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洪水的启示与思考_林业论文

特大洪水的启示与思考_林业论文

严重洪灾带给我们的启示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洪灾论文,带给我们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新华社记者在引用专家意见分析长江干流水位为何居高不下的原因时,提出有5个主要方面原因,其中第三条是长江上游流域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森林吸纳雨水的能力减弱,大量雨水直下江河,水土流失又导致泥沙俱下,河道湖泊淤积,更加重了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压力;第四条是行洪蓄洪区域大幅减少,长江流域承担蓄洪重任的8大湖泊面积比50年代减少了33%,减少面积达5500多km[2],这是造成这次大洪灾的更深层、更深刻的原因。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生态系统对人类的作用在于其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生态系统的环境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其中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便是蓄水保土,防治水土流失,起到防灾减灾作用。而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蓄水保土、防止水土流失,正是森林的重要功能。由于多年来对江河流域森林的过量砍伐,使得森林对于生态系统的防护作用大大降低,特别是一些地方大面积的毁林开垦,使得原来有植被覆盖的土壤裸露,水土流失急剧增加。根据国家环保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李天威等同志提供的数据,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已从50年代的36万km[2]增加到90年代的56.2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3.1%,流域年土壤侵蚀量高达22.4亿t。水土流失,泥沙直下,造成湖泊淤浅,面积缩小,水库淤积,使得湖泊和水利设施调蓄洪水的能力大大降低。洞庭湖年淤积泥沙1.2亿t,50年来湖面从4300km[2]减为2600km[2],缩小了30%以上,湖泊容积缩小了40%以上,损失洪水调蓄能力约100亿m[3],鄱阳湖年淤积量也达1210万t,湖床平均每年增高3cm,湖泊已从50年代初的5100km[2]减到2900km[2]。长江流域已淤积损失库容12亿m[3],相当于12座大型水库。正是由于长江中上游森林覆盖的减少,失去了森林对雨水的吸收和减少径流的作用,使得雨水直泻而下,洪峰集中出现;而湖泊、河道、水库的淤积导致了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大大降低,使得被茂密的森林所缓解的洪峰一下子集中地、连续不断地压向长江干流,终于造成了今年的特大洪灾,使人民的财产受到了极大的损失。嫩江、松花江洪水的情况也是如此,其上游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也砍伐了几十年,天然林的面积大大减少,蓄水防洪的能力必然随之降低。

这次洪灾的损失是严重的,教训也是深刻的。回顾过去建设历程,我们有大量成功的经验,也有许多深刻的教训,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对自然规律,特别是对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认识不清,对培育森林和发展林业的作用认识不足,因而对林业采取了一套“多取少予”的政策,取之于林多,用之于林少。解放以后,各级财政安排的林业支出仅占同期财政总支出的0.6%左右,1993年下降到0.48%。1997年有所增长,但也只占国家安排的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2.2%。这个比例显然是太小了。正是由于林业投入的严重不足,使我国林业的发展很慢。解放初,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大约是12.5%。40多年来,林业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全国人民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大规模植树造林,人工造林面积和保存面积都居世界第一。但是,我们一方面在大力营造人工林,另一方面还在大面积砍伐天然林,增减相抵,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也只达到13.92%,比解放初仅仅增加1.4个百分点。可以说,森林面积小幅度增长的后面是森林质量的大幅度下降,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大大降低。

在森林质量不断下降的同时,我国森林的分布也极不均衡,在东部和南部条件较好的地区森林覆盖率较高,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差的西北、西南等地区森林覆盖率很低。比如,青海省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与长江的发源地,森林覆盖率却是全国最低,仅仅0.35%;新疆是0.79%,宁夏是1.54%,甘肃是4.33%。尤为严重的是,一些地方从局部利益出发,大面积毁林开垦,使得地表植被完全被破坏,这种毁林开垦造成的水土流失尤为严重。

对于森林作用认识的偏差,使我们林业的发展决策出现了严重失误,对林业采取了一条“重取轻予”的政策。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这种政策也是值得商榷的,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这种情况有过精辟的描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蓄和贮存水分的中心。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在山南坡砍光了在北坡被十分细心地保护的松林,他们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把他们区域里的高山畜牧业的基础给摧毁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而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

