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高通量透析器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论文_范凤霞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 江苏南通 226001)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高通量透析器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7月98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全面护理组。所有患者应用高通量透析器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全面护理组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高通量透析器作用原理认知、遵医水平、满意度;透析并发症出现率。结果:全面护理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全面护理组高通量透析器作用原理认知、遵医水平、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全面护理组透析并发症如低血压、反超、内瘘等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高通量透析器采取综合临床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对治疗原理认知和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出现,改善预后,提升满意度。

【关键词】血液透析患者;高通量透析器;临床护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236-02

血液透析是肾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不同通量透析器治疗效果存在差异,研究显示,高通量透析器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大分子毒物的清除率,但在应用通量透析器时,患者可存在各种思想顾虑,且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需通过配合良好有效的护理方法克服上述问题,切实保障通量透析器治疗效果,提高治疗安全性[1]。本研究分析了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高通量透析器的临床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4月—2017年7月98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全面护理组。全面护理组男35例,女14例;年龄45~79岁,平均(62.13±2.78)岁。对照组男32例,女17例;年龄45~79岁,平均(62.68±2.72)岁。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应用高通量透析器治疗。每周3次,血液量200~300ml/min,每分钟透析液流量500ml。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全面护理组采取综合护理。(1)心理护理。高通量透析器虽然可提高大分子毒物清除作用,但其费用也相应增加,可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加上受疾病和治疗影响,多数患者存在负性情绪,需及时和患者沟通,使其明确血液透析高通量透析器治疗相关知识,引导其倾诉想法和发泄不良情绪,介绍成功病例增强其治疗信念。(2)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高通量透析器作用原理和治疗的必要性,对预后转归的促进作用,获得患者思想认可和配合,提高其遵医行为。(3)抗凝护理。为预防高通量透析器透析治疗过程凝血的发生,需合理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根据患者体重调整剂量,以改善血流速度,减少肝素应用,预防出血。(4)饮食护理。高通量透析器透析容易清除大分子毒素,但同时也增加了蛋白质滤出率而出现营养不良,需嘱咐患者多进食蛋白质食物,避免进食高钾食物。(5)用药护理。透析过程可导致药物浓度一定程度降低,因此在高通量透析器透析之前避免注射药物,以免导致药物滤出。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高通量透析器作用原理认知、遵医水平、满意度;透析并发症出现率。

基本治愈:病情显著好转,肾功能等相关生化指标趋于正常;有效:症状改善,肾功能等相关生化指标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病情无明显变化,肾功能等相关生化指标无改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为基本治愈、有效百分率之和[2]。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作计量、计数数据录入比较,输入数据后分别进行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相比较

全面护理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相比较[例数(%)]

 

3.讨论

高通量透析器血液透析治疗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比较有明显优势,可有效清除大分子毒物,降低远期淀粉样病变和肾性骨病等并发症发生,但在采用高通量透析器透析过程需加强有效护理,包括用药护理、抗凝护理、饮食护理等,以预防营养不良和药物作用减弱、凝血等的发生[3-4]。除此之外,需格外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使其明确高通量透析器应用原理和必要性,从心理上消除对高通量透析器的抵触和对治疗费用的担忧,保持乐观的心态接受高通量透析器透析治疗,以改善预后[5-6]。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应用高通量透析器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全面护理组采取综合护理。结果显示,全面护理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全面护理组高通量透析器作用原理认知、遵医水平、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全面护理组透析并发症如低血压、反超、内瘘等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高通量透析器采取综合临床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对治疗原理认知和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出现,改善预后,提升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静,蒋文勇,于黔,等.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6,37(18):2784-2786.

[2]肖胜,简讯,胡诗德,等.高通量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5,13(7):1112-1113,1114.

[3]张洪源,冯现竹.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16(10):905-907.

[4]杨小华,韩晓骏,严冲,等.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2):2009-2010.

[5]陈芳.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6):111-112.

[6]袁洪萍,郑伟.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0):96-97.

论文作者:范凤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高通量透析器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论文_范凤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