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创新及成因分析_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创新及成因分析_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创新性及原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性及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原因论文,资助项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1986年正式成立以来也已10年有余,10年来基金资助的项目的创新性如何?这是一个大家极为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实证调查,并对其中的原因也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视项目创新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成立以来,十分重视创新性。最初的16字方针(“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中虽没有突出强调创新,实际上是把“创新性”作为一条标准考虑了。当时提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两大任务,任务之一是“把我国科学研究工作纳入国际科学技术发展的轨道中去,使我国科学研究尽快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不强调创新怎么能完成这一任务呢。

其次,在《项目指南》的制定原则中就有一条,“对学科的前沿”、“科学上有所创见”的课题应该列为资助的重点〔2〕, 这强调的正是创新。《项目指南》中把申请范围分为三个层次,即“主要研究领域”、“鼓励研究领域”和“定向课题”,其目的也是为了“不会限制新思想、新发现、新概念和新的试验方法的提出”,〔3 〕其中第二层次中所涉及的范围正是当前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并在资助范围中明确写上了“重点支持处于科学前沿和具有重大潜在效益的项目”。

第三,从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时几个有关人士发表的书面材料来看,也都十分重视创新性。卢嘉锡的题词中强调要“立足竞争,立足创新”;基金委第一任主任唐敖庆把我国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看作历史赋予的使命,为实现这一使命,他强调“必须紧密跟踪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对瞄准世界科学前沿的基础研究工作,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大力支持”;〔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路甬祥指出:“由于科学研究是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因此科学基金要把尊重和支持科学家的创新思想放在首位,在按照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和我国四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提出一些方向性选题指南的同时,应该敏锐而积极地支持那些具有创新思想、有应用前景、又在近期可望进行研究的新构思。”〔5〕

第四,专家在对项目进行实际评审时,是把“创新性”作为一条标准加以考虑的。在历年的“未资助原因说明”中都可以找到“创新性不够”、“选题缺乏新意”等不予资助的原因。

第五,1992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把对“创新性”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国家科委领导对基金委员会的工作作了具体指示,“基金会要坚持攀登、赶超和创新的工作方向”,“基金会的工作就是要创新。 在新的形势下, 更要高举创新的旗帜, 可以支持一些Crazy Project”〔6〕。为了贯彻这一指示,材料与工程科学部率先作出“加强支持创新研究”的《意见》,决心要“提高我国科研工作的创新性,改变以往跟踪模仿过多、赶超创新不足的局面”。他们确立了“敢于承担风险、允许研究工作失败”的评审和资助思想,决定要“提高项目的创新性、新颖性在评审中的权重”。在具体实施措施上也确定了两条〔7〕:

1.凡有科学依据、学术思想新颖、见解独特、带有开创性的高层次创新项目,经科学部审查同意后,可不受同行评议意见限制,径直送交学科评审组评审。

2.如学科评审组仍有较大争议,可由学科评审组写明情况,组长签署意见,在评审会后另行处理。

1993年5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召开了二届四次全委会, 确定了“控制规模,提高强度,拉开档次,支持创新”的16字评审方针,突出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全委会认为:“科学基金的工作必须大力支持创新。对于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创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创造新思想,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领域。”“遴选资助项目必须着眼于创新,大力支持首创性和创新性项目。同时对思想新颖的非共识项目,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性措施,切实鼓励对有科学根据的风险性项目进行探索,鼓励新的学科分支和交叉学科的发展。”〔8〕

从此,“大力支持创新”就成为整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集体行动纲领。可以预见,今后基金委资助项目的创新性将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受理项目的创新性调查

1.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创新性和受理项目的创新性是密切相关的。若受理项目的创新性普遍不强,则从中挑选出的资助项目的创新性也不会太高、太多。为了了解过去10年受理项目的创新性大小,我们对基金委内各学部正在使用的专家名单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抽查,共发出问卷404份,回收问卷278份,其中有效问卷265 份, 占发放问卷的65.59%。 评审专家对他们评审过的申请项目的创新性有如表一所示的统计结果:

表一:评审专家对评审项目的创新性程度的评估

项目的创绝大多数创 少数创新 绝大多数属 绝大多数属

新性分类 新性很强性很强

局部小创新 跟踪性研究

赞同的人数 8

118 128 124

占有效问卷

的百分比(%) 3.14 46.2750.20

48.63

说明:①有效问卷265份;②表内所列4类间由于存在着兼容性, 允许专家进行两种选择。

对回答“绝大多数创新性很强”的8人中, 对他们评审的项数进行了专门统计,有如下结果:

