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山
(姜堰区蒋垛中心卫生院中医科 江苏 泰州 225503)
【摘要】 目的:探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非糜烂性胃食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类型分别给予不同的方药,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随访半年后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状况及随访复发情况等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治疗后复发率少,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治疗;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304-0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rl,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中的一些物质返流到食管中从而引起胃酸、胃灼痛等症状和食管黏膜的损害,以及口咽、喉、气道等食管外组织的损害。GERD可分为下面三种类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fiux disease,NERD)、糜烂性食炎(Erosive esophagitis,EE)和 Barrett 食管(Barrett's sophagus,BE),非 糜 烂 性 胃 食 管 反 流 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约占GERD的50%~70%,但由于NERD 在内镜下缺乏特异的食管黏膜形态性表现,故常给临床诊治带来困扰。NERD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多认为它是一种多因素的心身综合性疾病,常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神经症状。本研究主要探讨黛力新在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中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46例,所有患者经电子胃镜检查均符合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中男11例,女12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5.3±6.3)岁,病程5个月~10.4年,平均病程(3.6±1.3)年,对照组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45.6±6.5)岁,病程3个月~9.8年,平均病程(3.4±1.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平均病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就诊时均接受关于一般治疗的指导, 对照组患者服用奥美拉唑, 1次/d, 20 mg/次, 连续服用6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类型分别给予不同的方药,中医认为该病病位在食管,为胃所系,将病机概括为脾胃升降失调,胃中浊气上逆,筛选出3种类型①肝胃不和型:症见反酸烧心,脘胁胀痛,嗳气呃逆,胃脘嘈杂,舌淡苔白,脉弦。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5g,陈皮10g,香附12g,炙甘草5g,白芍10g,乌贼骨15g,炒枳壳15g,绿萼梅10g,白芨10g,清半夏10g,黄连8g,代赭石30g,吴茱萸3g,旋覆花10g(包煎);②寒热错杂证:临床表现主要为烧心,反酸,晨起口苦咽干,大便溏,舌暗苔薄腻,脉滑。方药:法半夏9g,川连6g,黄芩10g,炮姜9g,党参15g,滑石10g,白豆蔻(后下)6g,枳壳10g,乌贼骨30g。易饥烧心严重者,去黄芩加胆草9g,制吴茱萸2g;胸闷憋气或胸背疼痛者,加丹参20g,砂仁(后下)6g;③脾虚气滞证:临床表现为反酸,烧心,纳呆食少,脘腹胀满,排气不畅,大便不爽或溏薄。方药:生黄芪30g,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0g,干佩兰12g,木香10g,砂仁(后下)6g,川连6g,干姜6g,乌贼骨30g,神曲15g,炙甘草6g。1剂/d,2煎/剂,充分混匀后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6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等级。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有大幅度缓解;有效:患者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 但仍突出, 需进一步治疗;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有效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后,大多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治疗组总有效率97.62%,对照组总有效率88.10%;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中无不良反应症状,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头昏、头痛的症状,但经治疗后都有所缓解;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随访,治疗组患者无复发情况,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仍继续治疗,先前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后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gative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NERD)是指具有典型的反流症状但内镜检查食管黏膜正常者,亦称内镜阴性反流病或称症状性GERD。在GERD 中 NERD的比例高达60%~70%。
其典型症状为烧心和反流(酸反流、碱反流),排除其他疾病,且内镜检查食管黏膜未见损伤,可以诊断为NERD;如症状不典型,表现为上腹痛、腹胀、非心源性胸痛、慢性咳嗽、哮喘或慢性咽喉痛等,需行与反流相关证据的检查作进一步诊断。通过对中医古代文献的追根溯源,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在中医学上属“吞酸”,“反胃”,“胸痹”,“呃逆”,“梅核气”,“噎膈”,“胃脘痛”,“痞满”等范畴。综合各专家学者的研究,基本病因病机主要有饮食停滞、情志内伤、肝郁气滞、脾胃虚弱、胃失和降。病位在食管、脾胃,与肺、肝、脾关系密切,并可与病理产物瘀血、痰浊互为因果。NERD的临床分型大致与GERD一致,基本分为肝胃郁热、胆热犯胃、气郁痰阻、肝胃不和、脾胃气虚5个证型,而以肝胃不和证为多。
NERD属于中医“嘈杂”、“泛酸”、“胃脘痛”、“呃逆”等范畴。该病病位在食管,但与患者的胃、脾、肝等脏腑关系比较密切,NERD主要责之于中气不足,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脾胃虚弱是发病之本,痰浊内生是发病之标,胃气上逆是基本病机,因此,以健脾泻肺、降气化痰、升清降浊为主要治疗大法。但不同人群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在中医治疗中,根据不同个体在本病中的症状表现差异,中医辨为不同的证型,对于不同的类型给予个体化治疗,在本院的临床治疗中,临床疗效较理想,不良反应少,复发率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仕武,黄海燕,崔桂林等.抑郁、焦虑症状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生活质量影响及治疗效果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074-1077.
[2]张淑芹,严宏彬,房体静.心理干预联合抗抑郁药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19):2981-2982.
[3]陈玲.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38例[J].广西中医药,2011,30(1):52-52.
论文作者:王连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6
标签:食管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疗效论文; 中医论文; 方药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