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下岗职工经济支持理性化模式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性化论文,转型期论文,下岗职工论文,模式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支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使用的是狭义概念,指给职工及其家庭提供日常消费的经济来源。经济支持是个人支持和社会支持的混合体。个人支持是指个人自身提供自己所需要的日常消费;社会支持是指社会总体对脆弱群体或者说弱势群体提供的救助和服务。经济支持的强弱是与社会成员所拥有的资源程度,政府、社会的救助程度紧密相关的。
下岗职工做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弱势群体,其特点不同于“三无”人员以及残障人士,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也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其主要特征是:年龄偏大,主要集中在30-45岁;以女性居多,家庭抚育负担重;文化程度低,是技术单一或是从事熟练工种的劣势劳动力;拥有社会资源少等。这些特点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同时,部分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难以保障,使城市贫困人口增多。下岗职工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城市贫困结构的构成。因此,正视下岗职工生存状况,给予正确有效的生活保障便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通知》中所强调的那样,“妥善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有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是现实的问题,也是关系长远的战略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下岗职工的经济支持状况,研究个人支持和社会支持中提供经济支持的各方面因素,对于保证下岗职工停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使下岗职工尽快就业,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保持中国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构经济支持理性化模式的价值取向及其功能选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益推进和深入发展,国有企业作为下岗职工经济来源的主体,已不可能完全负担所属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建立新的多层面的经济支持结构体系,具体说:首先从与下岗职工经济生活存在内在逻辑关联的社会层面着手,来探讨构成一个经济支持理性化模式的理念选择;其次分析经济支持理性化模式的功能目标;再从以上二方面的分析结果来构建经济支持理化性模式。
首先,构建经济支持理性化模式的价值理念应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现实运行的经济体制原则。我国已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经济体制的理念已发生重大变化,一般来说计划经济是行政经济、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这种转变强调竞争个体的主体性,因此,在理性化模式中个人自身支持即个人自救不可少。同时也只有个体参与竞争才可能产生效率,这就决定了理性化模式建构的效率原则,即促进下岗职工积极参与竞争。
第二,资源分配的原则。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移的同时资源分配也在发生变化。计划经济的资源分配是平均分配,而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对于利益结构调整过程中的社会成员来说,经济体制改革的任何举措都会打破既定利益结构的平衡与稳定,国有的企业的改革,富余人员的下岗,这些资源分配方式的变革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要提高效率,就更是如此。对于市场经济中的“理性”人必须给予一定的激励,资源分配便是激励机制内容之一,我国已由过去的吃“大锅饭”向按劳分配即劳动自致的理念转换。这就决定了市场经济中的人只能是通过自身的奋斗、劳动等方式来获得社会的报酬。同样下岗职工更是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来获得保障自身生活的经费,个人自身支持不可少。
第三,下岗职工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分析。下岗职工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它不同于失业群体,失业群体表现为与原工作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下岗职工仍同原企业保持劳动关系。因此,对下岗职工提供经济支持的,包括下岗职工所属企业。下岗职工群体是时代的产物,而单就某个人而言,“他”之所以会下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劣势竞争力而致。因此下岗职工群体是在转型期出现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弱势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个人自然特征分析,下岗职工一般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技术单一,拥有社会资源少,女性居多;二是从个人心理特征分析,下岗职工中多数人传统的“以厂为家”的观念根深蒂固,对原属企业具有强烈的依赖心理,自我保障心理微弱,承受风险能力差,对重新择业缺乏应有认识。同时,应该承认,富余人员下岗是国家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结果,并不完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胜劣汰。特别是国企职工,在岗时接受的是行政经济资源分配的安排,拿的是低工资,劳动价值的大部分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他们在经济上没有承担风险的储蓄基金。他们为国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出了牺牲,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做出了牺牲,国家和社会都有责任给予下岗职工一定的经济支持。