表二:回答“绝大多数创新性很强”的8位专家评审项数及所属专业

1

2 3 4

5

6 7 8

项数4 未填 数项3 50 16 20

10

所属 有机 激光 矿床 中子链式 机器人 细胞生 凝聚态 红外

专业 化学 医学

学 反应物理

控制物学物理 辅导

认为“绝大多数创新性很强”的8人中,他们评审的项数并不多。无论从人数和评审项数都可以认为,基金委过去受理的项目中,“创新性很强”的项目所占比例都不大。

在第一个10年内,基金委受理的申请项目中,只有少数项目创新性比较强,绝大多数项目都属于跟踪性研究或局部小创新。这一统计结果和1992年“材料与工程科学部”对过去资助项目的创新性评估是完全一致的。他们指出“以往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跟踪性项目占有很大比重,……但是具有开创性的、重大理论价值的独创成果仍不是很多,特别是很少创立新的科学概念”〔9〕。他们呼吁, “要改变以往跟踪模仿过多,赶超创新不足的局面”〔10〕。

2.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创新性还直接体现在完成项目的创新性大小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编辑出版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汇编》,共五册,《研究成果汇编》(五)的截止日期为1991年2月15日。经逐项查证,这时间以前,1988 年的批准项目中(指自由申请项目),应有565项已经结束,1987年的项目有2476 项已经结束(批准资助2713项,其中有237项应在1991年2 月份以后完成), 再加上1986年的3433项(都应该完成),1982—1985年资助的4426项〔11〕,基金委资助的项目中应该有10900项已经完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汇编》一书中, 共使用了5种标准来衡量完成项目的学术水平,这恰好是操作意义上判断项目创新性大小的标准。对《研究成果汇编》(一)—(五)统计后知,在1991年2月15日前已完成项目中,5种不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所占数目及比例如表三。

表三:已完成项目的成果水平及所占比例

成果水平所占项数 所占比例(%)

世界先进水平 65

0.6

世界水平

41 0.38

国内首创

17 0.16

填补国内空白 19 0.17

国内先进

59 0.54

由于上述5种标准是从操作意义上判断项目创新性大小的标准, 则达到这5种标准之一的项目可称之为创新性项目。显然,1991年2月15日以前,已完成的10900项资助项目中只有201项属于创新项目,占完成资助项目总数的1.84%,很明显,创新性项目所占比例是不高的。

三、如何看待目前创新性项目少这一特征

从根本上说,这反映了我国基础研究的现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落后,生产力比较落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比较落后,在许多科学领域里和国外的差距比较大,而基础研究需要积累,水平不是一下子能提高的。在落后的情况下,发展本国科学技术最好的办法就是跟踪或模仿,不可能想象一下子跨越若干发展阶段直奔顶峰,而且这种现象在今后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造成创新性项目少的原因,除了上述必然因素外,还和下列因素有关:

1.同行评议制、专家使用的评审意见表及评审程序本身不利于筛选出创新性强的项目。按目前的基金管理体制,基金委下设数学物理科学部、化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地球科学部、材料与工程科学部、信息科学部6个学部,负责受理每年的基金项目申请,对项目进行初筛, 物色评审专家进行通讯评审,进行学科评审组复审,最后确定当年批准资助的项目。

为了找到不利于创新项目入选的因素,对基金委6 个科学部主任及下属49个学科的44个学科主任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6份。问卷的调查内容有3项:

(1)对现行评审意见表的看法。 认为它有利于创新项目评估的13人,占有效问卷(36)的36.11%;认为它不利于创新项目评估的15 人,占有效问卷(35)的41.67%,其它有7人没填,有1人说各占1/2。 这一组数字表明,有将近一半的学科主任认为应该对现行的评审意见表进行改革,否则会不利于创新项目的资助。

(2 )对“现行的评审程序是有利于创新项目的评估还是不利”的调查。有13人认为它有利于创新项目评估,占有效问卷的36.11%; 有14人认为不利于创新项目的评估,占有效问卷的38.89%。 在肯定回答现行评审程序不利于创新项目评估时,学科主任主要讲了6 种表现:①不少有创新思想的项目不敢说具体;②没有突出创新的统一标准;③对创新理解不同难以共识;④评审专家组采用投票方式无法决定项目是否创新;⑤靠共识、表决决定项目的取舍,但共识项目不一定是创新,创新项目又难共识;⑥层层评议,难以保密。

(3)对同行评议制的看法。学部主任、 学科主任是支持同行评议制度的。这次学科主任调查中有15人认为,同行评议制有利于创新项目的评估,占有效问卷(36)的41.67%;同时有7人认为同行评议制不利于创新项目的评估,占有效问卷的19.44%;另有4人认为有利不利各占一半,基本有利有时不利,或处理得好有利,处理不当不利。对于不利于创新项目评估的表现,他们只讲了三点:①专家投票决策这种手段;②有时难以取得共识;③不利于创新保密。

