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基础,强调能力——2013年浙江省数学高考试卷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江省论文,高考试卷论文,重视论文,能力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试题特色
2013年浙江省数学高考试卷深入贯彻“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课改精神,认真落实“降低考试难度,减轻学生负担”的命题要求,严格遵循《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着力体现“起点低、坡度缓、层次多、区分好”的命题特色,系统、全面地考查了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在兼顾考查学生能力的同时,保持了命题的连续性、稳定性、创新性,其主要特色总结如下:
(一)重视基础知识,凸现教材的作用
试题立足教材,站在纲内,题可在书外,根子却在书中,紧紧围绕核心思想、常规方法设计常规问题,注重通性通法,不出偏题、怪题,不出过难题,引导高中数学教学要充分用好教材,减轻学生负担.
大多数试题源于课本,或从课本中的定理、性质、例题、习题、复习参考题等改变而来,即便是综合题也由若干个基础题整合加工而成.
无论是文科试卷还是理科试卷,始终站在数学的学科高度上设计试题,全面而又重点地考查了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模块,层次分明.
(二)强调能力考查,经典与创新相互左右
文科第8题不必动笔,只需想想、看看就知道,当x→+1时,f(x)→0,因此在横坐标为-1或1处的切线斜率趋向0,直接选B.文科第10题属于信息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转化问题的能力,综合利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定义中的“∧”和“∨”运算分别代表取最小值和最大值运算,结合反证法:若正数a,b满足ab≥4,则a,b中至少有一个大于或等于2,否则ab<4,故a∨b≥2;若正数c,d满足c+d≤4,则c,d中至少有一个小于或等于2,否则c+d>4,所以c∧d≤2.
A.平面α与平面β垂直
B.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锐)二面角为45°
C.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
D.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锐)二面角为60°
(2013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10题)
第9题和第17题是文、理科完全相同的2道题.第9题主要考查椭圆与双曲线的定义与性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焦点三角形中的几何性质等.第17题以向量为载体,求解最值(值域)问题,主要考查向量的概念、运算、函数的最值等知识,考查转化与化归能力、函数与方程思想以及灵活利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3年理科试卷解答题结构的调整是一大亮点,不考三角函数解答题,改考数列,打破大家一贯认定的模式,出现了数列、概率、三角函数之间三选二的格局,给人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引导大家关注《考试说明》,不要迷信样卷考什么,高考肯定考什么.另外,理科试卷中对三角函数的考查并未弱化,如第6、16题及第20题第(2)小题.值得一提的是理科第16题,多角度考查了正弦定理、三角函数定义、诱导公式、两角和的正弦公式以及相关定理.
(三)展现核心思想,细微之处考查学生功底
试卷在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关注数学本质,展现核心概念,重视能力考查.如理科第2、7、8、9、10、12、13、15、16、21、22题,文科第1、4、7、8、9、13、15、16、21、22题等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如理科第18、22题和文科第19、21等题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此外,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思想在多个题目中得到了体现.
例2 已知a∈R,函数.
(1)若a=1,求曲线y=f(x)在点(2,f(2))处的切线方程;
(2)若|a|=1,求f(x)在闭区间[0,2|a|]上的最小值.
(2013年浙江省数学高考文科试题第21题)
本题第(2)小题在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引领下,比较容易得出结果.
解 (2)略.
理科第22题的第(2)小题利用一个很小的动作,把常见的三次函数套上一个绝对值,讨论其闭区间上的最大值,试题的意蕴由此而生,难倒了不少“解题高手”.其实,如果熟知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高墙”也同样可以轻易逾越.
数学思想是一种武器,如果用它们来武装学生的头脑,那它们就是攻克数学难题的利器.
(四)命题技术娴熟,居高临下体现数学魅力
历数浙江省历年的数学高考试题,总体有这样一个显著的特点:简约而不简单,渐进而不冒进.2013年理科卷第7题再次体现了命题者娴熟的命题技术.
A.∠ABC=90°
B.∠BAC=90°
C.AB=AC
D.AC=BC
(2013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7题)
例3以三角形中向量数量积的最小值问题为背景,要求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与类似的高频率模拟题相比,此题的设问角度无疑是新颖的.首先,作为高考选择题的第7题,问题的起点并不高,三角形中向量数量积运算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作为选择题,学生可以通过排除法得到问题的答案,这种方法费时较多.对于此题,在追求解题效率的高考中排除法不一定是一种好方法.另外,题目中的关键条件恒成立是以向量的形式呈现的,如何利用这个条件来解题呢?我们知道,向量本身就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它既具有代数的抽象与严谨,又具几何的形象与直观,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重要工具,并且向量法、几何法、坐标法是研究和解决向量问题的3种常见的、重要的思维方法.因此,恒成立判断△ABC的形状时,除了可以利用排除法,还可以利用建立坐标系、转化化归以及寻找使取得最小值的充要条件来实现问题的突破.无独有偶,2013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第5题的背景与此类似,只不过把三角形边AB上的点P改编成抛物线上的点C,讨论当最小时,点C所满足的条件,原题呈现如下:
(2013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试题第5题)
受例3和例4的启发,如果把这2个问题中的直线与抛物线改为任意的曲线,利用隐函数求导的方法,便可以得到如下的推广结论:
因此,我们可以毫不避讳地认为,这是一道题意简洁、立意新颖、解题思路入口宽、意味深长、引人入胜、具有很好区分度的高考试题.这样的试题足以证明命题者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扎实的数学功底.
