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对股骨粗隆下不愈合骨折的临床疗效予以探究。方法:选取2014 年5月~2015 年3 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股骨 粗隆下不愈合骨折患者共80 例,按照患者挂号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40 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 重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 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且差异 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对股骨粗隆下不愈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重建钉内固定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促进患者 骨折愈合,有效减轻患者的病痛,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 关键词] 股骨粗隆下骨折; 不愈合;内固定;疗效
[ 中图分类号] R274.1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1620(2015)10-316-02
股骨粗隆周围的骨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骨科疾病,其病多 发于老年人群,由于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术后长期卧床等 原因,易出现并发症。[1]该病在治疗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不易 愈合、不稳定和不易复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不便。本 次研究中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股骨粗 隆下不愈合骨折患者共8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重建钉内固 定治疗,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现将具体的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取2014 年5 月~2015 年3 月期间于我院就 诊的股骨粗隆下不愈合骨折患者共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 由于不同原因导致股骨粗隆下不愈合骨折,均符合骨科诊断标 准。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 和对照组各自40 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 治疗,该组中男性患者占23 例,女性患者占16 例,患者年龄 在43 到68 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51.2±4.6)岁;观察组患 者采用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该组中男性患者占25 例,女性占 15 例,患者年龄在42 到69 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52.1±4.7) 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中无显著性差异, P>0.05,无统计学研究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结合其临床资料和骨折情况,对照组患者采 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嘱患者卧位, 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在其大腿外侧采用纵向方式将骼胫束切 开,通常切入口要在股外侧肌的后缘部位进行,确定骨折处暴 露出来时,将骨折纠正复位,然后采用钢板在股骨粗隆处进行 固定,确保钢板与股骨粗隆以及股骨干外侧相互连接,用钢板 头部覆盖骨折部位后,用持骨夹在股骨干上用钢板进行固定, 通常采用克氏针固定,在头部用1~2 枚,在钢板近端用2~3 酶, 最后采用人皮质骨螺钉拧紧,确保患者外展肌力后,做好固定 处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重建钉内固定治疗,同样在医护人员的指 导下,嘱患者取卧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将骨折处拉长 复位,在X 线观测指导下准确复位,在大转子近侧稍微偏后处 采用斜切的方式切入,切口沿着肌纤维组织至到臀肌成梨状窝 部位,之后插入导针,扩大髓内钉直径在1.5mm 左右,选择合 适的髓内钉进行插入,确保插入位置准确后,进行固定处理, 一般采用2 枚螺旋钉拧入股骨头内部,之后在远端拧入2 枚螺 旋钉,做好固定防止患者术后出现骨折移位现象。另外,在手 术结束后,让患者服用抗生素2 周左右,在7 周以后可以适当 进行搀扶站立锻炼,之后根据患者骨折愈合情况适当负重,促 进活动力不断恢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 症等,并做好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对所有相关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 SPSS 17.0 实施处理,计数资料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应用来 进行表示实施t 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 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 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详细见下表1:
3. 讨论
临床上在为患者治疗股骨粗隆下不愈合骨折时,由于该病 骨折不易愈合、不易复位,骨折复位治疗中具有一定的难度, 骨折若治疗不当很容易引起骨折移位、下肢缩短、髋内畸形与 植物人断裂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因 此,在治疗股骨粗隆下不愈合骨折时,要针对患者的骨折情况 结合临床资料,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将骨折部位做好复位, 加快患者骨折愈合。
本文主要研究了两种临床治疗方式,其中解剖型锁定钢板 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在解剖锁定在解剖板的基础上,增加了 锁定功能,在骨折固定中采取从外向内的螺钉复位,同时从远 端向前旋转,有利于保护患者下胫腓关节,具有立体固定的效 果,不易出现骨折移位现象,但是这种手术治疗方法,在骨折 线进针点固定时,容易出现髋内翻,影响患者的愈合效果。而 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能够有效消除纵向间隙来减少骨折处的剪 切力,但是这种治疗对医生的操作要求较高,在手术过程中要 尽可能将小粗隆固定,重建其稳定性,最终达到预防髋内翻的 目的,这种手术治疗对于伴有骨质疏松患者一定的促进作用, 能够一次准确植入髋螺钉,确保骨折端良好复位,避免由于反 复操作,影响内固定效果。[2]本次研究中采用重建钉内固定治 疗,具有较强的抗张力强度,防止术中出现髋内翻畸形,并且 在手术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解剖复位和内侧支撑,手术操作简 单、安全、可靠,针对老年人群出现的股骨粗隆下不愈合骨折 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但是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不足之处是:易 发生股骨干骨折,这就要求医生要选择合适的重建钉,避免过 长或者是过短发生髋内翻,总之,这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相比, 重建钉内固定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操作简单、内固定效果 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促进患者骨折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重建钉内固定治疗, 在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明显优于对照 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由此可见,在为股骨粗隆下不愈合骨折患者开展手术治疗的过 程中,重建钉内固定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促进患者骨折愈 合,有效减轻患者的病痛,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强东栋. 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复位内固定治疗50 例疗效观 察[J]. 当代医学,2014,32(20):225-226.
[2] 汪勇. 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 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4,31(23):321- 325.
论文作者:罗龙 谭屏 黄韦为 周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第9卷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7
标签:患者论文; 股骨论文; 术后论文; 钢板论文; 并发症论文; 统计学论文; 时间论文; 《健康文摘》2015年第9卷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