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让我们学会“议事”——罗氏规则的班级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让我们论文,班级论文,罗氏论文,规则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罗伯特议事规则
2011年12月1日,相关学术调查机构发布了《2011中国城市人群罗伯特议事规则意识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中国内地的城市人群中,知道罗伯特议事规则的人数很少,只有7%。而即使知道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受访者,也往往只是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并未深入了解。同时,中国内地普遍缺乏对议事规则的运用,75%的人认为中国人开会“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议事规则,甚至认为就是“一锅粥”。在议事规则普及的必要性、普及所需的时间等方面,中国城市人群都给出了积极评价和乐观预期,表现在:高达9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有必要推广“议事规则”,80%的受访者认为“议事规则”在中国的普及不会超过30年。
罗氏议事规则的根本原则包括:
平衡:保护各种人和人群的权利,包括意见占多数的人,也包括意见占少数的人,甚至是每一个人,即使是那些没有出席会议的人,从而最终做到保护所有这些人组成的整体的权利。
对主持人权力的制约:集体的全体成员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出主持人,并将一部分权力交给主持人。但是同时,集体必须保留一部分权力,使自己仍旧能够直接控制自己的事务,避免主持人的权力过大,避免他(她)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集体的头上。
多数原则:多数人的意志将成为总体的意志。
辩论原则:所有决定必须是在经过了充分而且自由的辩论协商之后才能做出。每个人都有权利通过辩论说服其他人接受自己的意志,甚至一直到这个意志变成总体的意志。
集体的意志自由:在最大限度上保护集体自身,在最大限度上保护和平衡集体成员的权利,然后,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行事。
(以上资料整理自“百度百科”)
训练
刚刚把罗氏“议事规则”引入班级的时候,孩子们常常无所适从,要么废话连篇,要么哑口无言。我们对于罗氏议事规则的训练采取了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方式。以下从发言、提议、辩论、表决等几个环节予以简要的阐述。
发言:发言必须有一些基本规则,发言前必须申请,倘若孩子“随便乱说话”干扰现场秩序,就会被主持人打断;只要有人正在发言,别人就不能发言;发言者必须等主持人准许才能开始发言,主持人要判断谁先举的手。我们先从举手训练开始,一旦得到发言权,就要马上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准确而简练。
一开始训练时,有孩子抢到发言权,站起来却无话可说,或者紧张得语无伦次。我们一开始模拟一些话题,例如“假如我当值日生”“我是班长怎么做”等等,找一些贴近孩子们生活的话题进行发言的训练,这个过程需要两到三周,孩子们就可以学会这样的发言方式。
提议:孩子在会议中自由发表见解并争取多数人认同。提议不是私下或不经思考的信口开河。要求孩子的理性与积极思考。希望向会议提出讨论事项的孩子,要学会“我提议通过下列协议……我的理由是……”的表达句式,主持人同样也有相应的句式,如:“已有提议和附议要求通过……请大家予以讨论表决”,然后进入讨论与表决的环节。当一项提议被主持人承认待决,是否成为会议正式议题,必须用会员表决的形式来决定。
一个有价值的提议是很珍贵的,可以看出孩子对某一个问题的理解,同时对班级管理有价值的提议也有利于改进群体的行为方式。在这个环节的训练上,我们先从书面建议的方式入手,如:“如何让我们拥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为课间活动献一计”“何时打扫厕所卫生最好”等等,让孩子们从书面提议开始训练,有助于培养他们缜密的表达,注重提议的理由是否恰当,并逐步过渡到现场的即时提议,这同样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
辩论:对孩子们提议的辩论必须限于会议正在讨论的问题。可以通过规则限制与会人对同一问题的发言次数,以及每次发言允许的时间。在普通会议上,任何会员对同一问题发言不能超过两次,每次发言时间不能超过三分钟,如有三分之二的人同意,可以允许一位孩子发言次数多些或发言时间长些。在全部想发言的孩子都已发言之前,已发言孩子不能对一个问题做第二次发言。
辩论环节很容易变成意气用事,往往是因为辩论双方无休止地多次重复自己的观点使情绪升级,偏离理性。因此,要在规则上规定每一方就同一问题表述的次数,以及相应的时限。主持人有权力在必要时驱逐涉及人身攻击的发言者。发言时要面向主持人,而不是另一方,不得与另一方直接交锋。常用的句式是:“主持人,我的观点是……”“我反对刚才的观点……”
辩论、主持人讲话、表决时,禁止耳语,或在现场走动,或有任何扰乱会场秩序的举动。孩子们总是好动的,但如果这个话题与自己有关,他们就会专注得多。
表决:学会表决是孩子们决定自己事务的关键。表决某提议时,主持人首先要问:“大家对表决这个问题准备好了没有?”如无人站起反对,主持人称:“赞成刚才宣读的提议的人请举手(或投票)。”在投了赞成票之后,主持人说:“持相反意见的人请说反对。”然后宣布表决结果:“提议已表决——已通过(或否决)。”多数票(二分之一)足以通过大多数决议,但有些决议例外(需要三分之二票数才能通过),如:修正规则,停止规则。
需要提醒的是,涉及孩子“切身利益”的规则协约,需要逐条表决。首先是主持人一条条宣读,然后问询是否有修正意见,直至最后一条。期间任何人都可以提出协约任何部分的修正提议,重复以上几个主要环节,直到表决完成。一开始训练表决的时候,为了避免孩子的盲从,采用投票或者闭上眼睛举手的方式,慢慢地孩子觉得自己的举手表决真的可以影响议事的结果,不是虚假的,不是老师指定的,也就会遵从内心的判断,开始认真对待了。
主持人:罗氏规则议事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是“主持人”,规则规定主持人必须中立,不能参与辩论,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当然也有灵活的地方。作为组织成员,主持人发现大家忽略了一个事实或议题会造成严重后果时,可以站出来提醒。主持人必须不偏不倚地主持会议,会议的理性公正,主持人是最为关键的,每个与会的孩子,也要尊重主持人,这实际上也就是遵守规则。
主持人决定谁有发言权,方法是点出发言人名字“A同学,请讲”,原则如下:一般是第一个举手的先发言;如果提出议题的孩子也举手了,虽然不是第一个举手,主持人也可以请他先发言。在会议讨论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只要有人要求发言,发过一次言的孩子暂时没有资格再发言。如果是论辩,正方发言完,必须是反方发言,反之亦然。给双方平等机会,以体现公正原则。
我们班上的会议主持人目前是阿宁,这个孩子性格温和,处事大方,深得同学们的信任。我们最初一起研习这样的议事规则,阿宁很快就对这里面的程序以及背后的理念理解到位了。她自己有一个比喻:“其实我就是天秤,提供两个托盘,不会照顾任何一方,重量的决定权在他们自己……”有这样的认识,她应该是一个合格的主持人了。
当然,“罗伯特议事规则”远不止以上几点,其文本内容非常详细,还有大量普通与会者的规则,以及不同情况下的表决规则。考虑到孩子们的世界相对比较单纯,我们可以制订一些较为简单实用的班级议事规则。请注意,这些规则的制订同样需要这个议事程序去规范。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孩子们已经逐渐适应这样的议事规则,至少他们不会感到规则无用或者无话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