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电子商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子商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通天的塔基
见证一个产业的成长,真正会让人感到跌宕起伏,感慨万千。
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目睹了资本市场与网络时代的对撞,目睹了整个IT界的大喜大悲。以纳斯达克的大幅下调为标志,全球IT产业进入了一个缓和调整的阶段。依托资本市场这个“上帝之手”,网络奇才们认为他们可以改变资本乃至整个经济的规则,找到了企业不盈利也可以让投资人心甘情愿掏腰包的新理论。
然而,当上帝之手终于疲惫,资本市场的崩塌使大量网络企业陷入深渊之际,人们再次发现,新经济的未来并没有能够一步登天的通天塔,离开夯实可靠的业务基础,没有实事求是的经营理念,虚幻的空中楼阁终有塌陷的一天。
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一切又来得那么必然。IT的冬天,它驱散了盲目的热情,引发了人们更加深刻和冷静地思考:
战略家们描绘的网络时代到底是一个可兑现的未来,还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互联网的方向是不是正确的?如果是正确的,为什么又会出现问题?互联网发展的过程究竟应该是怎样的?
我们国家的互联网发展处于哪个阶段?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中国的IT企业应该如何去做?
释放互联网的能量
在我们看来,IT业的这次大规模调整并没有否定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而是让我们更加坚信互联网的大方向是正确的。网络时代毕竟已经为我们打开了天堂之门。
80年代,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里就提到这样一个观点,人类将进入一个信息时代。历史发展到今天,我想,已经没有人会反对这样一个过程,即人类从农业社会经历了工业社会,正在进入信息社会。IT技术的应用已经给社会生产力带来了深层次的变革。
IT产业实际上从大的循环上来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做DP,就是DATAPROCESS(数据处理),以IBM、DEC为典型的用于数据处理和科学计算的大型计算机,再带动很多小的终端。相信很多人还会对那个时代的穿孔机有印象,这个阶段的计算机还没有走下“神坛”,但应用的局限性很大。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产生了PC(个人电脑)。简易的普及计算、便利的人机交互、成本的大幅下降、使用的自主自由、技术的迅速更新以及大量基于PC的应用,使计算机“飞入寻常百姓家”,整个计算机行业因此大范围“洗牌”,重新产生了以PC为主的新格局。
但是,PC时代的光景并不长。在PC时代里,TCP/IP技术解决了在不同局域网中统一编址的问题。此后不久,互联网诞生了。它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极大地降低了信息发布的边际成本,解决了海量信息和个性化信息处理的问题。从90年代中期开始,“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概念让整个IT产业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网络市场随之进入了一个飞速增长的阶段。
信息社会走到这样一个阶段,它的典型特征是什么?就是互联网。但是,人们会说,使整个IT进入冬天的也是互联网。互联网的问题在哪里呢?
互联网的问题不在于互联网本身。互联网的发明,首先还是技术层面的东西。互联网的问题在于互联网没有释放出能量。
我们看一看,今天的互联网是否已经成为我们上面所说的互联网了呢?今天好多人眼中的互联网就是网站,就是发发E-MAIL、看看新闻,就是一大堆.com公司整天在忙活的事情。这个互联网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因为所有这些大家看到的应用,都是浅层次、很低端的应用。所有这些.com企业都还生活在主体经济的外围和边缘,它们企图脱离庞大的传统经济,再造一个新经济。
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互联网所蕴涵的巨大潜能,但是还没有找到释放这种能量的最佳方式。
让我们把话题退得远一点。我们想一想,今天我们能离开电吗?我们的家里有多少电器在使用,所有的机器、厂房和设备都是在电的支撑下运转起来的。但是,推动工业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并不是电的发明,而是电的应用。人们纪念爱迪生,是因为他使人类最大限度地应用了电,他不仅发明了灯泡,还创造了照明动力系统。在人类的科技发展史上,这样记载着:“随着电力照明系统的使用,在各个工业部门中,电动机逐渐取代了蒸汽机……引起了社会生产的重大变革。”“电能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提供能量。电气化解决了能量的输送和拖动问题……使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地增长,就其后果来说并不亚于工业革命”。这是对电力照明系统带来的电气化的伟大意义的恰如其分的、最好的阐释。
如果没有合适的途径来释放电的能量,也许就没有今天如此发达的工业了。是什么给了电以革命性的应用?是电力照明系统。它使电从照明走向了一个动力的传输系统,极大地释放了整个电力的能量,给人类工业化的进程带来巨大的光明。同样的道理,今天,我们也要给互联网找到一个释放能量的途径,去带动整个信息社会的发展。
那么,什么可以给互联网以革命性的应用呢?是电子商务。我们指的不是狭义的电子交易,不是简单的电子定单处理和在线支付,它的范畴包含了社会单元经营管理和运作的全部环节,是改造传统经济的电子商务。互联网的应用必须从边缘向中心、从表层向深层转移,必须到达社会经济生活的中心,到达企业的核心,能够实现这种转移的惟一途径是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持久战
我们可以退得更远一点。瓦特在试验他的第一台蒸汽机时,受尽了人们的奚落和嘲笑,但是,他坚持下来了,蒸汽机和他的名字都成为了工业社会开始的标志。但是,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还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漫长的技术扩散和产业升级。200年过去了,即使在人类已经开始跨入信息社会的时候,世界上还有很多角落没有完成工业化的进程。网络从发明迄今,也不过三十几年的历史,而互联网就更短,只有十几年。虽然,人们对于互联网的认识远远超出了当年的蒸汽机,网络已经引发了巨大的产业变化,但是距离真正的信息化社会,电子商务的“通天”之路依然漫长,它的发展过程必将是一个持久战。
既然是持久战,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一定有不同的战略重点、不同的战术策略。我们认为,至少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见图1):
第一个阶段是网络基础平台的建设企业以及各种机构必须通过组合和连接不同的系统硬件及系统软件搭建业务运作的网络基础设施。没有网络,电子商务就无从谈起。带宽的不断增大,将会带动整个互联网的发展。
100年前,当电的传输从110伏、240伏、380伏到10000伏,再到100万千伏时,整个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的动力。互联网也是如此,只有在互联网上使用大量的交易性的信息、工业化的信息,只有当这些海量信息可以得到及时、快速的传输时,电子商务所能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的效益和效率才能淋漓尽致地浮现出来。而这就给信息传输的速度---网络的带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我们想想,一个33.6K或56K的调制解调器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一定是百兆、千兆甚至更大的带宽,才能使传输的信息量更大、成本更低。所以,今天我们要构造电子商务的基础平台,要改造和升级网络系统,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连接问题,要不断扩大网络的带宽,这样我们才能让电子商务从理想走入现实。
第二个阶段是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化建设