以上三个主要的因素,决定了经济支持理性化模式是基于个人自身支持和社会支持相结合的一个混合结构体系。其混合的特性正体现在它不是单方面,不只是个人支持或者是社会支持。在目前市场经济竞争中强调以效率为主、劳动自致的条件下,弱势群体只有通过自身的支持和获得适当的社会支持,同时,尽快重新“上岗”,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并为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经济支持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解决下岗职工问题,为了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宽松的环境,因而其功能主要作用于三个方面:
1、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生存和安全是人的首要需要,主要应该通过自致来满足自身需要,即文中所说的个人自身支持。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下岗职工做为市场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其竞争力差,从而使个人自身支持具有无法履行功能的可能性,相应地需要一个比个人自身支持更高一级的支持——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中的经济支持即是多方位出资,建立基本保障系统。因此它可以成为下岗职工生活的基本经济来源,满足下岗职工的基本需要。
2、社会稳定。作为一个系统,保持良性运动和协调发展是运动中的社会的理想状态,但事实上,社会的运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它不可能完全按照人们的理想设计来运行,诸如我们所提出的“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任何社会所不可避免的。
显然,如果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不到满足,社会就有可能因失调而出现动荡。为使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社会需借助一定的手段去满足这些成员的基本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发挥社会的稳定机制作用。
3、有助于减轻企业负担和国有企业发展。如前所言,下岗职工的待岗工资是下岗职工经济收入的主体,而待岗人员工资同时也给企业背上了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企业在财力有限,常会出现“两难”局面,一要确保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二是为求得企业发展又需大量资金。而从多渠道寻找保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来源,可有效缓解“两难”局面,减轻企业负担,确保企业的发展。
二、经济支持理性化模式的构成及其分析
(一)理性化模式的构成
从价值取向和功能出发,经济支持理性化模式包括个人支持层面和社会支持层面两大部分。所谓理性化模式,本文是从对下岗职工形成经济支持的经验层面,通过归纳和类比的方法,通过对经济支持的来源与下岗职工之间内在关系的逻辑分析建立。个人支持主要指个人自身对自身的经济支持的提供,而社会支持则来自于社会总体。按照美国柯恩和阿拉托将社会三分为国家/市民社会/经济领域的划分方法,我们把社会支持划分为国家支持、市民社会支持和经济领域支持。经济领域主要指企业支持、市民社会支持又可细分为私人领域支持和组织化领域支持等。私人领域支持我们从社会网(指个人社会关系中相对稳定的关系)这个角度去考察,它基本覆盖了私人领域所有范围。在组织化领域的考察,我们用社区和社团做为代表,因为它们体现了组织化领域的基本特征(有组织、民间自发、成员主动性强、有共同的利益等)。
综上所述,下岗职工经济支持理性化模式建构如下图:
(二)理性化模式分析
模式的建立基于各支持层面与下岗职工经济支持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这是模式分析的关键所在。它不仅体现了模式的“理性化”,同时也是分析其特点的基础。
所谓内在逻辑,主要指两者的关联关系和内在的可能性。主要特点的分析主要是集中分析支持范围的广泛程度、支持者与被支持者的关系强度状态、其现实表现形式、支持的方式和手段等。
(1)个人自身支持的分析。
市场经济和资源分配的理念说明个人在社会中的主体性质,个人必然要支持自身生存和发展。另外,下岗职工的弱势群体的定位并不等于他们没有竞争力,因此个人支持必然成为其经济支持的一个方面。
个人支持自身生存的现实形式一般为吃储蓄,通过打工、摆地摊、炒股、从事服务业等不稳定工作获取收益。因自己支持自身,关系强度强。
(2)国家支持的分析
政府介入社会支持领域主要是由于市场机制在社会支持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社会支持以本质而言,是属于一种社会福利,在经济学上称之为优效产品,属于公共物品范畴,它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和消费者非排他性和消费行为的非对抗性,而市场机制恰相反,它是建立在商品交换的等价原则之上的,因此只有那些具有可排斥的商品才能交换,故市场原则下公共产品的交换难以产生,虽然存在需求,但没有市场供给,这时政府必然介入,补充市场的缺陷,这时国家介入成为必然。
其特点为:政府的支持范围广,其组织化程度高,支持者与支持对象的关系强度弱。其现实形式是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
