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促进中学生适应教学环境能力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学生论文,能力论文,环境论文,学校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32X(2008)03-0216-06
0 引言
学校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美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广大中学体育教师几十年来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出了不懈努力。但是在心血和汗水的背后,却存在反映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主要指标连续二十多年下降的现象。这其中体育教师有没有责任?应承担多大的责任?人们在反思。笔者认为,没有很好处理学校体育与学生文化课学习之间的关系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来,对于这一关系问题,中小学体育教师与学校领导、班主任、文化课教师、学生及家长在思想观念和行动上存在较大的分歧,致使学校体育工作步履维艰。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争取优良文化课成绩总是第一位的。因此,研究如何通过学校体育来促进学生文化课学习是摆在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查阅众多文献资料发现,关于学校体育与文化课学习之间关系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宏观的、生物学这些层面上。由于机械性强调学校体育的“强身健体”功能和没有辩证地把学校体育发展放在整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基点上去看待和分析体育与学生文化学习之间关系,因而很难得到广大学校领导、班主任、文化课程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认同,致使学校体育自身发展之路越走越艰辛。
一般地,教学环境是指那些与教学有关、影响教学并通过教学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所有因素。教学环境虽然不是教学本身,但它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对教学环境的研究已经涉及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美学等。如何从学校体育的角度来研究学生的教学环境适应能力应是学校体育应用研究领域的一个侧重点。这对于发挥学校体育的正面功能,降低其负面功能,实现学校体育与文化课学习之间的和谐统一,并最终促进中学体育工作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创新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北京、南京、上海、武汉、成都、西安、西宁、广州、太原、郑州、济南、合肥、厦门、长沙、南昌、上饶、杭州、宁波、绍兴、金华20个城市的部分中学为研究范围。对各所中学的体育教师、班主任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除杭州市选取2所高中和2所初中外,其余城市各选取1所高中和1所初中。所选学校大多为重点中学,所选学生大多是年级中学习和纪律较好的。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出版发行的有关教学、教学环境、学校体育方面的书籍以及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每所中学发放体育教师问卷6份,班主任问卷10份,学生问卷30份。共发放体育教师问卷252份(回收252份,剔除无效问卷12份,有效回收率95.23%),共发放班主任问卷420份(回收408份,剔除无效问卷18份,有效回收率95.58%),共发放学生问卷1 260份(回收1236份,剔除无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95.79%)。调查时间:2007年9月至10月。为保证课题研究质量,所有问卷在发放之前请有关专家进行效度检验,并运用再测法对问卷进行售信度检验,均符合要求。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调查所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1.2.4 访谈法 就该课题与浙江省部分体育教研员和杭州市部分分管教学的中学校长进行访谈。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教学环境的含义简述
环境主要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关于教学环境的含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论述。李秉德[1]认为,“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的综合。它是按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黄甫全[2]认为,“环境是学校活动赖以进行的各种客观条件的综合体”。毛振明[3]认为“按照人的身心这种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育人环境,是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各种条件的综合”。可以看出,虽论述不尽相同,但他们都认为教学环境是由人、财、物、时、事、空等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从广义上讲,社会制度、科技水平、家庭条件等都属教学环境。在此主要指其狭义范围,即从学校的教学工作角度看,主要指教学活动的场所、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师与生之间关系等。一般地,教学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两大类。其中,物质环境包括时空环境、设施环境和自然环境三种类型,而社会心理环境主要涉及人际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和信息环境四种类型。