信息集成化就是通过统一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去管理企业最核心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没有企业内部的信息化,也就没有e化了的企业,电子商务就丧失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行为主体。
要实现企业某一个业务环节或者某一个管理功能的信息化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关键是要把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把企业内部一个个信息的孤岛整合在一起,整合成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这样我们讲B2B(Businesstobusiness,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的这个B的准备工作才算基本就绪。
现在,大家都在谈ERP(企业资源计划)。为什么要搞ERP?实际上要通过基于业务流程或者管理流程设计的应用软件强化企业业务功能或管理功能,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高度透明,实现大量经营数据和商务信息的即时交互,从而保障经营决策的高效和准确。
我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企业的人事管理。大家都在说人才管理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但如果人事信息不能集成,基本人事档案是一个系统,考勤是一个系统,业绩考核是一个系统,工薪又是一个系统,每一个信息系统自己都运行得很自动化,但每个系统的边界都是人工化,要想获取全面信息,就必须增加人力投入,否则就会造成在人员管理上的主观臆断和失误。人事管理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整个企业甚至大到一个行业的管理。在一个比“快”的竞争环境里,没有信息的集成,最终一定会输掉。所以如何去实现企业的信息化,或者说企业的信息集成化,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推而广之,企业如此,政府机构如此,社会的各个单元亦如此。
第三个阶段是建立一对一的电子交易
这个阶段实际上首先要构建B2B( Businesstobusiness,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的“2(to)”,构建企业之间电子商务的运行环境,建立一对一的电子业务往来,形成企业与企业网网相连的结构。
为什么要先做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
务呢?这实际上是第二个阶段的自然延展。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互联网时代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将首先采用电子商务改造自己的传统业务。在未来几年的产业供应链上,我们看到,在供应链的下端,BtoC(BusinesstoConsumer,企业对消费者)由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不同,可能会存在多种形式,比如,有新型的网上销售,也会有传统的零售商店。但在供应链的上端,企业与企业之间,一定是由电子商务代替了传统的业务模式。
企业一旦完成了ERP(企业资源计划)或者其他内部信息集成(如银行新一代),在内部的优化过程中一定会外化到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电子商务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也就是说,企业要通过建立与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游伙伴之间的互通互联,从而将信息集成与整合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市场营销的范畴、扩大到整个供应链的意义上。因为一定要在整个经营过程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上,彻底扫除信息死角,才能创造出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效益。
这个阶段实际上要在基本完成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之间率先实现电子商务。这个阶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要树立出样板工程,形成广泛的示范效应,带动整个电子商务市场环境的成熟。我们讲,改革开放,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个阶段是建立网络化社区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企业或者每一个社会单元也都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只有把这些信息孤岛都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e-Marketplace(电子交易市场),建立网络社区,才能最终实现一个电子商务或者叫互联网的时代。按照CommerceOne的说法,就是GTW( GlobalTradeWeb),全球电子贸易平台。这是一个整个社会的“e化”过程。这个时候,所谓新经济的经营模式和利润模式就拥有了生存和扩张的广阔空间,就有可能建立一种信息社会的新型经济秩序和人文环境。
在很多“e化”企业里,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员工都有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ID(用户标识),它就像一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一样,具有惟一性。员工几乎所有的工作,都通过自己的ID来进行。在未来,在一个全球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有专属自己的一个ID,通过这个ID,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进行工作、学习和娱乐。企业之间、个体之间、个体与企业之间,人们所有的经济行为,大到企业战略、小到管理家里的冰箱和电饭煲,都将在这个平台上完成。
明天的互联网,你可能会忽略它的形态,你可能无法估算它所创造的价值,但它就如同今天的电一样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无所不在。
这就是我们对于电子商务持久战的理解。前两个阶段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塔基”的构建;后两个阶段是电子商务的表现形式,是价值创造的渗透和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和飞跃。当然,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是各个阶段互为因果却相互渗透,并不是按照严格的界限在进行的,在一个还处于第一阶段的国家,你也可能发现已经完成了第三阶段的企业。但总体上,不会偏离这
四个阶段的发展道路。
夯实中国电子商务的基础
认识到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规律,认识到我们在这个持久战中所处的阶段和面临的问题,对于渴望获得“后发优势”、实现“信息强国”的中国,是极为关键的。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可以由此判断我们国家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如何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我们如何去把握电子商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而IT企业则可以由此来规划成长的空间在哪里,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
那么,什么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当务之急呢?
