地不足导致训练方式单一的问题,同时,还可在院区空地设置多样的训练器械,而不是只有单双杠。二是充分发挥利用康复治疗中心作用,同时给基层单位配发操作简单方便的理疗仪,提高伤病预防和治疗效率。三是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充分利用驻地优质医疗资源,邀请共建医院知名专家定期来院进行巡诊授课,每年组织临床专业医生到体系医院进行全科医生培训。

(三)形成整体合力,重点关注学员全维保障

一是区分不同类别学员,合理分配比武竞赛对象,不要放在“一个盘子里”比。二是军事比武中大强度、难度高的科目采取尖子考核、全员普测的方式,用普测的平均成绩代替抽考成绩,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规避体能“弱势群体”在训练中的伤病,而且还能为危险系数较高的比武科目提供充足的保障人员。三是加大军事训练基本知识的普及力度,让学员了解并掌握训练伤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增强学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遵守军事训练安全要求的自觉性,并且根据季节特点、训练任务转换及时开展健康常识教育,减少季节性损伤。四是加强心理疏导部门建设,在训练伤防治康复中身心同治,既疗身又疗心,预防时多讲解疏导,克服恐惧心理,康复时医生要把疾病讲清楚,把注意事项讲清楚,单位主官要把关心和爱护跟上去,把“黑脸”责怪收起来,做到“医政结合”,区分个体从原因根本上着手,及时和医护人员相互沟通,做到全面关心、全面治疗。

论文作者:刘韦华 孟卓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关于院校学员训练伤预防和解决的几点思考论文_刘韦华 孟卓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