当前对学校体育功能的认识还远未成熟,因此,在学校体育与学生文化课学习间的相互影响、互相作用过程中,必然存在着某些有利于学校创设优良教学环境的积极因素和某些不利于学校创设优良教学环境的消极因素。因此必须积极挖掘学校体育的正面功能,消除或减弱其负面功能,为提高学生对教学环境的适应能力提供条件。
2.2 学校体育与学生物质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
像教学环境一样,学校体育环境也是学校范围内的一个特定的小环境。学校体育的发展依赖于其自身物质环境的改善。这些物质环境因素在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同时,也对整个学校的教学物质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影响学生教学环境适应能力的学校体育物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场地、设备因素和时空因素。
2.2.1 学校体育的场地、设备因素
田径场是最基本的体育活动场所。教学楼的位置应根据学校自然地理位置设在离田径场适当的距离内。教学楼周围平地上应设置较多的活动器材如爬竿、平衡器材、单双杠、吊环、乒乓台等,这样可利用课间进行积极休息。但调查发现有近40%的学生认为教学楼周围很少或基本没有体育设备。田径场和教学楼周围应采用树木绿化。运动往往伴随着汗水,如果全身出汗以后得不到及时的冲洗,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调查表明,由于没有一定的冲澡条件而总是选择放弃锻炼的,初中和高中男生分别占32.5%和52.3%,而初中女生和高中女生则分别占56.7%和78.2%。现在一些中学配有体育馆已属平常,但配有一定规模的淋浴房几乎很少。
2.2.2 学校体育的时空因素
时间是学校内部一种无形但有力的物质环境因素。学校的一切活动之所以能有序组织起来,是通过对各种时间的分配和安排。刘清黎在其《体育教育学》中强调:“经常从事体育运动可促进智力发展,但并不是只要运动就会发展智力,体力发展与智力发展两者间存有矛盾和对立。在具体安排上,体育与文化科学知识学习有一个争时间、争体力的矛盾。如果安排得当能使两者相得益彰。不但体育锻炼可促进智力发展,而且发展智力也可有益于健康。”现在中学每周一般为两节体育课。研究表明,人一天中大脑最敏捷、学习能力最强的时间是上午,而运动能力最佳的时间是下午。建议学校上午第二、三节课放置较难学习的学科,下午则安排活动类课程。对班主任的调查表明,如果一天共7节课(上午4节、下午3节),那么,认为下午第三节设为体育课最合理的占59.4%,认为上午第四节最合理的占26.8%,认为下午第二节最合理的占25.4%。与平时上文化课相比,体育课后上文化课的学习效果会如何?课表上设置的早锻炼(或班级体育锻炼)后对上午(或晚上)文化课的学习效果会如何?学生和班主任对这些问题的态度有一定相似性(见表1)。可以看出,关于体育活动后的学习效果,学生认为早、晚锻炼优于体育课。原因可能有三:一是体育课活动量过大或过小;二是没有做好体育课的放松恢复或拖堂;三是体育课在课表上的设置有问题。笔者认为第三种原因可能性最大,这也大致符合班主任对体育课后文化学习效果的看法。因此,基本认为体育课安排在下午第三节较为合理。从一天当中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变化看,下午4点至5点和上午10点至11点是柔韧性最好的时间段,体育课设在下午第三节最不易造成运动创伤。因此,学校应根据师资情况和各学科特点、性质和地位,争取课表设置上最大的效益回报。
2.3 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心理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
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教学环境的适应能力主要表现在社会心理环境方面。通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学校体育自身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的建设,还对整个学校教学的人际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及信息环境的优化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3.1 学校体育与学生人际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如领导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师师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都与教学关系密切。这些关系构成了教学的人际环境。从学校体育角度出发,体育教师应通过积极有效的方式,改善学校体育教学所必需的外部人文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进行高质量体育教学活动提供更坚实的保证。因此,体育教师与校长、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关系是最重要的三种关系。学校体育通过这三种关系为学生良好的教学人际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
2.3.1.1 体育教师与校长之间关系
校长是一个学校最权威、最核心的成员,因此,要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必须处理好这种关系。调查表明,96.5%体育教师认为,校长的重视程度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前提条件。然而,在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眼里,平均只有16.55%的人认为校长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见表2)。有80.4%的学生认为,很少或没有看到过校长参与过体育锻炼活动。在体育课、训练比赛、课外体育活动和科研四块日常体育工作中,有37.2%的体育教师认为校长最重视的是体育课质量,有36.2%认为是训练比赛成绩,而认为最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和教师的科研能力分别只占15.1%和11.5%,说明校长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基本上定位于体育课堂和比赛成绩上。