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商银行实现“三化”经营战略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营战略论文,三化论文,工商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加速集约化经营步骤措施。经营集约化是“三化”的核心,实行集约化经营需要从管理体制和经营方针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1、管理体制方面:
①.改革现行组织管理体制。现行工商银行实行的是总行一级法人体制,自上而下实行条条管理,业务经营主要由上级行制订政策、原则,下级行在这个政策原则框框内行事,而工商银行全国各地分支机构(还有海外分支机构)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各异,如果仅仅依据一个总的政策、原则行事,显然脱离了各地经营的实际情况,难以根据各地的经济特点和优势灵活开展业务活动。所以这种以行政手段管理业务的组织方式必须改变,思路是改上级行政控制为经济管理,总行和省分行对下级行下放业务经营权,取消对基层行经营的种种限制,重点只考核基层行完成利润情况和信贷风险程度以及业务发展在同业中的占比情况。现行一级法人制可改为总行、省分行、地市分行三级法人制。这样做,一是有利于发挥地市分行在业务经营中的作用,使地市分行成为业务经营的主体。二是三级法人制仍然可以保持工商银行的整体性、系统性,保存工商银行整体与其他专业银行的竞争实力;三是有利于工商银行上下级资金调度的及时性和灵活性。
②.改革现行产权制度。产权关系不明晰,责任不清,利益分配也缺乏科学的依据,以致管理者有权无责,劳动者无责无权,盈了是国家的,亏了也是国家的,个人干好干坏一个样,结果基层行缺乏动力和压力,上面怎么讲,下面怎么做。因此,工商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产权制度非改不可。从国外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来看,采取股份制改革仍不失为工商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现实途径。具体设想是,各级行的信贷基金按年份划分为国家股份、总行股份、省分行股份和地市分行股份。1984年人、工分家时的信贷基金全部作为国家股份(或由人民银行控股),1984年至1994年10年增加的信贷基金按2:3:5的比例分配给总行、省分行、地市分行三级持股,1994年以后按各股份应分配利润数转为股本的实际数计算。另外还要求职工投资入股,并逐步增加职工持股比例,对持股达到一定数额的职工应允许进入董事会参与管理和经营决策。通过对产权制度的改革来明确各级行和职工对产权的受益关系,增强各方面的责任感和约束力,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③.改革现行财务体制。明确工商银行为三级法人制以及实行股份制后,在财务体制上就要实行分灶吃饭,就是除按正常上缴地方和中央财政的营业税外,各级行实现的利润不再层层上缴总行,而是直接向当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缴纳所得税,其留利部分在提取必要的风险基金、奖励基金等费用之后,按股分红。这样有利于各级行处和职工共同关心经营效益、承担经营风险。
④.改革和完善基层行经营责任制。在股份制和财务体制改革框架确定之后,基层行还应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内部经营责任制。一是基层行行长(或董事会)对各部门或分支机构建立一套严密科学的目标考核制度,包括存款任务完成情况、贷款规模使用情况、贷款风险率、资金利用率、贷款规模使用情况、贷款风险率、资金利用率、费用成本率及利润指标等。二是基层行行长(或董事会)对各部门实行全额费用成本包干管理办法。如存款部门吸收存款可核定一定的费用比率(含该部门职工工资),与存款部门全额包干。贷款部门可在按贷款余额计算的应收利息中提取一定的费用率(含贷款部门职工工资)与贷款部门全额包干;会计部门及其他较难用价值指标衡量工作质量的部门可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及同行业先进水平来确定一定的费用率(含职工工资)与其工作数量和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态度等相挂钩,这样在基层行内部就确立了基层行和各部门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把职工个人利益同部门和全行的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工商银行经营集约化打下微观基础。
2、在经营方针方面:
①.全面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资产风险管理。这两个管理能有效地坚持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原则,保持资产与负债在期限、结构上的合理对称,并通过资产风险防范措施控制信贷风险,促进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统一,所以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资产风险管理是推进工商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的一个重要方面。
