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关县坡脚农业技术推广站 云南马关坡脚 663713;
2、文山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云南文山 663099
摘要:总结我镇在围绕冬季农业开发方面所做的工作,分析坡脚镇冬季农业开发的现状,结合我镇实际提冬季农业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坡脚镇;冬季;农业开发;现状;对策
坡脚镇为了争取在2016年前脱去贫穷的帽子,在争取资金搞整村推进的同时,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依托我镇优势资源,突出区域特色,大力开发冬季农业,取得了一定成效,逐步实现冬季农业由“粮袋子”向“钱袋子”的转变。
一、坡脚镇冬季农业开发的优势
(一)气候条件优越
坡脚镇位于马关县东北部,东隔盘龙河与西畴县新马街乡相望、南连马白镇、西与大栗树、北与文山县杨柳井乡接壤。省道206线即文马公路穿境而过,是马关县同外界交往的一个重要交通要道,最高海拔1750米,最低海拔965米,平均海拔1357.5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达350天以上,盐塘、山车、鱼塘河边一带粮食生产三季不足,两季有余,开发冬季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二)土地资源丰富
坡脚镇低热河边地区有土地资源上千亩,由于受传统的、落后的耕作制度影响,长期以来,大多数耕地种一季大春后就处于闲置状态,造成土地及光温资源的浪费,土地资源处于闲置状态,而农民却受贫穷的困扰。
(三)劳动力充余
全镇有农业人口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从事其他产业的劳动力并不多,由于冬季大多数耕地闲置,劳动力也随之闲置,因此,从事冬季农业开发的劳动力富足。
(四)交通便利
省道206线即文马公路穿境而过,是马关县同外界交往的一个重要交通要道,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8千米,距文山县城36千米,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达工程的实施及路面等级的逐步提高,都为冬季农业开发农用物资及产品运输提供便利条件。
二、坡脚镇冬季农业开发的现状
根据我镇人均耕地土地少的现实,把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增加更多的收入为我镇农业工作的目标,按照“大春损失冬农开发补”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积极引导农民开发冬季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效益。近3年以来的情况冬农的情况如下:2013年冬农开发面积为22905亩、实现产值4696.88万元;2014年冬农开发面积20698亩、实现产值4101.8万元;2015年冬农开发面积20800亩、实现产值4891.8万元。
(一)冬农开发取得新效益
我镇始终把冬季农业开发与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农民利用闲置农田发展经济效益好的“短、平、快”冬季农业开发项目,努力确保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全镇除兴隆、嘎迪、牛厂坝三个村委会外均有种植,品种以瓜类、茄果类、豆类、甜玉米为主,农产品上市后价格上涨,种植户销售收入可观,涌现出了部分种植大户,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品种布置取得新突破
在蔬菜栽培中,合理安排茬口与品种布局,是获得四季均衡增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我镇生产实践中创造出的一项蔬菜精耕細作栽培经验,全镇冬早蔬菜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大力实施地方特色品种,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精品意识,特別在最近两三年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市场销售出现新局面
通过积极宣传,搞活流通,冬早蔬菜销路除满足本镇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主要销往马关、文山等周边市场,各地客商涌现在田间地头收购,使蔬菜销售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冬季农业开发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镇冬季农业开发取得了长足进步,开发的产品在质量和品质中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总体上农业小规模,高成本,低效益的传统方式没有得到改变,主要表现:
(一)产业化程度低
近年来,我镇冬季农业具备了一定发展规模,但由于市场风险大和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协会、中介组织等,种多少、种什么品种,菜农主要根据市场行情自行安排,缺乏专业引导,冬季农产品主要是以原料销售为主,缺乏深加工和贮藏、保鲜等配套技术及设施,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较短,市场空间相对狭窄。
(二)群众观念滞后于产业发展要求,难以加快冬季农业开发的步伐
全镇从事农业劳动85%以上的都属于体力型或传统经验型的农民,不具备现代生产对劳动者初级技术的要求,且在劳务输出的过程中,输出的都是农村中受过教育的“精英”,留下的多为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部分农民群众“重大季、轻小季”思想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秋冬季大面积田块依然丢荒;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随意种植,盲目生产,粗放管理的传统生产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种小规模、低水平生产状况与大市场对农产品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需求存在差距。
四、加快冬季农业开发的对策
要以“稳粮增收”为方针,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以科技为动力,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做到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注重特色、优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冬季农业生产是坡脚镇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我们农业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做好冬季农业生产的服务指导。当前,要把冬季农业开发作为我镇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经济的效益的重点来抓,要扭转当地农民“重大季轻小季”倾向,树立“大小季并重”观念;扭转“粗放耕作”倾向,树立“精耕细作”观念;扭转“传统种植模式”倾向,树立“高产优质高效种植模式”观念。同时,要坚持扩大冬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冬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不断减少冬闲田地;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种植模式;坚持加大科技投入含量,提高种植水平,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原则。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冬季农业开发的综合生产能力
