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语文科试题特点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题论文,自主招生论文,语文论文,近年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校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更是继新课程改革之后,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又一次重要的探索。从2003年22所高校开始试点,到2010年已经有近百所高校参与自主招生。本文就这些试题作简要分析。
一、对考生的思维效率考查突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自主招生考试试题灵活、题量大、考查的范围广,对考生应试时的思维效率的要求胜于高考。要完成这些题目的基本前提就是把握语言文字的内涵,进而读懂题意,并应用自己积累的文字功底组织语言。因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请看下列例题:
【例1】(2006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试题)用十个字写一句明确的话,要求:声母都是卷舌音,即zh,ch,sh,r。
【答案】答案不唯一,可以写成:“日出之时正是日出之始。”
【试题解析】这道题对考生的思维敏捷性要求较高,要在紧张的考场上短时间内组织一句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的确有一定的难度。本题不仅考查了考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情况,更进一步考查了考生组织语句时对语义明确程度的把握能力:因为该题不但要按题目要求找到相应的字,还要组成一个通顺合理的句子。而这些能力要求都是从应用的角度考查语文能力。
【例2】(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试题)从“酷”、“粉丝”、“小众化”、“媒体”等流行名词中选择5个,来解释其含义。
【答案】示例:“酷”是英文“cool”的汉语译音,指可以赞美的一切人和物。“粉丝”是英语“fans”的谐音,可以理解为“××迷”或者“××追星族”一类的意思。
【试题解析】这题考查了考生对社会流行文化关注程度的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具体表述过程中,既要联系报刊内容又要用规范的语言概括出词语的真正含义。这个表述过程就是语言组织和应用的过程。
【例3】(2006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试题)作文:某贪官贪污腐败被人检举,在单位的职工大会上作了检讨。请你模拟想象该官员的心理和口气,写一份检讨书。要求:检讨看似深刻,实际上毫无悔改之心,堆砌辞藻,敷衍了事。字数在1000字左右。
【答案】(略)
【试题解析】该题与2009年北大的作文题“驳斥腐败无害论”在命题思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向性。就本题而言,检讨要分五个部分:简述所犯错误、描述犯罪过程、剖析错误原因、分析错误影响、表决心。这是典型的应用文写作。语文的工具性和社会性在此题的考查中得到彰显。我们平常指导学生写应试作文时,往往以高考作文为参照,而高考作文体现的开放性和文学意味往往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限于高考的特殊地位和影响,高考作文对现实社会的关照和指向性就显得比较含蓄。而自主招生考试针对的是少数学生,并且有明确的选拔功能,因此对接社会现实需求的特点就更为明确。
二、跨学科综合彰显“大语文”本色
在将接受分科教学的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方面,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因此,自主招生考试中也不乏大量的跨学科综合题出现。
1.语文与哲学、美学的综合
【例4】(2008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试题)“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的这首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受其世界观的影响。
B.亲身经验只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
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从错误到正确的过程。
【答案】C
【例5】(2008年四川大学自主招生试题)《金缕衣》中的“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哲学含义是什么?
【答案】从字面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唱,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露。然而字面背后,主旨仍然是强调珍惜时光,莫要错过青春年华。
【试题解析】自主招生考试将这些题归在语文科试题当中,体现了语文与哲学知识的综合。
2.在历史知识背景下考查语文素养
在自主招生的语文考试中,往往强调学生要有文化底蕴,要展现一定的文化积淀。而这种积累就表现为考生的语文素养。在实际的考试中,通过古代诗文阅读题来考查考生的历史文化知识积淀也是一个重要途径。请看下面的例题:
【例6】(2008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文段略)
(2)请解释文中出现的词语:五胡、百王、章旬、缙绅、缝掖
【答案】五胡:两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晋室的衰落与南迁,原居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南下,与汉族比邻,并先后建立了五凉(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四燕(前燕、后燕、北燕、南燕)、三秦(前秦、后秦、西秦)、二赵(前赵、后赵)、大夏等十五个北方政权和一个西南政权(成汉)。由于这些政权主要是由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所建,史称“五胡”。
百王:历代帝王。
章句:古籍分章分段和语句停顿;分析古文的章节和句读。
缙绅:古代称官僚或做过官的人。
缝掖:大袖单衣,古代儒者所服,代指儒者。
【试题解析】该题对考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历史知识的积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五胡”、“缙绅”、“缝掖”三个词,带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考生如果单纯从古文阅读的角度,难以完成此题,但考生如果有相应的历史知识积累则能轻松回答。
【例7】(2007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试题)请分析一段话:“先秦时代的中国是中原的中国,秦汉以后的中国是中国的中国,中古以后是东亚的中国,近古以后是亚洲的中国,近代以后是世界的中国。”
【答案】先秦时期,中国的范围主要以中原地区为主,影响力也主要在长江黄河一带,所以称之为中原的中国。
秦汉以后,随着疆域的扩张以及农业的发展,中原文化向南方扩张,影响到了如今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其影响范围与现在中国版图的面积相似。
中古以后,随着中国商农的兴盛,如唐朝时期丝绸之路等的发展,中国对东亚地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东亚地区许多国家派人前来学习,而那时候的中国也不断吸收东亚地区的优秀文化。故称之为东亚的中国。
在近古以后,中国的商贸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迅猛兴起,逐渐出现了“西方亮过东方”的情况,那时候的中国就是亚洲的代表。故称之为亚洲的中国。
在近代,中国的影响与以往更加不同,世界大战、世贸组织等等都出现了中国的身影,中国走向了世界,尽管是被迫打开了国门,但同时也融入了世界,被世界所重新认识。故称之为世界的中国。
【试题解析】该题是典型的跨学科综合题,命题材料是一段历史评论,考生首先要抓住句子的关键字词,进而理解句子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语文的“工具性”得到充分体现。接下来,考生在思路上必须联系自己积累的历史文化知识,从文明发展的时序性角度结合史实来分析。做到这一步之后就要具体形成文字。
3.以“大语文”的情怀关照社会、人生
自主招生考试对学生思维和知识积累的深度、广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命题者要求考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例8】(2006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试题)作文:以“20年后的中国”为题写一篇作文。800字以上。
【答案】(略)
【试题解析】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校选拔人才时要求考生心怀天下,对现实社会和人生有一种人文情怀的关照。这样的命题思路与法国、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的作文题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法国2007年九年级毕业考试作文题为《你认为中国未来能够领导世界吗》,美国大学招生考试的作文题为《20年后的美国会是怎样的》,德国学校甚至给小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合作探究题:你认为希特勒是侵略者吗?这些题目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将语文和社会科学紧密联系在一起。
高校自主招生试题显示了语文学科试题命制的多样性,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