要改变这一现状,体育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第一,体育教师应自强,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调查表明,在体育教师必读的8种材料(《中国体育报》、《中国教育报》、《体育教学》杂志、《中国体育教练员》杂志、《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体育教育学》、有关班主任书籍和有关新课标书籍)中,较为经常性阅读1种的教师占19.8%,阅读2种、3种、4种的分别占47.7%、15.1%和14.0%;第二,具有全局观念。体育教师往往单方面强调体育重要性,很少会同时考虑学生的文化学习问题,这使校长有一种重视体育后会影响文化学习的错觉。在“您是否曾向校长或教科研主任提出有关解决学生的体育锻炼与文化课学习之间矛盾的意见和建议?”调查中,74.4%的体育教师回答是一般或较少,13.9%的回答是没有;第三,具有“以柔克刚”的意识和策略。应考虑到体育组在学校中是一个相对的弱势群体,况且,校长与教师间关系不是单一的人际关系,而是上下级行政关系并夹杂着伦理方面的因素,因此,说话和做事应讲究策略,注意避免硬碰硬。
2.3.1.2 体育教师与班主任之间关系
班主任是具体协调学校体育与学生文化学习关系的关键群体。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处理好这一关系。对班主任的调查表明,有73.2%的人比较喜欢或很喜欢体育锻炼,并有89.1%的人希望班级学生较喜欢或很喜欢体育活动,这说明班主任本身对体育锻炼有较好的认识基础。对于班级里体育好但文化学习差的学生,有77.5%的班主任认为文化差基本上由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校风、班风等因素造成,跟体育好没有必然联系。从班级管理角度看,有52.9%的班主任认为学生积极参加锻炼对形成优良班集体有较大促进作用,但也有39.9%认为促进作用不大。因此,体育教师在做好日常业务工作的同时,应尽可能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宣传体育锻炼与文化课学习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平衡关系;第二,说服有关领导建立一定规章制度,对锻炼和文化学习双优的班级和学生进行表彰;第三,组织和发动班主任开展体育活动,尤其注意与一部分认识不足的班主任进行思想交流;第四,体育教师自身应积极创造条件去做班主任。调查表明,79.1%的体育教师认为自己完全能或很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班主任,也分别有40.6%和27.5%的班主任认为体育教师完全能和很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班主任。还有52.7%学生非常欢迎或比较欢迎体育教师当班主任。
2.3.1.3 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
学校体育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最终归结到学生的认识和行为上。调查表明,有47.9%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会对文化学习产生促进作用,43.1%的学生则没有感觉到促进作用。有72.6%的学生认为文化学习差基本上是由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校风班风造成的,与体育好没有必然联系。可见,从主观认识角度看,有相当部分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体育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因此,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应积极利用自己的工作特点并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多与班主任交流有关体育锻炼与学习间关系问题;第二,尽可能了解学生的文化学习情况,加强对学习优良但体育较差的班级和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指导,可采用一位教师对一个班级的“一对一”形式,为全校学生提供既爱学习又爱锻炼的导向作用;第三,以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为主题,做一些学生问卷调查,找出针对性问题并向校领导提出应对措施。
2.3.2 学校体育与学生组织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
学校内部有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群体。如处、教研组、年级组、班级、活动小组等,构成了校内特有的组织形式,每个群体在其各种活动中按一定的集体规范表现出自己特有的思想风貌和心理倾向,这就是常说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等,统称为组织环境。校风和班风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校风班风一经形成,便成为一种约束力,影响师生员工,增强自觉性,促进教学工作取得好成绩。然而,优良校风、班风对学校每个成员的约束作用,最终不是靠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的强制力量,而是依靠群体规范、舆论、内聚力这种无形的巨大力量。
一个优良的体育校风和班风对整个学校的校风、班风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样的体育校风和班风是通过全校性体育活动,尤其是班级组织的面向全班学生的体育活动来实现的。79.3%的学生认为,通过班级的体育活动能比较有效或很有效形成优良班集体。然而,79.8%的学生认为这样的班级体育活动较少或没有。有2/3的学生认为平时很少或没有听到过班主任或文化课教师讲一些有关锻炼与文化学习、校风班风之间关系的内容。对此,班主任所提供的三种主要理由是:1)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很少有锻炼时间(有81.2%);2)锻炼时组织较复杂,且易造成安全事故(占50.7%);3)缺乏合适的班级体育活动的环境和设备条件(占45.7%)。因此,如何创建一个良好的体育班风并积极发挥它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体育教师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1)制定学年、学期体育工作计划时,应多考虑以班级体育活动为主的“微型运动会”;2)建议学校领导让有一定组织体育活动能力的教师充实到班主任队伍中来并协助班主任和学生骨干提高他们组织体育活动能力和裁判水平;3)积极改善学校体育的自然环境和设施环境;4)加强学生体育卫生保健技能方面的宣传教育并采用形式丰富的讲座;5)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和家庭教育的力量。