(五)文、理的显著差别,突出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科学理念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充分考虑文、理科学生在数学学习内容、学习能力、学习迁移上的差异,有效地落实“降低考试难度,减轻学生负担”的命题要求.对比文、理试卷,试题完全相同有4题(文9、理9,文15、理13,文17、理17,文19、理18),姊妹题有5题(文1、理2,文2、理1,文5、理12,文14、理5,文21、理22),完全不相同的题有13题,理科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概括,文科侧重形象思维和定量处理.文科试题比理科试题起点低,但文科第9、17、22题的难度与理科相应题的难度相当,这有利于区分文科尖子生.试题的编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阶梯推进、拾级而上,特别是文科第20题立体几何的3个小题,充分体现出试卷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二、白璧微瑕,改变不了我们对试题的喜爱与肯定
(2013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15题)
凡是做过此题的师生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当k=±1时,有Δ=0,线段AB不存在,点Q为何还会是线段AB的中点?大家都知道线段有以下特点:(1)有有限长度,可以测量;(2)有2个端点(但线段长度不包括这2个端点,仅为中间距离);(3)具有对称性;(4)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是两点之间的距离.我们在测试学生的时候,发现不少学生一开始填写的是k=±1,后来又划掉写了不存在,把k=±1划掉的都是基础很不错的学生.
三、试题的导向与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不谋而合
有效的高中数学复习是学生学完了整个高中学科知识以后,已初步形成了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初步掌握了本学科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认识了本学科最基本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熟练数学技能、掌握数学特有的思想和方法,从学科本质出发去解决相当陌生的数学问题的一项学习任务.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高中数学复习的起点和终点.
当下,高中数学教学依靠“题型+技巧+大运动量训练”的学校占主流,通过增加课时、加班加点,抢占双休日、暑假、寒假,牺牲了教师、学生的休息时间,通过布置高强度、超负荷的作业来训练学生.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做得少;带着多,帮得少;演绎多,归纳少;套路多,思路少;做得多,概括少;传达多,自创少.长时间这样下去,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能力的培养,这是当今教学中的一种遗憾.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2013年浙江省数学高考试卷在顺应课改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尝试,与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不谋而合.
试题叙述简约、通俗易懂,考点全面清晰,贯穿双基,立足通性通法,选择题、填空题解法多样灵活,解答题着重考综合、考能力,2013年有不少数学试题闪耀着熠熠光辉,以此来甄别学生的数学素养,给人以“做题不在多,有法则行;做题不在难,有意则灵”的感觉.这种考查方式倡导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摆脱“题海战术”,引导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真正重视对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真正重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避免将大量精力消耗在盲目地套用所谓的解题技巧的教学和学习上,引导中学数学教学从“题型+技巧+训练”走向“概念+构建+思维”.这正是2013年浙江省数学卷的最大亮点,启示我们要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自然转型,真正实现课程改革的目的,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
(一)以学生为本,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新时期的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标、学科指导意见、考试说明,对新课程教学合理定位.每一位高中教师都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情况,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认知基础,从学生实际出发展开教学.要知道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哪些是学生薄弱的?哪些能力是学生具备的、哪些是学生欠缺的?如现在有不少学生的运算速度低下、运算准确率不高,这是高中学生的通病.当然学校不同,学生的情况也会有差别,即使是同一个学校,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也会不一样.每个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合理定位,制订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难度、教学方法等,这样才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二)以教材为基础,关注数学的“源”与“本”
高考结束以后,经常会有学生问:为什么高中阶段我做了大量的数学题,但高考成绩却不太理想?比如,理科试卷中的第3、4、5、11、12、13、14题属于基础题,但有部分学生还是解错.在考试中,不少学生对概念、性质、法则、定理、公理等认识模糊(如理科第19题方差的计算),导致在解答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极不灵活,遇到陌生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合理地展开联想,进行有效探究.殊不知,“大运动量的训练”只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却不能使他们获得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认为,尽管每年的高考试题都会出现一些与理科第7、10题、文科第16题等类似的新颖试题,但这些试题的解决方法无一不是课本上的通性通法.因此,研究教材中每一章节的典型习题,注重“源”与“本”的关系,才能真正抓住数学的本质.
(三)以数学为载体,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高中的数学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不断地总结所学的数学知识,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无论是一题多解还是一题多变,都要建立在数学知识的自然发展、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之上,教师要想方设法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人文课堂.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嘴体味数学,通过分析、归纳、领悟数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师生心灵共鸣的和谐课堂,让高中数学课堂真正充满思维的活力,实现教学的真谛.
原标题:重视基础,体现课改动向,强调能力,昭示课改决心——2013年浙江省数学高考试卷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