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探析论文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探析论文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探析

周慧芬 岩瑞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

摘要: 事业单位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单位和部门,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性质。同时,事业单位的经费的来源也主要是国家财政部门对其予以财政补助,其共分为三种事业单位,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国家不予以拨款的事业单位。而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由于缺乏管理机制的约束,使得这些事业单位的收入并不能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经费也就无法得到有效地保证。基于此,以下对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实践的探析,并在其存在的问题中找出了解决的路径,为提高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提供给了借鉴。

关键词: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路径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事业单位各部门产生的各项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的一系列考核和监督,其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开支,还能够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和整体的盈利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来讲,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管理,防止该类单位出现不断膨胀的趋势。同时,对于其他类型的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的保障经费和收入的平衡,为促进事业单位的长久、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的保障。但是,由于这些事业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起步较晚,这就使得其在实行的过程中面临了诸多的问题,以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一、事业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预算编制、对预算管理作用的认识不足

预算编制是针对事业单位以往的成本费用进行的控制,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对上一年的管理费用进行预算,并在此基础上下降5%。同时,预算编制过程中还需要对预算管理的作用进行正确的认知,严格按照预算的严肃性和保障在编制的过程对资料的收集、审核、调整、确认等环节进行监督。这样才能实现预算编制项目的预定目标,如:成本费用预算、收入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等。但是,有些事业单位并没有完善的预算编制,如:没有按照预算编制的原则、预算编制认知不足、全面预算管理知识的不足等。使得这些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编制并没有过多重视,在编制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完成自身的工作,而应付了事,这就造成了预算编制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实用性较低。例如:有些预算编制人员并没有根据自身企业的情况,在报预算时,各项目的金额出现相同的现象;又如:认为预算管理只是对资金的管理,并没有对其制定长远的规划等。

(二)没有树立绩效观念

预算编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事业单位各项目产生的收入和支出需要全部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中,在由专门的编制人员进行统一的编制和管理。而想要加强预算编制的质量和水平,则需要制定完善的绩效制度,树立绩效观念,这样才能达到预算编制预期的目标。但是,在对事业单位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收支进行全面预算的过程中,有些人员为了应付上级考试,而忽略了预算执行中的各项考核。一方面,一些事业单位设立了相关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奖惩制度,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的预算人员没有树立绩效的观念,对于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编制原则和超出预算资金的使用等问题进行追责。另一方面,绩效观念的浅薄,使得在预算落实阶段,并不能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也就大大降低了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约束能力,影响了预算人员对于预算管理的有效执行和管控。

(三)预算管理编制方法不科学、不规范

预算具有不确定性等特征。因此,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编制过程中,并不能用采用之前的预算管理意识,即以上一年的预算为标准,根据未来一个年度的工作任务适当调整和增减各项管理费用,而将上年度预算增减的程度作为新一年度的预算,这种预算的方法不仅不科学,其预算的准确度相对较低。一旦,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则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例如:在编制的过程中,一些事业单位简单的认为预算编制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任务,其他业务部门并不需要配合编制和参与编制,这就在无形之中增加了预算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会使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够完整和准确;又如:在编制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乏相互的沟通,使得编制的预算缺乏真实性,与实际的业务出现严重的脱节。另外,基于预算的不确定性,预算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突发事件,加之没有拟定相关的解决方案,这就使得预算管理编制内容出现严重的偏差,影响整个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四)单位报账员素质有待提高,缺乏专业预算管理团队

受到事业单位特殊性质的原因,部分事业单位预算人员对与预算管理的意识较为薄弱,其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报账方法,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较差。同时,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处于发展阶段,还不够成熟。因此,在进行全面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有些预算人员专业能力的不足,使得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侥幸的心理,应付了事,其大大降低了全面预算编制的水平。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各单位注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各单位依托信息技术进行预算编制,不仅能够大大提升预算编制的准确度,还能够有效提升预算管理的效率。但是有些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差,严重降低了预算编制的效率。

杨,仍然是三北防护林的主力。那些大片大片的阻沙林带,经纬纵横的农田防护林网,大都是杨树。杨,横之即生,倒之即生,折而之又生。顽强至极。

为了能够保障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一方面,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各部门员工的预算管理认识,并在培训学习中掌握更多关于预算管理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究其原因,想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产生的各项预算数据仅仅依靠财务部门收集和整理,其并不具备真实性和全面性。加强各部门之间配合和协作,才能够编制出更加可靠的数据。因此,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员工转变传统的预算管理观念,不断加强和深化自身的管理效能和职责任务,同时,还需要加强理论学习,以让预算管理理念深入人心,以形成绩效制度,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全面执行预算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改善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效率

Eggermont等[51]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Ⅲ期临床试验,评价伊匹单抗对完全切除的Ⅲ期黑色素瘤高危患者辅助治疗效果,来自19个国家91家医院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951例黑色素瘤患者,随机分为伊匹单抗组和安慰剂组,均纳入意向性治疗分析,5例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死亡,其中有1例因心肌炎死亡。

Ⅰ、aVR、aVF导联QRS间期诊断G+/P-的AUC为0.625~0.674,敏感性与特异性及最佳截断值见表2。V1导联R波振幅诊断肌小节突变携带者的AUC为0.640。敏感性为69.2%,特异性为53.7%,截断值为0.29 mV;V2导联R波振幅诊断肌小节突变携带者的AUC为0.640,敏感性为46.4%,特异性为75.0%,截断值为0.71 mV。V4~V6导联R波振幅诊断肌小节突变携带者敏感性为3.6%~3.8%,特异性相对较高,约为95.4%~100%,见图2。

(二)建立预算考评制度与奖惩制度,提升绩效观念

考评制度和奖惩制度的建立对于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很大的帮助。为了能够使全面预算各项目得到全面的落实,则需要在事前进行严格的控制。首先,建立严格的惩罚制度,对违背预算执行标准、不遵循预算编制原则的预算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而对于在预算管理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预算惩罚制度能够为预算管理的执行提供保障;其次,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即根据预算人员资金管理的能力、认真态度等维度进行考核,这样就能够全面的对员工的预算管理能力进行考核,提升员工预算管理的能力。最后,一定要保障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的公开性和公正性,对考核结果进行兑现,以全面提升员工的绩效观念,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

(三)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可信性、严谨性

事业单位的编制不仅仅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还需要得到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的高度重视。首先,企业的领导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批,并遵循和履行预算审批程序,不能因为预算的不确定性而随意增减预算数据。其次,划分财务预算的职责,采用集中管控、分类归纳、归口管理的方法,提升预算人员的执行能力;最后,遵循编制的原则,将预算制度、费用、各项指标等进行细化,使得各项管理活动有章可循;并在编制的过程中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各项目进行成本的分析,为降低成本寻求适宜的路径。这样才能有效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和合理利用。

(四)引入专业预算管理人才,培养优质预算管理团队

人才是企业得以长久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可见,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事业单位亟须解决的问题。首先,为提升员工的素质,需要引入高素质的人才,以满足当下的社会需求;其次,加强培训,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以满足当前工作需要;最后,建立用人机制,将预算与职称的考评相联系,提升员工的工作动力。

参考文献:

[1]陈永秀.事业单位严格预算管理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8):15-16.

[2]柴勇顺.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30):18-19.

[3]张菁华.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策略探析[J].当代经济,2015(08):68-69.

标签:;  ;  ;  ;  ;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