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青少年犯罪:校园犯罪的成因、特点及对策研究_青少年教育论文

防止青少年犯罪:校园犯罪的成因、特点及对策研究_青少年教育论文

让青少年远离犯罪——校园犯罪原因、特点及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少年论文,原因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校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校园也出现了犯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危害到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校园犯罪的主要原因及特点

校园犯罪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学生是校园犯罪的主体。学生犯罪有其自身的原因:有的学生有好交友、好胜和好动的心理,喜欢拉帮结派,一旦和不良青少年为伍就很可能下水;也有的学生为了不受其他学生欺侮,而加入到不良少年团伙中寻求保护;有的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安心学习,经常旷课,结识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从而走上邪路;有的学生贪图享受,羡慕别人的高消费,于是不该伸手时却伸手……

产生校园犯罪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育重智轻德的影响。A.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素质教育。有的学校不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学生不学法、不懂法,法制意识淡薄。教师对后进生放手不管,缺少必要的关心,有的学生因此自暴自弃。B.体罚学生态度粗暴,个别还出现辱骂学生的现象。C.与家庭的联系不够:当学生出现一些不良现象时没有及时向家长反映,从而没有很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D.学习环境:当前有的地方存在优秀教师流失、教学质量不高、校园设施简陋等问题,校风缺乏整顿,学校教育经费也比较匮乏。

2.忽视家庭教育促使青少年犯罪。家庭是青少年第一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的基础,父母是第一任老师,直接影响青少年心理的健康:A.家庭环境:离异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影响。父母离异对孩子心理的打击非常大,许多青少年因为父母离异而堕落,产生种种报复心理,做出违法行为。B.家庭教育:现在有些父母忙于工作,无暇教育孩子。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当:一是溺爱孩子,让孩子养成好吃懒做,称王称霸的不良习气;二是信奉“棒头出孝子”,一旦发现孩子成绩不好或有不轨言行,便打骂齐下;三是放任不管,推向社会。C.父母自身教育:有的父母自身生活作风不正派,给孩子带来了很坏的影响。D.家长与孩子缺乏沟通。

3.青春期心理变化极易诱发犯罪。A.认识方面:自我意识的发展,要求独立,自尊心强,但又不成熟,观察问题片面性大;兴趣广泛,好奇心强。B.感情方面:性意识产生,少年期孩子对性好奇,但又羞涩而回避,到了青春期,又积极接近异性。C.意志方面:他们面对复杂的世界,碰到许多无法理解的现象,困难无法克服,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悲观情绪;喜怒哀乐变化很快,不够理智。D.智力发展迅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富有创造性,但如果引导不好,则易违法犯罪。

4.社会不良风气助长犯罪。不良社会环境也是导致校园犯罪的原因。从对犯罪学生的统计情况看,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电子游戏室、发廊、舞厅的常客,没有钱打游戏就去偷,也有的学生在黄色录像的引诱下犯罪。

5.网络道德教育缺乏。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受到了不良信息的影响,难以抵御诱惑,滋生犯罪。

近年来,校园犯罪呈现上升趋势,从司法机关调查到的情况看,主要有这样一些特点:1.犯罪数量不断上升;2.犯罪类型相对集中;3.犯罪组织形式日益复杂;4.犯罪危害性加大。

二、校园犯罪的防治对策

校园犯罪是长在校园里一株毒草。要防治校园犯罪,需要全社会在高度重视的同时,采取多方位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

1.保护性预防。保护性预防是指国家或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A.加强有关青少年保护的立法工作,大力宣传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研究青少年犯罪,及时修订法律。例如网络犯罪等问题。B.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防止青少年沾染不良习气,禁止侵蚀青少年思想品德的不良信息的传播。C.打击教唆、引诱、胁迫青少年犯罪的犯罪分子,这也是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

2.堵塞性预防。堵塞性预防是指通过堵塞工作漏洞,减少和消除实施犯罪的条件,达到预防犯罪的措施。主要包括:A.加强法制教育,要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积极开展依法治校的工作。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议颁布《校园管理条例》,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法制教育并不是一堂法律常识课能全部解决的。可以通过以案说法、聘请校外法制辅导员、到法庭旁听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教育他们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B.加强心理辅导。应当通过辅导克服学生中存在的逞强、好胜、霸道、急躁心理,培养他们的自制力,防止因小事而发生恶性案件。对早熟的学生要加强青春期教育和心理疏导,防止犯罪。建立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对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治疗。C.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可有效防止涉世未深青年的经济犯罪。

3.控制性预防。控制性预防是指对有明显犯罪倾向或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采取的帮助、教育、挽救措施。主要包括:成立帮教小组;送工读学校教育;加强少年法庭的工作;回访考察等。

4.改造性预防。改造性预防指政法机关以生产劳动为主要手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技术教育,使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改邪归正,成为遵纪守法的劳动者。在劳动改造时,应结合青少年犯罪的特点,重点进行思想教育,彻底从思想上使失足青少年得到改造,真正成为自食其力、遵纪守法的劳动者。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生动性、针对性、有效性,防止空洞的说教。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容忍之心,教育学生爱惜生命、尊重他人。

1999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开始实施。预防校园犯罪可以说是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净化社会环境,防止色情、暴力、赌博、恐怖等内容的音像制品和书刊毒害青少年,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家长和学校要切实履行好监护职责,以言传身教、循循善诱的方法,在青少年学生中弘扬社会正气、文明风气,使他们自尊、自律、自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司法部门对学生犯罪要坚持以预防为主、打防结合。对情节严重的犯罪,应当依法惩处,发挥法律的威慑力。

标签:;  ;  ;  

防止青少年犯罪:校园犯罪的成因、特点及对策研究_青少年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