②.走业务综合化经营的道路。随着各专业银行之间专业分工界限彻底打破,各专业银行均把竞争的重点瞄准城市一般金融业务,工商银行原有的业务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单单死守传统业务,业务必将萎缩,因此,必须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从单纯的存、贷、汇业务转向集存、贷、汇、证券、投资、外汇、国际金融、保险、信托、保管、信用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全能化业务。通过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来稳定和吸引更多的客户。在贷款上要突破过去只考虑企业属性来确定放款对象转向按效益放款,由重点支持国营工商企业为主转向重点支持效益好或有效益潜力的国有企业、股份制、三资企业、私营、个体、集体、乡镇企业等;同时还要注意短、中、长期贷款相结合;对国家政策倾斜的交通、能源、原材料等行业及国家及其他有效益潜力的重点建设工程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贷款都应积极大胆地支持等等,它既能为工商银行带来长期效益,又扩展了工商银行的业务领地。
③.把集约化经营的重点放在搞活城市行上。城市行是工商银行业务第一线,搞活城市行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规模效益,而且也是工商银行全面实行集约化经营的落脚点。城市行不仅对其下属分支机构业务经营情况非常了解,而且熟知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对其分支机构业务经营可以迅速、准确地组织、指导、指挥、决策、管理,并可灵活搞好下属分支机构的资金调剂与调度,能较好地控制信贷风险,采取各种灵活措施扩充资金来源,发挥出规模效益。在具体操作上,重点是把城市行的产权关系、财务独立、人事制度和内部经营责任制等各项改革制度落到实处。
(二)、加速业务国际化的步骤和措施。工商银行业务国际化应该包括两层涵义:笔者认为,考虑工行办理外汇业务时间不长、经验尚不丰富、一时难以适应国外激烈竞争的现状,发展国际业务应有所侧重,分步推进。首先应以大力发展国内外汇业务为主,以在国外增设分支机构、开展业务为补充。因为随着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国内“三资”企业将会显现高速发展的好势头,为工商银行大力拓展外汇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必须针对这一形势,抓住有利时机,为我行外汇业务发展打下基础。具体措施上,一是增设外汇业务网点,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主要是利用现有的业务网点增加外汇业务专柜,对外汇业务量较大的县支行和城市办事处成立专门的外汇业务机构,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外汇存、贷、汇、结算等一条龙服务,并尽快提高外汇业务计算机操作普及率。二是以本币优势促外汇业务发展,要利用工商银行人民币资金实力雄厚、信誉良好这一优势,扩大对“三资”企业的人民币投资,以稳定和吸引更多的“三资”企业在我行办理外汇业务。在资金安排上应拿出专项资金和规模确保外汇业务的人民币配套资金需要。三是加强与国外金融机构的合作。主要是利用工行在国内外良好的信誉和优势,加强同国外金融机构联合经营,以充分吸收国外金融机构的业务与管理经验,发展我国的国内外汇业务。四是逐步增加海外分支机构,努力扩展在国外的国际金融业务。五是加紧培养造就一大批国际金融业务人才,为工商银行业务全面国际化创造条件。
(三)、加速电子化的步骤和措施。工商银行业务手段电子化主要是要提高电子计算机在工商银行的普及率和应用率。一是要解决经费问题,购买计算机需要一大笔经费,各级行在每年留利中应拿出一定份额资金用于购买计算机,并与财税部门协商,争取允许每年将一定数额的购置计算机费用直接摊入成本。此外应允许科技部门走向社会,通过适当开展科技三产活动筹措一部份费用。二是要解决人才问题,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需要一大批既懂计算机又懂银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要在改善科技人员待遇的基础上,广纳社会科技人才,公开向社会招聘计算机的优秀人才,并加紧培养现有科技人员,可通过组织计算机人员长、短期学习、培训,或输送人员到国外学习锻炼,逐步提高职工的整体科技素质,为计算机的全面应用打下基础。三是提高计算机在银行的应用领域。在广泛普及计算机并联网之后,关键就是要提高计算机的利用效率,要加强软件开发,加快异地资金往来和同城资金划拨的计算机处理步伐,增加现款支付机、自动出纳机和售货点终端机等先进机具,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居家银行服务,开设电视银行服务和卫星银行服务等。以尽量扩大计算机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