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发展趋势”审计论坛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审计工作论文,发展趋势论文,经验论文,国家论文,论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审计学会和浙江省审计厅于2002年5月15日至17日在浙江省宁波市联合举办了《2002审计论坛》,主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审计工作的基本经验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论坛由中国审计学会金基鹏、罗进新副会长主持,审计署副审计长项俊波到会祝贺并讲了话。出席这次论坛的共30人,主要有部分省、自治区审计厅的原任厅长、审计署特派员办事处原任特派员和几位有关的专家教授。会上大家联系实际,深入研讨,畅述己见,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共识。金基鹏副会长和浙江省审计厅厅长陈正兴、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张以宽等11位同志提交和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会议还对《中国审计史》(下卷)编写组提交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审计工作的基本经验”一章的讨论稿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许多很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大家的努力,论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此次会议得到了宁波市审计局的大力协助。现将会议交流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审计工作的基本经验。与会同志从回顾历史历程入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1982年以来新中国的国家审计事业是在国家工作重点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建立起来的,至今经历了“边组建,边工作”、“抓重点,打基础”、“积极发展,逐步提高”、“加强、改进、发展、提高”和“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等阶段。国家审计从无到有,不断发展,按照法定职责开展审计业务,注意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法规建设和技术建设,为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得到了各级人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国家审计之所以能在近20年的时间里取得好的成绩,其基本经验既具有中国特色且带有根本性的而不是一般的行政工作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国家审计的顺利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这个时期审计工作之所以发展比较顺利,主要由于法制环境比较好,正处于我党总结文化大革命历史经验,拨乱反正,特别重视加强法制建设的时期。国家于1982年修订《宪法》,接着制订了包括审计在内的许多法律、法规,实施普法教育,从国家领导人到人民群众,包括审计人员在内,法制意识比以前大大增强。这是近20年国家审计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果不讲法制,国家审计工作很难顺利开展,甚至搞起来了也会进行不下去。而国家审计的建立与发展,又促进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有些同志提到,从总体来看,现在的国家审计工作,省以上与地、县比较,相对更好搞一些,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省和省以上的法制环境比较好。
第二,坚持对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这个审计的基本职能,正确把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国家审计的职能问题,不仅仅是理论问题,而且还是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取向和内容的确定。在这个问题上大家看法比较一致。有的说,正因为审计机关坚持把审计监督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能,不搞其它行政管理性质的工作,使自己成为具有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的综合经济监督部门,并取得了应有的审计成果,所以得到普遍公认,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审计监督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有的认为,国家的财政、经济管理一般要有决策、实施、监督三个系统,也有的把信息咨询作为一个系统,审计属于监督系统,国家审计应该坚守这个岗位。有的认为,坚持基本职能,国家审计工作才能力度大、影响大。审计机关如果不搞监督,而直接去搞“服务”,等于荒了自己的地,种了别人的田,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大家还对审计在监督中如何体现服务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有的同志认为,对于国家审计来讲,监督是手段,服务是目的。审计监督职能与审计服务目标,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中的两个侧面。国家审计所讲的服务,是由审计具有综合性经济监督的特性所决定的,着眼于通过审计监督服务于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大局。讨论中许多同志例举了在审计监督问题上的诸多曲折,说明了坚持审计监督这一基本职能的重要意义。
第三,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是国家审计工作的指导方针。同志们认为,这些年的实践效果证明,这个方针是正确的,切合实际的。从上世纪80年代的“抓重点,打基础”,到90年代的“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大家对这个方针的理解逐步深化。现在国家审计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力量增强、领域拓展,应当全面覆盖法定的职能范围,不能有空白点,而且要有一定的面。审计不能达到一定的面,难以形成监督机制,不能发挥威慑作用。但是,在全面审计的同时,必须突出重点。不突出重点,平均使用、分散审计资源,审计就难以深入,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怎样突出重点,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要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工作的中心,牢牢抓住各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才能更好地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为改革、开放、稳定大局服务,这是国家审计的根本使命。近几年,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财政同级审中提出要细化预算并及时对财政周转金、政府采购进行审计,在金融审计中注重对信贷资产质量和金融风险防范能力的评价,开展对改制企业和重点亏损企业审计、扶贫资金审计、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科教经费审计等等,都是根据国家经济工作大局组织进行的。上报的有关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审计要情,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实践证明,只要围绕经济工作中心,选准审计工作重点,抓住影响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就一定能发挥国家审计应有的作用。
第四,国家审计要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原则。同志们认为,多年来,我们对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原则的认识逐步统一,掌握运用日趋得当。有的同志作了如下表述:审计要依法,处理问题要实事求是。审计如果不依法,就可能滥用职权。处理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简单地按规定条文办,因为这要从改革开放这个大背景来考虑。在改革过程中,有许多过时的不合理的东西要改,但确有一些打着改革旗号搞歪门邪道的,钻改革空子的,因此,处理不能简单化。实事求是与依法审计不是对立的,而是为了更好地依法审计。譬如:对于弄虚作假、严重违法乱纪和腐败问题,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要坚决揭露,依法严肃处理。对于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虽与现行法规有出入,但符合改革开放要求,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经济运行的行为,应积极予以支持,并促进法规制度的完善。正由于我们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原则开展审计工作,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信任和支持。