2.3.3 学校体育与学生情感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
情感环境是指课堂内外的合作、竞争、期望和奖惩因素的运用及由此形成的课堂氛围。这种心理氛围可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对抗型三种。它主要取决于多数学生对教学目标是否认同、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是否信服以及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是否友好等。“亲其师,而信其道”,体育教师只有在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营造优良的体育教学情感环境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把学生的这种体育情感转化到文化学习所需的情感上来。体育教师通过协助班主任组织一些班级体育活动和组织召开有关体育课、班级体育活动和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主题班会和主题家长会,从而有效改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家庭之间的关系。然而,调查显示,这种班会和家长会几乎没有。体育组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和比赛,预防和控制学生的攻击作为,培养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把那些嫌弃生、孤立生和矛盾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班集体和文化学习上来,努力塑造成一个积极型文化课堂氛围。
2.3.4 学校体育与学生信息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
如今,学校已不是一个游离于社会的封闭环境,它向社会开放并不断与社会环境进行着各种方式的交流。但是,社会信息本身是良莠混杂的,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积极的信息无疑能使学生增长见识,开拓思路,而消极、不健康的信息,则易形成“信息污染”。因此,校园内各种社会信息不仅是教学环境的重要因素,而且是一个必须认真加以调节控制的因素。
学校体育可以主动地为广大师生提供许多有价值、健康的信息,这样既可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也可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信息环境,如名人与体育、名校与体育、校内智体双优的班级和个人等事迹。学校可通过宣传窗、专家和有典型家长来校讲座以及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体育学习的元认知能力。
3 结论与建议
3.1 整合资源,协调发展
学校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育人。由于体育组在校内是一个相对弱势群体,因此要搞好学校体育工作,不仅要依靠体育组全体教师,还要充分调动校领导、广大班主任、文化课教师、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性。应面对现实,正确处理好学校体育与学生文化学习之间关系,把学校体育放在有利于促进优良教学环境形成和提高学生对这种教学环境的适应能力位置上,才能得到更大空间的发展。学校体育除教育、健身和娱乐等本质功能外,促进学生文化课程学习应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延伸功能。
3.2 促进学生物质环境适应能力
为方便学生锻炼和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学校教学楼和田径场周围应设置一些必要的体育场地设备和花草树木,有条件的学校应配以一定的淋浴设施。充分利用时空这一物质环境因素,应根据师资情况和各学科的性质、特点,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学生文化学习效率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安排体育课在一周当中的时间和空间位置,以最大限度保证总课表设计的最大效益回报。
3.3 促进学生的教学社会心理环境适应能力
学校体育工作应充分利用学校各方面资源,为学生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和信息环境。体育组应齐心协力,利用自身优势尽最大限度处理好与校长、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协助班级形成优良的体育班风和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信息。充分发挥学校体育中利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优良教学环境创设的正面功能,减弱或消除那些负面功能,创建良好的发展空间。
3.4 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把学校体育学作为高校师范专业(除音乐、美术等少数外)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对中学主要领导和班主任进行必要的有关学校体育理论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全校上下对学校体育重要性的认识。
收稿日期:2008-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