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文化与图书馆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与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其基本精神影响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两千多年之久。春秋时期,“和合”概念开始出现,东汉以后,“和合”概念广为儒家、道家、佛家采用,并以此来概括本门学派之宗旨。及至后世各代,更为其他文化流派的思想家所普遍接受,成为贯通整个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在当代,“和合”文化再次得到弘扬光大,“和合”文化精神甚至被认为具有指导人类未来的重要意义。
就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而言,“和合”文化中的许多思想和精神内涵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以丰厚我们的管理思想,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
一.“和合”文化的基本内涵
“和合”一词是中华文化独创的富含哲学意义的文化概念。从字义上看,“和”,具有和谐、和睦、和洽、和平、祥和、平和、中和等意;“合”则有合作、合璧、汇合、结合、联合、融合、聚合、组合之意,除此之外,“合”更有向心、抱团的含义。我国古代思想家对“和合”概念有完整的表述。管子说:“畜之以道,养之以德。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偕习以悉,莫之能伤也。”他把民众的“和合”看作是民众道德的直接体现,认为只要修养道德,人们就能实现“和合”。“和合”是可以学习的,学习“和合”,就是修习道德,只要人们能够“和合”,就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战胜他们。墨子指出:大凡天下不安定的原因是“内之父子兄弟作怨仇,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荀子亦曾说过:“故人之欢欣和合之时,则夫忠臣孝子亦愅诡而有所至矣。”通察以上贤哲们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和合文化的精神实质就是指不同因素的事物的和谐共处和融会贯通。延用到管理领域,则体现出崇尚团结、讲求协作的价值观念。我们讲“和合”,主要用来正确处理馆长与馆员关系、馆员与馆员关系、馆员与读者的关系,强调要使这些关系保持和谐统一,形成合力。
二.“和合”文化思想与图书馆管理
在管理最成功的组织里,居第一位的并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或奖惩措施,也不是任何一种管理工具、方法、手段,而是基于优秀文化理念之上的管理思想。意识支配行动,思想指导实践。“和合”思想应是指导我们管理实践的思想基础之一。
我们在图书馆管理中讲“和合”,主要用来正确处理馆内人际关系,包括馆长之间的关系、馆长与馆员的关系、馆员与馆员的关系,通过“和合”思想的灌输、培养、确立,使这些关系达到和保持和谐统一,融洽团结,形成内聚力,从而实现管理所追求的效益和目的。
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对“人”的管理,而管人的核心是协调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在一个组织里,是否具有健康和谐、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是该组织能否生机勃发、兴旺发达的根本前提。我们的祖先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对治理国家提出了和合思想的理想模式:“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尧典》)这一模式虽然是对国家民族而言,但其精神实质同样适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它要求我们依次协调好前面所讲的图书馆的三种人际关系,直至“协和”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局面。
需要指出,在运用“和合”思想协调各方面关系时,还应特别区分“和”与“同”的关系,强调“和而不同”。和合文化提倡“和”,即承认有多样性的统一;反对“同”,就是不承认单一、孤立,没有矛盾。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的是正派的人以“和”为原则,但不盲从附和,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不正派的人则处处盲从附和、曲意奉承,而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图书馆管理者应该正确运用“和而不同”思想来处理馆内人际关系,尤其是馆长之间、馆长与馆员之间的关系,近君子而远小人,兴五湖四海而亡朋党乡亲,杜绝庸俗,力倡正直,在思想、工作、学术、交谊等各方面开创直言敢诤、集思广益、从谏如流的局面,以营造一种健康、高尚的人际关系。
“和而不同”还有另一层深刻的含义,这就是讲“和合”,绝不是要抹煞矛盾,抹煞斗争,搞一团和气,搞同流合污。这就要求我们在协调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时,不是去和稀泥,迎合错误思想主张,以求得关系的和谐,而是要讲求原则,明辨是非,运用批评的武器和各种管理手段,与各种不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旗帜鲜明,扬善抑恶,以创造一种公正、大义的人际关系。
三.“和合”文化思想与读者服务工作
我国图书馆界历来把“服务第一,读者至上”作为读者服务工作的一贯宗旨,并始终不渝地探索着实现这一宗旨的方法、途径和措施,摸索出了一系列规范馆员言行,完善服务工作的制度措施和管理办法,诸如服务工作用语、馆员言行规范、服务忌语、服务承诺制、服务态度一票否决制、服务质量读者监督制以及各种形式的奖惩激励制度等,从正反两面对读者服务工作进行强化督导和约束,以期创造一种融洽的馆读关系,提高读者对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如此种种举措,其用心不可谓不苦,其措施不可谓不全。一些馆也确实因此而改善了读者服务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在相当一些图书馆,虽然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效果却不明显,馆读矛盾依然突出,服务工作难尽人意。究其原因,除了管理者的指导思想、注意力、态度、能力、图书馆群体工作作风以及管理方法、手段等诸多因素外,文化因素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说从事读者服务工作的馆员群体自身文化素养的高低、文化底蕴的厚薄将对服务宗旨的有效贯彻和馆读关系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众所周知,文化素质在一个人的全面素质(如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等等)中占据基础性地位,是其它一切素质的基础。这里所说的文化素质不单指通常意义上的文化程度和文化水平,更多是指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人文精神,这些因素决定一个人在处事上的态度、眼光、境界、言谈、举止、方法乃至水平,因而是做好一切工作,特别是文化教育工作的保证。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是文化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靠文化思想来纽结的。我们所需要的文化思想是多方面的,本文不作全面探讨,仅就读者服务工作是直接面向人,天天要处理复杂的馆读人际关系这一点而言,“和合”文化思想是我们应当特别继承和发扬的,用以指导读者服务工作,处理馆读关系的重要思想财富。“和合”文化讲求通过对道德的修习来实现人与人的和合,这与读者工作强调通过对馆员职业道德的培养来实现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宗旨完全契合一致,“和合”文化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价值对处理各种矛盾关系具有巨大的融突作用。因此,图书馆管理者必须十分重视运用“和合”文化思想来强化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在全体馆员中传输和培育“和合”文化观念和思想,使之根植于馆员心中,贯穿于读者服务工作中,学会在借阅服务、读者管理、执行制度等具体服务过程中运用“和合”精神去处理各种问题。一旦我们的馆员真正将“和合”文化精神融入自己的思想中,那么在行动上就会从被动地、敷衍地按制度行事,转变为主动地、由衷地通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情感去自觉维护和融洽馆读关系,实现“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宗旨。如此,读者服务工作中的一些人为的“障碍”便会自然弱化,从而拉近我们孜孜以求的理想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