佯谬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验教学论文,物理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通常直接进行实验操作。结果,物理实验虽然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但是往往不能同样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的物理学习往往停留在“看热闹”的层次,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为了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把佯谬引入物理实验教学。 一、什么是佯谬 “在物理学发展史中,最吸引人而又令人绞尽脑汁的大约应该首推五花八门的物理佯谬(或悖论)了”。[1]在英语中,佯谬与悖论常不加区分。现在,人们通常把导致逻辑矛盾的命题称为悖论;而把理论或经验与实验现象或事实之间的矛盾称为佯谬。“通常出现的情况是:人们从原有的理论或假设前提出发,推出的结论与实验事实不符;或者是人们的认识局限于某一固定的框架中无法突破,因此无法解释和理解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事实。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在物理学中碰到的基本上是佯谬”。[2] 二、佯谬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佯谬在力学实验中的应用 我们把佯谬应用于覆杯实验。首先,我们用硬纸板盖上空杯杯口并倒置,如图1(a)所示,则硬纸板因受重力而下落。接着,杯中装满水并倒置,如图1(b)所示。则水因受重力而洒出。最后,我们用硬纸板盖上装满水的杯子的杯口并倒置,如右上图1(c)所示。结果会怎样呢?学生肯定会认为,硬纸板下落,水洒出。因为硬纸板不仅受重力作用,还受到杯中水向下的压力作用。可实验结果却是,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也不会洒出,与学生猜想相矛盾。 这显然出现了佯谬。此后,教师再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就水到渠成了。 再如,利用流体动力学佯谬来说明流体压强规律。如图2所示,图中的乒乓球相同,玻璃管相同,漏斗相同。学生认为吹气时更容易掉下来的乒乓球却偏偏不容易掉下来,如图2(a)所示;学生认为本该更容易吹起来的漏斗中的乒乓球却偏偏吹不起来,如图2(b)所示;学生认为本该更容易吹掉下去的乒乓球却偏偏掉不下去,如图2(c)所示。 淘气的乒乓球偏偏让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推测都与实验结果尖锐矛盾,这显然出现了佯谬。此后,教师再启发、引导学生分析矛盾的原因,消除认知冲突,得出规律——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最后,再通过练习巩固所得规律。 2.佯谬在电学实验中的应用 我们把佯谬应用于电路连接关系分析。教师先接通如下页图3(a)所示电路。这时,3灯串联发光,其亮度都很弱。随后,教师依次接通如下页图3(b)、(c)、(d)、(e)所示电路。每次接通电路之前,教师都问学生:“能亮的灯有哪些?它们的连接关系如何?”学生对于如图3(b)、(c)、(d)所示电路的判断都没有问题,但对于如图3(e)所示电路,学生大多会认为,这一下,肯定是一个都不亮!可实验结果却令人大吃一惊:3个灯原本都该不亮的,可结果竟然都亮了,而且都很亮,特别是。 为什么用了二根“短接线”,反倒连一盏灯也短不掉了?这显然出现了佯谬。此后,教师再启发、引导学生分析佯谬,消除冲突,深化对“短接”的认识。 再如,把“2.5V,0.3A”的手电筒灯泡与“220V,60W”的普通白炽灯泡串联,接到220V的电路上,如图4所示。结果如何?学生大多会认为,肯定烧掉了!可实验结果却是,、竟相安无事,看上去都正常发光。为什么不会被烧坏呢?这又出现了佯谬。此后,教师再启发、引导学生分析电路的电阻、电流,化解冲突,消除佯谬。 3.佯谬在热学实验中的应用 我们把佯谬应用于热学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在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水的沸腾条件之后,教师给出问题:如果把右上图5(a)中的酒精灯撤去,那么烧瓶中的水肯定不能持续沸腾下去。这时,如果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倒立,再用冷水去浇它,给它降温,如图5(b)所示,则烧瓶中的热水能否沸腾呢?学生大多会认为,你把它浇凉了,肯定不能沸腾。 可实验结果却是,当用冷水浇烧瓶底部时水却沸腾起来了。这显然出现了佯谬。此后,教师再启发、引导学生分析佯谬,消除冲突。这样,学生对液体沸腾条件的认识就进一步深化了。 4.佯谬在光学实验中的应用 我们把佯谬应用于光学实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在学生完成实验“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如图6(a)、(b)所示]”之后。教师给出问题:在一块冰中有一扁球形空气泡,其形状宛如凸透镜。今让一束平行光从冰中射向这个“空气凸透镜”,如图6(c)所示,则这个“空气凸透镜”将会聚光线呢,还是发散光线呢,抑或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呢?学生大多会认为会聚,因为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我们用玻璃代替冰,用两块相同的平凹透镜组合成如图6(d)所示装置以代替图6(c)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这个空气凸透镜只是披着凸透镜的“皮”,却干着凹透镜的事——它竟然发散光线! 为什么这个空气凸透镜不但不会聚光线,反而发散光线呢?这显然出现了佯谬。这时,教师再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从而深刻认识透镜会聚与发散光线的本质——光的折射规律,就水到渠成了。 当然,初中物理中还有许多实验可以利用佯谬。在此恕不赘述。 三、佯谬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价值 1.激发兴趣 既然佯谬“最吸引人”,那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不妨选用或设计一些佯谬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驱动思维 既然佯谬往往“令人绞尽脑汁”,那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佯谬来驱动学生的物理思维,进而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3.深化认识 在佯谬中,真实鲜活的物理事实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物理理论或经验尖锐矛盾,对比强烈。这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而且还能有效地克服学生头脑中错误的物理前概念,进而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认识。[3] 4.掌握方法 在物理学史上,佯谬往往是导致新理论诞生的关键。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果教师主动地利用佯谬,向学生展示物理理论与实验现象之间的尖锐对立,而随着对立的消除,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得以更加合理地重构并巩固。学生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里耳濡目染,便也会在物理学习中有意无意地发现并提出佯谬,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利用佯谬来建立或反驳物理理论的方法。[4] 5.形成态度 由于佯谬中的实验现象或事实与已知的理论或经验水火不容,那么,我们是尊重事实怀疑理论呢,还是坚持理论否定事实呢?理论源自实践,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因此,利用佯谬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6.养成习惯 因为佯谬不仅吸引学生,而且还会引发学生思索,所以,在物理实验中利用佯谬有利于学生养成质疑习惯。 四、实验佯谬教学法 为了切实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利用佯谬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价值,笔者结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提出实验佯谬教学法。 1.什么叫实验佯谬教学法 简单来说,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利用佯谬,让实验结果或事实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理论或经验之间尖锐矛盾,从而诱发学生头脑中激烈的认知冲突;在学生为此绞尽脑汁之后,教师再启发、引导学生消除冲突,化解矛盾;最后,深化并巩固知识。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就叫实验佯谬教学法。 2.实验佯谬教学法的基本环节及结构 从前面的几个应用实例可以看出,实验佯谬教学法通常有5个基本环节:引导铺垫、猜想预测、实验检验、析因矫正、巩固深化。其基本结构如图7所示。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利用佯谬,人为地给学生制造认知冲突,并让学生为之绞尽脑汁,最后终于找到突破口,学生恍然大悟。也就是说,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不能总是让学生的思维一泻千里,而要让它打着漩涡,激起浪花,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热闹,而且更要让学生悟出门道。只有这样,物理实验教学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矛盾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_物理论文
矛盾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_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