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菊花1 段文红2
1云南云岭城镇开发投资有限公司;2云南云岭高速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是地质灾害发生大国,为了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需要我们究其根本,弄清地质灾害的成因,建立预防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关键词:地质灾害;分布;成因;危害;解决措施
地质灾害是大自然最冷酷无情的杀手,在我国分布的范围甚广,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十分严重。深入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和成因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地质灾害在我国的分布和成因,造成的危害和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地质灾害的概念和分布
(一)地质灾害的定义
关于地质灾害的定义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比较常见的就是以下两种。河北地质学院的刘春原在《地质灾害研究的基本问题》一文中给出的定义是:由于地质作用造成地质环境的恶化,使人类的经济生产活动受到制约的灾害事件可称之为地质灾害。西安地质学院刘玉海在《地质灾害基本特性与防灾建议》一文中的定义是:凡是能够对各种建筑物和工程造成破坏并招致显著的经济损失、对人民生命和生产安全构成威胁,对城、乡和区域环境产生危害的各种地质作用和现象都可定义为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
对于地质灾害的分布问题,中国地质大学的李智毅教授和南京大学的尹树人教授分别在《中国地质灾害的成生和活动特点》和《新构造运动与自然地质灾害》两篇论文中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李智毅先生认为地质灾害的成因主要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和挤压,而中国的地貌受板块活动的影响形成了明显的西高东低三个阶梯,并且在阶梯的过渡地带高差悬殊,山势狭窄,谷坡陡峻,地质灾害频发。并且由于我国特殊的季风性气候产生降雨量的差异,促使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由此我国的地质灾害分布有以下特点:
二、地质灾害的现状和危害
(一)地质灾害的现状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成因复杂。对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人类对大自然无限度的索取,导致自然环境恶化,地质灾害频发。据统计从2003年—2011年我国地震灾害共发生113次,5-5.9级地震发生63次,6-6.9级地震发生18次,7级以上地震发生5次。仅2008年一年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达446293人,死亡69283人,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85949594万元人民币。从2003—2011年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在内的地质灾害发生高达258597次,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死亡人数高达19429万人,地质灾害的经济损失每年达40000万元以上,而2003年和2010年都超过了50亿元。
(二)地质灾害的危害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地质灾害的危害无论是在人员伤亡方面还是在经济损失方面都是十分巨大的。
第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方面见,地质灾害损坏房屋和厂房以及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直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地质灾害发生之后导致很多土地失去了种植能力,使得现有良田变少,造成间接经济损失。
第二,造成人员伤亡。地质灾害发生过程迅猛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一方面破坏人口结构,另一方面造成间接的经济损失。
第三,导致疾病流行。地质灾害的发生导致人员伤亡,动植物死亡,尸体处理不当会造成流行疾病的产生和蔓延。
三、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和成因
(一)地震
根据上面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是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关于地震的成因和所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蒋溥等人在《中国地震成因环境和地质灾害类型》一文中有明确阐述。文章首次将地震地质灾害的种类划分为地表破裂、斜坡地震失稳和基础失效三种类型。认为中国地震频发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地处亚欧板块东南部,受到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和碰撞。并根据地震活动的时空特点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震区,分别是:华北地震区、青藏高原地震区、新疆地震区和台湾地震区。由于地震地区的环境差异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也有所差异:在中国西部地区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地震断错和斜坡失稳;在东部地区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地壳下沉;在沿海地带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地基失效。
(二)滑坡
滑坡就是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坡体破坏面产生的水平下移现象。导致滑坡形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岩体或者土体的性质或者是地质构造和岩体或土体结构、分化作用、地下水活动等长期性因素产生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地震、洪水、暴雨、人类活动等临时因素触发滑坡的产生。
(三)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质灾害,它是由于降水过多而形成的一种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形成原因要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
第一,地形地貌条件。山高谷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较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第二,松散物质较多。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或者地表岩石风华严重,还有就是人为的工程活动的废弃渣石等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来源。
第三,充足的水源。水是泥石流形成的必要条件,暴雨或者暴雪融水或者水库决堤的水流等都能够形成泥石流。
(四)崩塌
崩塌就是岩体或者土体被陡坡的拉裂面破坏,突然脱离母体而快速位移、翻滚和坠落。崩塌形成的因素主要和地形有关,一般发生在陡峭的斜坡的前缘。地形切割程度越强,落差越大,形成崩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破坏程度也就越严重。
(五)地面沉降和塌陷
地面沉降和塌陷是在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或者地下采矿等人为活动造成的现象。地面塌陷主要有岩溶塌陷和矿区地面塌陷两种。地面沉降或者塌陷都会对地表建筑物、农田或者周围的自然环境产生破坏,严重的甚至导致地表水倒灌或者海水倒灌。
(六)水土流失、洪水等其他地质灾害
水土流失是指由于人类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洪水就是河流、湖泊或者海洋等地方的水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大,造成水位上涨造成的淹没灾害。洪水根据成因可以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溃坝洪水、天文潮等。
四、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一)建立并完善科学的预警机制
很多地质灾害的可以避免人员伤亡,但是由于预警机制的不健全,没有办法及时的检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例如地震、火山爆发等。所以要加强科学有效的预警机制的建立,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预警机制。
(二)保护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的破坏活动而产生的,所以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表植被,植树造林,有限的开采地下水和地下矿产资源,维持生态平衡。
(三)建立防护工程
在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地要人为的建立一些护坡工程,引导、拦截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方向,降低滑坡、泥石流的危害程度。
(四)建立地质灾害救助制度
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后要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前去救助,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结语:
地质灾害是冷酷无情的,它能在瞬间吞噬千千万万的生命。面对地质灾害的威胁,我们要究其原因,从源头入手,联合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以预防为主,建立一个科学的防灾救灾体系,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解伟,山永祥.浅谈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措施[J].价值工程,2012,31(13):287-288.
[2]王雁林,王涛.2013年全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特点[J].陕西地质,2013,31(2):90-91.
[3]朱倩晨.岩石工程中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0):1417-1417.
论文作者:高菊花1, 段文红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3
标签:地质灾害论文; 泥石流论文; 成因论文; 发生论文; 滑坡论文; 洪水论文; 地质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