按照现行的评审程序,同行评议制、专家使用的评审意见表及评审程序本身,是直接对申请项目的创新性进行把关的几大关口。能否评审出真正具有创新性的项目,很大程度上决定这几大关口能否真正把关。对学部、学科主任的调查表明,这三大关口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利于创新性强的项目入选的弊病,“已资助项目的创新性不高”这一结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从1992年资助与未资助项目各年龄段所占比例看,现行的资助政策对创新性项目不利。为了判断现行的资助政策是否有利于创新性项目,对1992年申请但未获得资助的申请人进行了调查。名单选取原则是按科学部编号抽尾数为00、17、34、51、68、85的项目,得到548项, 最后发问卷400份(各学部均减去25份左右),回收问卷247份,占发放问卷的61.75%,有效问卷232份,占发放问卷的58.0%。创新学的研究表明,人的一生有一个创造力最好的“黄金时代”,这就是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区”。对历史上的杰出科学家和重大科学成就的统计分析表明,杰出科学家做出重大贡献的最佳年龄区在25~45岁之间,其最佳峰值年龄为37岁左右。对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获奖年龄的统计分析也证明这一点。物理学的平均获奖年龄为35.3岁,化学为41.7岁,医学为39.5岁,总的平均年龄为38.87岁。 如何保证处在这个年龄段的科学家能得到更多的基金资助,这就是基金委应该研究的又一个问题。

对1992年申请未获得资助的232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年龄分析, 得到如表四的结果。

199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按年龄段统计结果如表五所示。

表四:1992年未获资助项目的申请人年龄统计表

年龄

合计 35

36~45 46~55 56~60 61~7071

岁以下 岁以上

人数232 33

22 86 68 23 0

占有效问卷

的百分比(%) 100 14.23 9.48 37.07 29.31

9.91 0

表五:1992年获资助项目的年龄统计表

年龄

合计 35

36~45 46~55 56~60 61~7071

岁以下 岁以上

人数

3373770 303

1182742335 41

百分比(%)

100 22.83 8.99 35.05 22.01

9.94

1.23

两张表一比较,可以发现,在35岁以下这个年龄段,获得资助者所占的比例(22.83%)明显高于未被资助者所占比例(14.23 %), 而56~60岁这个年龄段情形正好相反。对于其它年龄段,两个百分比相差不大。这就是说,现行的评审制度对35岁以下的人是有利的。而对这部分人有利的根本原因是增加了青年基金项目,36~45岁年龄段的人由于享受不到这种待遇,现行的评审制度并没有对他们给予“优惠”,从创造学的角度讲又是不利于全民族科学创造水平的提高的。若追究一下其深层的原因,还是在于现行的评审制度对申请的创新性强调不够。因为既然创造学已经证明,36~45岁的人正处于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期,从统计意义上讲,他们提出的设想的创新性肯定比其它年龄段的人大(或多),如果现行的资助政策十分强调创新性,无疑这一部分人获得资助的比例应比未资助的比例大。

3.过去科学研究是有闲阶级的事,今天科学研究是由社会需要促进的。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产生不了强大的推动力,加上政策因素,知识分子在社会上还要为衣食住行等许多后顾之忧分心,自然不可能全部投入研究。他们能否成功,关系到地位、待遇等一系列问题。他们经不起失败,无法关起门来几年不出成果,只能去搞保险的、见效快的研究。

4.凡创新强的项目除了要有创新思想外,更要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对创新思想成功的可能性进行实验探索。这就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或有足够的起动经费。而我国基础研究的投入太少,基金委资助的钱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常使许多创新思想只能停留在设想阶段,无力进行实施。

5.和我国的教育制度有关。从5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教育制度基本上照搬苏联模式,采取窄专业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都非常窄,缺乏宽厚的基础。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往往是交叉、综合,即使很专的领域所需要的知识也是多方面的。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这一特点,中国许多知识分子常常感到知识缺陷较大。这种状况跟踪还可以,要自己去独创就有相当大困难了。

6.从年龄结构上看,这几年学术界正处于青黄不接时期。老一辈科学家力不从心,年轻一代还处于知识积累时期,严格的科研素质训练还得一段时间才能完成。人才匮乏直接造成创新项目少。

注释:

〔1〕〔2〕〔3 〕师昌绪:《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的制定》,载《中国科学基金》1987年第1期。

〔4〕〔11〕唐敖庆:《完善科学基金制, 促进科学研究为四化建设服务》,载《中国科学基金》1987年1期。

〔5 〕路甬祥:《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载《中国科学基金》1987年1期。

〔6〕〔7〕〔9〕〔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材料与工程科学部关于加强支持创新研究的意见》,载《材料科学进展》1992 年第4期。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报》1993年第7期。

标签:;  ;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创新及成因分析_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