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萍
(武汉市优抚医院 湖北武汉 430023)
【摘要】目的:观察精神心理护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FD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精神心理护理组(B组)、常规治疗加精神心理护理组(C组),3组病人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和第6周对FD症状及心理障碍进行评分并计算减分率。结果:治疗后第2周、第6周症状评分、心理障碍评分、减分率等比较,B组、C组与A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但C组下降较明显。结论:精神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FD病人的一般症状及情绪障碍问题。
【关键词】精神心理护理;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207-02
近年来,精神心理护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精神心理护理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治疗工作的整体效果。
1.资料与方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由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组消化不良症候群。欧美国家人群消化不良发病率21%~40%,我国健康体检者FD的检出率为23.5%。研究发现,FD常伴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障碍,如仅仅治疗FD本身的症状,往往很难获得满意疗效,我们采用精神心理护理的方法对120例FD病人进行对比研究,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120例FD病人均为我院精神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连续就诊病人,男98例,女36例;年龄20岁~58岁,诊断符合罗马II中的FD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分组方法 将120例FD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精神心理护理组(B组)、常规治疗加精神心理护理组(C组)3组,疗程6周。A组给予西沙必利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为普瑞博思),每次5mg,每日3次,饭前30min口服;B组采用精神心理护理方法;C组在西沙必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精神心理护理方法。3组病例在治疗期间不再使用其他对本研究有影响的药物。3组病人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6周进行FD症状和心理障碍评分,并计算减分率。
1.2.2精神心理护理方法 了解病人的症状及就诊原因,向病人解释引起症状的原因;了解病人生活工作情况及精神心理状态,解决病人的思想负担,消除心理紧张状态;精神心理治疗,如心理咨询、暗示、催眠、松弛疗法等;关心体贴病人,使其感到放心,有安全感。
1.3 观察指标
1.3.1 FD症状评分 观察病人有无早饱、上腹胀、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痛、食欲下降7个症状积分,每项症状按Stanghellini标准评分(0分、1分、2分、3分)并记录治疗后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6周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1.3.2心理障碍评定 三组FD病人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尔抑郁量表(HAMD)评定,凡HAMA总分/14分或同时HAMD总分/20分者明确有心理障碍。以HAMA和HAMD总分之和除以2为心理障碍评分,并记录治疗后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6周评分)/治疗前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以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对各组治疗前后FD症状、心理障碍评分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2.1 FD病人症状评分及减分率比较(见表1)。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嗳气、餐后饱胀与食欲不振等症状,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中占比20%至40%,该疾病病程时间长,容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对患者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较多,尤其在当下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提升,人们精神处于更高的紧张状态,情志低落抑郁,从而导致肝气郁结,脾胃受累,胃肠功能异常。同时由于人们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偏食肥腻甘甜类食物,从而导致脾胃受累。患者会表现为易怒心烦、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焦虑失眠、胃胀痛等。患者会因为不良症状而导致日常生活、工作的不适,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多在症状突出时寻求专业医疗治疗。
近年来,对FD的发病机制研究表明,FD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知过度、精神心理因素、胃酸分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精神心理因素与FD关系密切。调查显示,FD病人常有明显的情绪因素或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应用焦虑抑郁自评和他评量表的心理学方法对FD病人的心理障碍进行了系统评价,发现FD病人有心理障碍者占61.5%。本研究发现,采用精神心理护理的方法能明显改善FD病人的症状积分及减分率,使情绪障碍评分明显下降,而常规治疗结合精神心理护理的方法对FD病人减分率及使情绪障碍评分下降更为明显,说明采用精神心理护理的方法对常规治疗有促进作用。总之,精神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FD病人的一般症状及情绪障碍问题,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种理想方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精神心理护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治疗中作用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治疗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治疗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精神心理护理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过程的严谨性。
【参考文献】
[1]徐俊冕.医学心理学[M].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02):115-116.
[2]陈继红,罗和生.影响功能性消化不良严重程度的心理学因素[J].中华消化杂志.2015(10):60-62.
[3]周吕.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J].中国实用精神科杂志.2014(09):88-89.
论文作者:李莉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3
标签:病人论文; 精神论文; 心理论文; 症状论文; 评分论文; 心理障碍论文; 消化不良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