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训墓志铭对隋朝丧葬习俗研究的重要性论文_张涵

李静训墓志铭对隋朝丧葬习俗研究的重要性论文_张涵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150080)

1957年8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城墙玉祥门外西站大街南约50米位置发掘了一处隋代墓葬—李静训墓。非常幸运的是该墓葬未经盗掘扰乱,墓葬规制完整,没有扰动痕迹,随葬品精美丰富,在其中发掘出一方墓志。墓志铭是研究历史人物及其家族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十分重要。墓志盖上阳刻篆书“隋左光禄大夫女墓志”九字,志石为方形,长宽均近40厘米,志文楷书,共计370字,此方墓志不仅对研究李静训的个人经历、家庭生活有直接作用,而且对研究他们所生活的家庭乃至家族的传衍与生活状况、社交情况都有重要价值,其所反映的时代风尚与贵族生活方式对现代人们也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从墓志可知墓主李静训终于大业四年六月,同年十二月葬于京兆长安县休祥里万善道场,去世时年仅9岁。由此可断其生卒年岁为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到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0一608年)。主要活动时期应在隋文帝朝后期和隋炀帝前期,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墓志铭录文如下:女郎讳静训,字小孩,陇西成纪人。上柱国幽州总管壮公之孙,左光禄大夫敏之第四女也。族纂厉乡,得神仙之妙;家荣戚里,被日月之晖。况复淑慧生知,芝兰天挺,誉华髫发,芳流肇悦。幼为外祖母周皇太后所养,训承长乐,独见慈抚之恩;教习深宫,弥遵柔顺之德。于是摄心八解,归依六度,戒珠共明珰并曜,意花与香佩俱芬。既而繁霜昼下,英苕春落,未登弄玉之台,便悲泽兰之夭。大业四年六月一日,遇疾终于汾源之宫,时年九岁。皇情轸悼,撤县辍膳,频蒙诏旨,礼送还京,賵赙有加。以其年龙集戊辰十二月己亥朔廿二日庚申,瘗于京兆长安县休祥里面万善道场之内。即于坟上构造重阁。遥追宝塔,欲髣髴于花童;永藏金地,庶留连于法子。乃铭曰:

光分婺女,庆合天孙,荣苕比秀,采璧同温。先标令淑,早习工言,生长宫闱,恩勤抚育。法水成性,戒香增馥,金牒旦窥,银函霄读。往从舆跸,言届河汾,珠涓润岸,镜掩轻云。魂归秪阁,迹异吴坟,月殿回风,霜锺候晓。砌凝阴雪,檐悲春鸟,共知泡幻,和嗟寿夭。

这篇墓志铭按照碑志文的常规惯例,正文记叙墓主家族世系和本人生平事迹,值得注意的是李静训其人,《隋书》均无传记。根据出土的石志铭可知墓主人李静训去世时年仅9岁,出生于钟鸣鼎食的李氏家族,背景显贵。曾祖父李贤是北周骠骑大将军,河西郡公。祖父李崇为隋文帝立下赫赫战功,官拜上柱国,隋文帝开皇三年,任幽州总管时,抗击突厥进犯隋之边境的战争中,被突厥乱箭射死,于战场壮烈牺牲,殉国而亡,谥号为“壮”。父亲李敏,因其父李崇对于隋文帝杨坚的忠心耿耿,自幼被深受隋文帝宠爱,呵护有加,在宫中教养长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隋书•李敏传》记载他“美姿容,善骑射,工歌舞弦管”。在隋文帝开皇初年,李敏娶北周宣帝宇文赟和皇后杨丽华(隋文帝杨坚长女)的女儿宇文娥英为妻,在乐平公主(隋文帝长女杨丽华)死后,继承其封邑五千户,官至光禄大夫。墓主人李静训就是李敏和宇文娥英的四女儿。“于是摄心八解,归依六度,戒珠共明珰并曜,意花与香佩俱芬。”“八解,六度,戒珠”都是佛教用语,正是隋朝崇佛,敬佛思想的真实体现。隋朝推崇佛教有一定社会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隋政权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其政治地位,休养生息,佛教所宣扬的“清心寡欲”虔诚礼佛,转世往生可以进入“极乐世界”的观念与上层社会的需求相匹配,隋政府兴建寺庙,布施僧侣,佛教迅速传播。隋文帝在位期间更是大兴佛事,仁寿元年至四年几次下诏在辖内一百余州兴建佛舍利塔。据李静训石志铭记载“瘗于京兆长安县休祥里万善道场之内”,李静训墓葬选址在万善尼寺。万善尼寺是前任皇帝妃嫔出家的地方,北周宣帝宇文赟的妃嫔在北周静帝宇文衍继承皇位后按照惯例被遣送出宫外的万善尼寺出家。若按照惯例,杨丽华或居于万善尼寺,隋文帝为方便其女儿进宫,将万善尼寺于开皇三年迁入休祥新址。万善尼寺距离宫城非常近,寺庙位于休祥里的东南角,出休祥东行至辅兴里,进安福门沿着承天门大街东走即至兴庆宫南门。《隋书•礼仪志》记载,开皇初年,隋文帝颁布法令 “在京师葬者,去城七里外”,至今为止在隋代大兴城地区发现的墓葬,除了李静训墓和开皇九年兴宁坊清禅寺舍利墓外,其余者墓葬都位于大兴城之外。杨丽华借鉴佛教埋葬方式,在墓上构筑 “重阁”(宝塔—坟上构筑有建筑物)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盗墓、毁墓的难度,表达出杨丽华对李静训的怜惜爱护。杨丽华在李静训石志铭中使用了尘封已久的较为敏感的“周皇太后”的称呼,更为李静训墓葬选址加入了特殊的内 涵。《隋书•礼仪志》记载开皇初年所颁布的典礼制度“其丧纪,上自王公,下逮庶人,著令皆为定制,无相差越…妇人有官品者,亦以其服敛。棺内不得置金银玉器。”但是李静训墓志中提供的信息存在有“僭越”情况,但这种情况似乎得到皇帝的许可甚至支持:“皇情轸悼,撤县辍膳,频蒙诏旨,礼送还京,賵赙有加”。

李静训墓志铭的发现,的确为我们订正史实,研究隋代文化发展及丧葬制度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原始材料。只有这样,我们的视野才接近于更加真实和完整的历史原貌。从这个意义上说,墓志铭对于印证和核实正史犹如地下考古发现对于地上正史文献所起到的互证作用一样,使得正史不断获得新鲜血液和营养,完善和发展了以往陈旧、狭隘的历史见解和感观。墓志铭是中国丧葬习俗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毫无疑问地,广泛收集和充分利用墓志铭对于如何构建更为真实可信和完整的历史,具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论文作者:张涵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李静训墓志铭对隋朝丧葬习俗研究的重要性论文_张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