第五,从严要求,不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多年来,审计机关坚持不懈地开展审计人员基础和后续教育,进行岗位培训,不断更新充实知识;抓审计专业队伍建设,建立了从初级到高级的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特别是抓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反腐倡廉,强调从严治理审计队伍,制定和实施“八不准”等审计纪律,使国家审计人员既树立了良好的审计品德,又具备了必要的审计技能。实践证明,一支政治、业务过硬的审计队伍,是国家审计工作的组织保障。
关于今后国家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与会同志根据对21世纪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展望,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对如何继承和发展已有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国家审计工作水平和更好发挥作用,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5点:
一、要对现行国家审计管理体制进行研究改革。同志们认为,当前国家审计机关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各级审计机关隶属各级政府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政府内部审计监督的性质,审计主体的独立性还不够强。应当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总结从古至今的经验,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深入细致地研究改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对于如何改革,有几种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改革必须有一个过程,可以分三步走,首先省以下审计机关实行垂直领导,提高省以下地方审计的独立性,进一步实行由中央审计机关垂直领导,最终实现从行政型到立法型审计模式的转变。有些同志则认为,从我国的《宪法》规定和政治体制出发,应在维持现行审计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寻求对问题的突破。近期内应着力把现行法律规定的有关保证审计独立性的内容落到实处,如各级政府一把手管审计、地方在任命当地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时应征得上级审计机关的同意、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等。
二、要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中更多、更好地发挥作用。同志们认为,今后国家审计从战略上来讲,应在财政、金融这类综合性的经济部门,以及对国计民生、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行业和专项资金等方面多作安排,多下功夫。对于具体的审计重点项目和内容,则应围绕国家经济工作重点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以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以财政、金融部门为例,它们的资金运作,牵涉到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而且面对形势的不断变化,财政金融领域需要研究改革的问题比较多,虚假、舞弊、欺诈等现象也不断发生,影响严重。所以,把财政、金融部门作为审计的重点,深化财政、金融审计和评价,就能进一步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发挥作用。
三、要进一步改进审计目标。会上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是,我国审计法规定,国家审计监督的目标是真实、合法、效益。近20年来,针对客观实际情况,国家审计主要是以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为目标,注意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这是完全正确的。今后,在解决了大量的真实性、合法性问题后,社会公众将更多关注政府管理和运用国家资金的绩效和行政效率,审计目标的侧重点也应随之转移。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发展到一定水平,必然向绩效审计发展。第二种是,我国改革开放是个比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虚假、舞弊在不断发生。发达国家的情况也是如此。绩效审计应有很大的发展,但真实、合法仍应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目标,更何况发展绩效审计也离不开财政财务审计,要以会计信息的真实为基础。所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应与绩效审计并重。
四、要在审计中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这应成为审计技术的发展方向。对这个问题大家十分关注,认为应该充分认识到由于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国家审计面临着巨大挑战;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又可以拓展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近几年,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已初步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这仅仅是个开头,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今后应在发展单机审计的同时,特别注意开发网络远程审计,以适应审计数据库大型化的需要,审计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需要,以及提高审计时效、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需要。要研究探索运用审计经验,发展智能化审计软件,由低到高,由简到繁,进一步扩大计算机审计的功能。而软件开发的关键在于审计软件开发人员的培养和开发能力的提高。要审时度势,培养一批既有较高审计业务水平又善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综合人才。这可能是推动计算机在审计领域应用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五、要不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包括理论水平、法制观念、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内容,而且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社会进步了,对审计工作的要求提高了,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也必然随之提高。有的同志语重心长地指出,从目前情况看,在加强业务培训的同时,更要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诚信为本,廉洁奉公。这关系到国家审计的形象和其可信程度。缺了这一条,审计将一事无成。在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时,还要不断改善现在审计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的局面,大力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补充和培养财政、金融、法律、工程技术、计算机开发应用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标签:国家审计论文; 审计软件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财政制度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