(3)经济领域(企业)支持的分析。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微观领域运作的主体,它们给予下岗职工经济支持似乎没有什么内在逻辑而言,但是从国有企业发展和中国现实社会结构的角度而言,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是很强的。从中国社会现实结构而言,“单位制”的存在不可忽视。各种“单位”是中国当代社会的细胞,中国成员依赖或隶属于某一“单位”。对于个人而言,进入某一单位或依靠某一单位,才能具体实现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经济收益等。就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而言,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下一直执行着高积累,低工资、高福利,工人创造的财富主要用于企业的发展与建设,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轻装高效地走入市场,以谋求自身发展,采用“下岗”的方式,削减冗员,下岗工人为此付出了代价,他们理应受到企业的支持和扶助。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支持的范围较窄,仅限于本企业之内,组织化程度较高,关系强度高,其经济支持的现实形式为支持待岗工资或发给生活费等。
(4)个人社会网支持的分析。
社会网可以按形成的原因划分成不同的类型诸如血缘关系,亲戚关系网络,业缘关系网络、地缘关系网络等。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彼此之间的信任。经济行为嵌入社会结构,而核心的社会结构就是人们的社会网络,嵌入的网络机制就是信任。在经济领域最基本的行为就是交换,而交换的行为得以发生的基础是双方必然建立一程度的相互信任。因此在下岗职工的社会网中才可能会有人主动向下岗职工给予经济支持。
显然,支持关系存在的基础是支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初级关系,这种关系在形式上是松散的,其支持范围较窄,仅局限在某个社会网中,关系强度强,其中尤其血缘关系网络关系最强。
(5)组织化领域支持的分析。
组织化领域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成员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为扩大该领域的集体利益,领域内成员有可能为弱势者提供经济支持。以社区为例。社区中邻里互动时,人们总会特别关心和帮助那些弱势者,这也表现在社区中的社会互助的特点。
其主要特点为:有组织,关系为一种次级关系;其支持的范围有限制,主要局限在本社区和本社团内;在现实中其表现形式为:居委会、发联、工会等;其支持的来源:邻里帮助,街区经济组织的盈利,社团的募捐和活动经费等。
三、经济支持理性化模式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通过对经济支持理性化模式中各经济支持层面的支持范围、关系强度、组织化程度等特点的分析,可以说多渠道经济支持结构的觅出是建立在各经济支持层面特点基础之上的。要使经济支持理性化模式功能得以发挥,就要使各经济支持结构渠道畅通。
1、切实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切实需要。这一制度的完善可从两方面解决:①通过单位,发放待岗工资;②亏损单位发不出待岗工资的,政府要进行救助即形成国家支持。若待岗工资没有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线仍需政府救助补齐。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由财政预算、企业负担、社会筹集(包括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调剂)共同承担。因此做好完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即最低限度保障他们生活在最低水平上,要通过二个支持:企业支持和国家支持。因此这个问题也就转换为企业支持和国家支持功能的完善性问题。这不仅要求企业与国家高度注视这个问题,并且在资金的筹措、到位上要有章可循,要有制度保证。
2、大力发展社区救助,完善社会服务。社区是中国未来解决许多社会问题的重要的场所。它可以把一些社会问题局限在区域之内。英国社会保障向“社区照顾”上发展便是成功的先例,它不仅减少国家的许多预算,并且防止许多“福利病”。对于中国而言,社区经济很有发展前途,它不仅可以帮助社区提高其整体利益从而帮助社区的弱势者,而且还可以帮助减少企业和国家的负担。社区和社团的整体利益对其成员有很大的吸引力,其关联强度高,所以社团也有条件转变其职能,参与社区服务,扶助下岗职工重新自立。发展社区救助,完善社区服务,就得从完善社区和社团的职能,实现其职能的转换(由管理向服务转变)。这样才会促使其成员扶助下岗职工中的贫困者。另外还得使社区的管理层知识化、年轻化,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保障其职能能有效地发挥,国家也要给予政策扶持与引导,促进社区服务的发展。
3、国家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舆论引导和进行立法建设。舆论引导主要是引导二个方面:打零工;家庭保障,由于两者都是社会控制中未能涉及的层面,因此我们要进行积极舆论引导。正如前面所谈到的,家庭与被支持者的强度高,给予经济支持比重大,这些隐性支持的因素要给予充分的引导和鼓励,也可解决部分问题;另外虽然下岗职工再就业难,但打零工的条件还是具备的,因此国家要正面的、积极引导,使他们早日脱困。
另外,对下岗职工而言,最大最有组织的安全网非社会保障莫属,而社会保障自身功能并不健全,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法制体系建构不健全。到目前为止,《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等基本的社会保障法律仍未出台,这表明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还未建立,法律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这种局面如不尽快改变,新制度还很难进入确定的正常发展阶段,其功能的发挥必将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下岗职工经济支持模式在现实的运行中,应以个人支持、企业支持、社会支持、家庭支持为主体,则不是仅仅以企业支持为主体。应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经济、开展社区救助,完善最低生活线以及失业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引导下岗职工劳动自致,加快进行社会保障的立法建设。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社会支持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社区功能论文; 组织保障论文; 经济学论文; 基本生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