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水利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128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基础就是地基,地基施工质量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为此,施工人员必须注重水利水电的地基施工,积极引入新的施工技术,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创新,促使施工质量提升。现阶段,我国的水利水电施工工程数量与过去相比有所增加,通过确保这类工程的地基施工质量,可以保证人们的生活用水。本文主要分析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技术,探讨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工程
前言
水利水电与民生紧密相关,这类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会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若水利水电施工存在问题,则会引发很大损失,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就水利水电工程而言,地基施工属于基础施工内容,水利工程的地基条件非常复杂,且地基条件较差,在施工期间会遇到较多的技术问题与困难,为此,水利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合理应用施工技术,使地基质量问题尽量避免,确保水利水电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水利水电地基施工的要求
地基施工对于水利水电施工工程而言至关重要,这类工程有着复杂的地基条件,对地基施工有着较高的要求,地基施工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施工具有较大影响,为此,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必须合理应用地基施工技术,使地基质量问题减少,充分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作用。
(一)制定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
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技术包含的内容较多,且施工过程复杂程度高,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在施工前,必须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设计方案,了解施工人员的设计意图,设计人员要与施工人员加强沟通与交流,明确设计方案中的不足,并采取措施纠正不足。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需进入施工现场了解施工环境,并根据现场施工环境,制定针对性的施工方案,梳理施工技术类型与施工流程,所有施工人员均需熟悉施工环节,确保地基施工质量[1]。
(二)地基施工的设计环节
就地基施工而言,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组织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实施地基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必须合理设计施工环节,保证地基施工有序、有效、安全进行。地基施工包含的内容较多,首先需制定平面布置图,然后要控制施工进度,明确施工计划与目标,再者要将施工人员安排到位,最后需对施工质量保障机制进行完善。
(三)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
水利水电施工单位需加大力度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鼓励施工人员参与至培训计划中,促使施工人员施工技能水平提升。施工人员的选拔要求非常严格,在选拔施工人员过程中,要着重考核他们的专业技能,考核通过后,才可让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2]。施工人员通过参与培训,有利于提高施工水平,确保水利水电地基施工质量。
二、水利水电地基施工简析
在科学技术水平提升的同时,水利水电地基施工技术与过去相比有很大提升,科学、先进的施工技术被应用于地基施工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施工效果。在水利水电地基施工中已经引入了多项新型技术,例如土壤加固技术就是一种新型技术,该技术充分发挥了化学加固方法的作用[3]。硅化加固法与碱液加固法也属于新型技术,选取化学溶液,于水利水电地基内灌注,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取得较好的地基加固效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以土壤特征为依据,对加固方法进行选择。
(一)水利水电地基施工中的土方开挖技术
土方开挖属于施工中的基础环节,在土方开挖施工前,施工人员要确定开挖方案,并与当地的地形、地质条件相结合,明确如何建设排水系统,对开挖土壤进行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开挖期间,施工人员要采用人工开挖、机械开挖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为机械开挖,人工开挖仅起到辅助作用。在土方开挖时,施工人员还需保护地基结构,尽量使地下水位降低,对集水坑进行设置,集中处理地下水。值得注意的是,施工人员需于地面500m以下完成集水坑开挖工作,促使开挖质量得以确保[4]。
(二)水利水电地基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开挖环节完成后,施工单位要以施工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对地基进行处理,常见处理技术如下:
①换填、强夯技术。为了保证地基拥有良好的承载性,需在挖出较薄淤泥后,实施换填处理,重新对软质地基构造进行组合,可以使地基渗水性提升。换填法主要通过水泥、砂土、粗砂、灰土等材料,使地基加固。采取换填处理后,地基的承载性能能够大大提升。另外,在施工中也可以实施强夯技术,使地基牢固性进一步增强。
②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对聚氨酯类、木质素类等化学浆与水泥浆、水泥砂浆、粘土浆液化,在软土介质中将液体高压注入。高压喷射灌浆一般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分别为无损贴嘴灌浆、打孔埋管灌浆,其中无损贴嘴灌浆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③加筋技术。在水利水电地基施工中,加筋技术的使用具有重要作用,该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地基承载性能,能够将土合成材料(抗拉性强)于地基内部埋设,使土层颗粒与土合成材料经摩擦后结合,有利于提升地基稳定性。
(三)不良地基处理
我国国土面积非常广阔,地形地貌有着较多的种类,地基施工条件也非常复杂。自然因素对施工条件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水利水电地基施工的施工条件通常较差,不良地基处理难度大,本文主要总结了三类不良地基的特征与情况。
湿陷性黄土:该土层亲水性强,黄土自重应力大,黄土内含水率高,易引发沉降,在黄土高原地区分布比较广泛。
杂填土:杂填土通常由生活垃圾土、建筑垃圾、工业生产垃圾土堆积而成,在传统矿区、传统居民区中比较常见。
软弱黏性土:该土层也可称作软土,一般由淤泥与压缩性高的淤泥质土组成,荷载承受力不高,在江河冲刷地区比较常见。在地基处理中,要根据不同的土层特征,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在水利水电地基施工中,施工人员要有效控制渗水层,渗水层的质量会对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该施工过程是地基施工的基础环节。例如土质为湿陷性黄土层,施工人员需考虑到该土层亲水性较强,并自重应力大,渗水层可能会吸取大量水分,可以导致渗透型管涌的发生,会对地基承重能力产生影响。利用渗水层防渗技术可以将上述问题解决,通过混凝土构筑水泥墙,达到防渗的目的。软土地基处理可采用加筋法、强夯法等方式处理。
(五)水利水电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现阶段,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对地基施工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为了提高水利水电地基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全面监控施工过程,合理控制施工材料质量,并完善施工制度。在施工期间,要科学分配施工人员,针对重点、难点的施工环节,需由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完成,施工人员要做好安全保护措施,提高施工安全性。施工单位可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确保水利水电地基施工的顺利进行,严格把控每个施工环节。
结束语:
地基施工质量会对水利水电整体工程质量产生较大影响,通过确保地基施工质量,可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充分发挥作用,方便人们的生活。水利水电地基施工条件比较复杂,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全面监控施工过程,将每个施工环节的责任明确至个人,便于提高施工质量,激发施工人员的积极性。本文对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探讨,有利于为日后施工的进行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吴敬添.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5):77-78.
[2]林桌礼.关于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15):256.
[3]曲玉玲.水利水电工程中地基的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3):228.
[4]刘玉新.有关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技术简析[J].科技与企业,2015(11):152.
论文作者:孙晨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2
标签:地基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技术论文; 土层论文; 环节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