第一组数字(见图2):2000年,我们的邻国韩国,4600万人口,年装机量是700万台;美国2亿8千万人口,年装机量是4000万台;而中国13亿人口,即使只计算沿海发达地区也有超过2亿人口,年装机量却只有720万台。中国IT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单用户,就更不要谈网络设施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IT基础设施还非常薄弱,信息技术普及程度还非常之低。
第二组数字:2000年,ERP软件的销售收入只占到国内IT总量的1%还弱,而整个软件收入也只占到国内IT总量的11%左右,大约占全球软件收入的1%(图3)。软件是中国IT细分市场中占全球收入总量比例最小的领域之一。而这些软件收入也主要集中在一些通用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上。这又说明什么?说明我们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还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连基本的办公自动化都没有实现,更不用说把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放到网络系统上去运行了。所以说,中国有95%的企业没有实现信息化是不夸张的。
因此,中国的电子商务更加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中国的抗日战争打了8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也许将不止8年。在目前,中国更多是在跨越第一和第二阶段,也就是基础设施构建。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做好两件事情,一个是大力发展网络基础建设,一个是推动国内企业和各个行业部门的内部完全“e化”,也就是说,使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向国民经济的中心和纵深去发展,为中国电子商务转入高速发展的阶段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那么,我们的政府、产业以及IT企业,应该如何去做呢?
第一个层面的工作,是鲜明的政策导向。其实,政府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进整个国家的信息化进程。比如,政府在新颁布的《税收征管法》中,第一次把“税收信息化建设”写进法律;再比如,政府制定了国家信息化的整体发展目标和策略,把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实践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和实践密切结合,融为一体。当前,我国国家信息化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围绕“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和任务,制定并实施“信息强国战略”……振兴民族信息产业,初步建成相当规模、比较完整的国家信息化体系和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为提高全民素质、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决策能力、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作出显著贡献。
但仅仅依靠政策导向是不够的,所以,第二个层面的事情,就是我们的行业用户,以及广大的中小企业用户,必须自觉地通过自身的信息化,推动管理的变革,谋求跨越式发展。这里又包含了三个层次:第一个是网络基础建设相对落后的广大中小企业,必须要尽快跨越第一个阶段;第二个是在计算机应用和网络建设上比较领先的行业和大中型企业,要全力推进自己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信息集成化建设。这些行业和企业构成了国民经济的主体,加入WTO将首先给这些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信息化是迫在眉睫的课题;第三个是在信息化建设相对成熟的行业,树立电子商务改造的样板工程,发挥示范效应,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那么,在这样一个发展区间里,什么是我们这些IT企业应该做的呢?其一是网络产品和企业数据中心建设,其二是以应用软件为核心的IT服务。IDC的数据也支持了这种判断。中国的网络、应用软件以及IT服务市场在未来5年的年复合平均增长率将分别达到33%、41%和56%(见图4、图5、图6),、、远远超过整个中国IT的平均增长速度25%(图7)。
从企业家的眼光看待这个数字,就是客户的需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更是使命与责任。这个使命应该是,以第一流的电子商务基础建设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服务于整个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推动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进程。
上述三个层面的事情基本上是就事论事。实际上,真正做好并不容易,这里有一个最大的挑战,或者讲这是中国在从工业化迈向信息化的最大挑战,不是IT的技术实现问题而是管理的“内功”,而是管理者对行业规律和管理规律的认识。武侠小说里讲,一个人如果内力不够,就不可能修习高深的招术,不可能驾驭最好的兵器,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的管理者,把这两个规律认识清楚了,企业才能够建立清楚高效的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并用信息化的手段固化起来,才能够实现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政策的制定者,把这两个规律认识清楚了,才能建立健全的市场规则,才能培育一个新兴的开放的平等竞
争的市场环境。
洗尽铅华,蓬勃发展的中国IT,吸引了全球的视线。夯实基础、奠基中国电子商务,是我们所有人都不可逾越的课题。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标签:电子商务论文; 信息化规划论文; 互联网电子商务论文; 电子商务环境论文;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经营模式论文; 信息化时代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社会网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