当前,我镇要结合自身优势,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在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择优发展特色经济作物;要进一步加大对冬季农产品生产地区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中低产田地改造、要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种植户投身于冬季农业开发的积极性。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坡脚镇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业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但受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农业基础设施仍显落后,制约着冬季农业开发的快速发展。因此,充分整合和利用好现有财政支农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解决灌溉难题,确保冬早蔬菜旱时保收,高产稳产,推动冬早蔬菜不断发展壮大;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对冬季农业开发工作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冬季农业开发,吸引先进技术和闲散资金投入到冬季农业开发中来。
(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我镇要依托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围绕辣椒、西红柿、马铃薯、豇豆等蔬菜主要品种,大力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冬季农业生产布局。在鱼塘、三车、马夹冲等村委会建立冬早蔬菜生产区,大力发展辣椒、西红柿、马铃薯等经济效益好的品种,在下坝、盐塘等村委会建立以冬早玉米,冬大豆为主要品种的特色蔬菜品种,逐步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不断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其经济效益。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是优化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效益的有效途径。
(四)依托龙头,带动冬季农业的发展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提高冬农产品的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是冬农开发的关键。要改变我镇农户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生产、加工、流通难以形成规模的有效途径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龙头企业来引导生产、加工、开拓市场、配套服务的综合功能,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的有效衔接、组合,引导农户进行生产结构调整,培育或种植优质特色冬季农产品,引导产业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转移,带动延伸产业链,实现冬早蔬菜的规模生产、深度开发和转化增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培育壮大农村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和营销大户、农民经纪人等中介组织,搞活流通,开拓市场
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发展,逐步规范”的方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营销大户等中介组织,特别是要加快营销队伍的建设步伐,支持和鼓励中介组织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内销与外销、签订单与跑市场等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开拓市场,尤其是大力发展“订单蔬菜”,引导菜农走进市场,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户与市场的对接。要加快推进“支部+协会(公司)”的发展模式,通过支部加协会、公司,协会、公司带农户,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环节,及时地解决冬季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六)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菜农排忧解难
以农科站为抓手,切实加强技术、物资、信息、流通等配套服务。并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努力将增产增收和节本增效技术落实到村、到地块。一是加强农产品信息体系建设,建立起信息咨询人员,经常不断地向菜农提供市场行情和发展趋势、技术辅导、产品销售、业务联络等无偿系列服务,以方便本地菜农,吸引外地客户。二是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依据国家颁布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切实推进我镇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进程。三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合作交流,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为冬季农业开发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拓宽开发领域、提高开发效益、增加科技含量做好科技准备。切实抓好以结构调整为主的高产、优质、高效示范样板建设,引导农民搞好结构调整,达到突出重点,搞好示范,典型引路,辐射全局,办一块成功一片的目的。采取召开科技培训会、现场会、田间技术指导等形式,加强科技培训,力争每年对全镇农户培训4次以上,把先进适用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实现户均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抓好以节令为前提、良种为中心、规范化栽培为保证的关键科技措施的落实,重点加大优质、高产、高效蔬菜品种示范推广,抓好冬早蔬菜、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各类冬季作物的规范化种植,提高栽培管理水平。
坡脚镇为多民族杂居,农民总体科技文化素质低,农业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等组织的带动,规模化格局尚未形成,开发手段落后,产品规避风险能力弱,若能针对上述问题,增加农业投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发展龙头企业,加快农民规模化生产及产业化步伐,从而增强农产品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坡脚镇冬季农业开发将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冬季农业开发呈现四个特点[J].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2003(11):33.
论文作者:张玉发1,王志万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9
标签:农业论文; 冬季论文; 农产品论文; 我镇论文; 蔬菜论文; 农民增收论文; 品种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