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法课教学生活化浅谈论文_刘合亮

初中道法课教学生活化浅谈论文_刘合亮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西湖中学 刘合亮 252311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道法课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课程,通道法课的学习,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道法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利用道法基本理论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因此,道法课教学必须树立以生活为基础、以知识为支撑的教学理念和采用道法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生活化;人生;传承

一、教学生活化的含义

教学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二、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目前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现状存在知行脱节的问题,即学生获取的课堂知识还仅停留在认知阶段,尚未达到实践层次,未能将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服务于生活。究其原因,是课堂教学没有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偏离了教学的本质目的,隔断了德育课程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教学效率。而生活化教学理念将现实生活导入课堂,有助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面开展和逐步提升,使刻板、枯燥的德育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增强了学生德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严于律己,积极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以便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形成自我习惯的约束与自我品质和修养的提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属于新的尝试,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而言是巨大的突破与革新,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深远意义。

生活化的课程一直是道德与法治课所追寻的,也是学科的特点所在。唯有生活才能激活知识、丰富学生情感,才能打动学生,走进学生内心,激发学生内心的涟漪,触动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而那些干瘪的纯知识只能消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教学回到老路上去,教师也失去了教育的活力与激情。

三、教学生活化历史传承

十八世纪以后,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提出了教育应“立足自然”“回归生活”的观点。他认为教育应当尊重少年儿童的自然天性,遵循他们的自然生活、生长规律。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著名论断。日本从20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按终身教育的原则,去加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以面向21世纪来探索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

在我国,陶行知先生是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既是对教育本质的诠释,又是其对生活本质的领悟,着重强调了生活的教育意义。

四、教学生活化的要求

1、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实现道法课生活化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生活化话的教学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要使道法课实现生活化我们必须要在传统的以灌输、抽象化、规范化为特征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实现变灌输为主动接受、变抽象为具体、变规范化为多途径和实践性,树立道法教学生活化的理念。

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意念,把学生作为培养的主体,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发展和人格的提升;其次次应该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学生的发展不仅是知性的,还应该包括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贴近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才能生成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设计的基础。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以此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才能充分发挥和彰显学科的德育功能,体现课程的实践性。

讲人生需自信时,我以设计“我的自信策划书”为抓手,以“认识自信—开启自信—见证自信—收获自信”的自信之旅为教学主线,以“展示自我—欣赏自我—提升自我—战胜自我—成就自我—超越自我”为学生活动主线开展教学活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分析学生自身问题,交给学生树立自信的钥匙,培养学生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

课堂上,学生不交流、不发言、不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配合老师的教学,不能实现师生之间良性互动,是让教师最头疼也是很棘手的问题。仔细琢磨,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教师,在于教师忽视了学情。作为初中学生,他们的知识水平、思想状况、生活经历等都是影响和制约师生互动的重要因素。所以,无论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还是教学问题的提出,都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3、转变知识传递方式,实现知识传递方式的生活化。

传统教学把学生看成一个“知识容器”而采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教条和灌输式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社会认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它重视的是知识目标,而忽视传递知识的过程和方式,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要求道法课不仅仅停留在灌输记忆上,更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要使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心理学认为,体验是人的一种特殊心理活动,主要由感受、理解、联想、情感、领悟等诸多心理要素构成,是在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其具有情感性、意义性、主体性。所以,学习环境应该学习内容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要做到这点,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所学知识,运用生活中得素材理解知识,一方面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的实际经验产生联系,一方面要为学生的体验创设一定的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体验。

道法教学生活化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树立一种“生活—教学—回归生活”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道法教学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才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深厚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初中政治“三环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 向诗清,程丹. 重庆与世界. 2018(18)

[2]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刘玲. 才智. 2017(05)

[3]“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王念哲. 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 2009(01)

论文作者:刘合亮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初中道法课教学生活化浅谈论文_刘合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