那么,我们究竟应当怎样来认识和看待林业的作用和地位呢?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归纳起来,森林的生态作用主要有:第一,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在生物世界和非生物世界之间的能量和物质交换中扮演着主要角色,以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上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第二,森林能够有效地蓄水保土,防止水土流失和江河湖库淤积:第三,森林能够有效地遏制土地沙漠化,保护人类的生命空间;第四,森林能够有效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农牧业抵御洪涝、干旱、风沙、干热风、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稳产高产;第五,森林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物种减少;第六,森林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有效地缓解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温室效应”;第七,森林还具有制造氧气、净化空气、治理工业污染、促进人体保健、满足人类精神享受的作用。谈到森林对于防洪、抗洪的作用,根据国家林业局提供的科学观测数据,各种类型的森林冠对降雨的截留率为10%~30%,枯枝落叶层的持水量一般每km[2]每小时为20~40t,大约是无林地的20多倍。只要有1cm厚的枯枝落叶层,就可以把地表水径流减低到裸露地的1/4以下,泥沙冲刷量几乎减少94%。据研究,雨水要把地表18cm厚的表土全部冲光,在同样立地条件下,裸露地只需要18年时间,农耕地为46年,而草地为8万年,森林为57万年!根据中科院西北水保所的研究,在降雨量为346mm的情况下,林要泥沙冲刷量为每km[2]60kg,休耕地则达每km[2]6750kg,两者相差110多倍!

森林的每一个作用都与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全局密切相关,可以说,只有实现了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认识,是我们经历了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后总结出来的,是用很大的代价换来的。周恩来同志在30多年前就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水土保持、固住泥沙不下流的问题,必须严禁乱砍滥伐上游的森林,大力植树造林。他尖锐地指出:“工业犯了错误,一两年就可以转过来,林业和水利犯了错误,多少年也翻不过身来。”胡耀邦同志过去在谈到西北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问题时讲了“反弹琵琶”的道理,说:如果你要是假想抓粮食,那么就粮食抓粮食;如果你要是真想抓粮食,就要大力抓好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一位水利部门的领导同志曾经动情地说过,“过去几十年,我一直在抓水利工程,而且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现在下来了,离开了工作岗位,有时间坐下来,冷静地、认真地思考几十年的经验和教训,反而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抓好植树种草,才是解决水土保持问题最根本的措施。”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我们应当从历史的经验、特别是历史的教训中间汲取足够的营养,冷静地、客观地认识和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特大洪灾的反思,我们应该响亮地提出这样一个口号:“要象抓水利那样抓林业”。基于这次洪灾的教训,中央已经决定大规模增加水利投入,目前已经增加170个亿,并且还要继续增加,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这次洪灾的教训再次证明,单纯就水利抓水利是不行的,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兴修水利设施是必要的,但这只是“治标”,因为没有森林涵养水源、庇护土壤,再好、再大的水利设施也不可能长久发挥作用,在几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会大打折扣。据国家环保局同志提供的材料,今年长江洪水流量很大,但并不是最大。以宜昌为例,今年通过的最大洪峰流量为每秒56400m[3],而水文记录中最大洪峰流量超过每秒60000m[3]的至少有23个年头,然而这并不是最大流量的洪水却连连创下新的水位历史记录,这种现象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长期以来遭到人为的破坏有直接关系。森林植被被破坏必然导致水土流失,大量泥沙涌入江中,抬高河床。长江干流每10年河床就要抬高1m,一遇汛期便成悬河。这样,即使水量不大也会形成较高的水位,形成“小雨量、高水位、大水灾”的局面。据《中国绿色时报》8月10日报道,全国有约10%的国土面积的高程低于当地江河洪水水位,处在“悬河”的威胁之下,而全国大约有70%的人口居住在这个区域。如果不从抑制水土流失入手,只是一味地加高江堤、河堤、湖堤,就必然会出现河床与河堤竞相增高,“悬河”越来越“悬”,危险越来越大,今天长江、松花江、嫩江特大洪灾的悲剧还会重演,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此,只有大力发展林业,植树造林,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特别是营建大面积、多功能、高质量的防护林,增加林地土壤蓄水的能力,减少地表径流,抑制水土流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源涵养和水土流失问题,有效地贮水保土,调节洪水径流,延缓江河湖泊的淤积,配合其它措施,延长和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作用,从根本上遏制洪水的泛滥。这才是防洪抗洪的根本,是“治本”。是防洪抗洪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

我们一定要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起来,真正把林业放到国家大局和长远利益的高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林业发展。“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我们应当以总结此次抗洪抢险的经验和教训为契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以抗洪救灾一样的决心和信心,高度重视林业,大力发展林业,加快建设速度,按照江泽民总书记“建设山川秀美”的指示精神,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使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6%的奋斗目标,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稳定和良性循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标签:;  ;  ;  ;  

特大洪水的启示与思考_林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