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与精神文明建设”首届论坛在京举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在京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城市论文,世界论文,论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世界城市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由首都文明办和市社科联共同主办的“世界城市与精神文明建设”首届论坛——“世界城市与市民文明素质”于9月15日在京举行。北京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首都文明委副主任蔡赴朝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院长徐惟诚作主旨发言。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首都文明办主任陈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史秋秋共同主持论坛。中国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牛文元、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韩震、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陈来、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李德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北京伦理学会会长王伟等七位专家做主题发言。首都文明委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首都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各区县文明办主任等200余人参加论坛。
与会专家学者紧紧围绕“世界城市与市民文明素质”的主题,深入研究建设世界城市对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探索培养“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的目标、任务和对策。大家一致认为,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既包括高度的物质文明,也包括高度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既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社会环境,是提高首都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辐射力的重要支撑因素;市民是城市建设的主体,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培养重道德、讲文明、高素质、有能力的北京人,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任务。与会专家学者提出,北京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特大型城市,研究市民文明素质必须认真考虑市民构成的深刻变化,一是大量来自农村的人口如何融入城市,需要做大量切实的工作,帮助他们比较顺利地享有和利用城市的文明成果,逐步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质。二是广大市民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作为社会公德哺育、成长、实践的最广泛的基地的作用日益突出,必须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大力加强社区的文明建设。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在市民文明素质的构成要素中,价值观是核心标志和决定性要素,价值观建设是提升市民素质的根本切入点和长远目标,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深入具体地了解首都市民基本价值观念的普遍状况,并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坚持不懈地加强教育引导。
一些专家还提出,公共文明概念的明确提出特别是积极实践,是近年来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建设世界城市,必须巩固发展奥运筹办以来首都开展礼仪、环境、秩序、赛场、服务、网络等六大文明引导行动的成果,大力推进公共文明建设。在着力提升市民公共文明素质的同时,要注重提升城市公共管理的水平,加强公共管理制度建设,为城市公共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建设世界城市,还必须建立起一整套新的礼仪文明体系,把传统的礼文化转化为现代的礼仪文明,形成一套适合现代城市生活的礼仪规则与行为体系,并落实在市民的“行为——精神”层次,从而形成培养“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的良好公共环境。
蔡赴朝指出,世界城市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北京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世界城市战略的确立和实践,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也进一步丰富了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拓展了工作领域,使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精神文明作为塑造城市文化品格、展示良好形象的核心要素,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内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为世界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形成首都建设世界城市的中国特色,不断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中华文化魅力。面对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形势新任务,要紧紧围绕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深入研讨、提出对策。为配合论坛,首都文明办和市社科联于6月份面向全国开展了“世界城市与市民文明素质”征文活动,全国各地特别是首都地区专家学者积极响应,踊跃参加,活动共收到征文165篇,其中有67篇优秀论坛在本次论坛上进行了书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