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 214000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舒适护理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具体方法,探讨其应用意义与临床价值。方法 统计我院近2014.7-2016.7年度ICU收治的危重患者共44例,将其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所选对象病情均已稳定,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一般组与舒适组各22例,一般组给予ICU基础护理,舒适组给予在基础护理上加用舒适护理,观察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压力情况,以及患者对该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与焦虑程度发现,护理前两组调查数值均无意义(P>0.05),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后两组情况均有所好转,舒适组患者好转程度较明显,PSQI与SAS评分均恢复正常,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发现,一般组患者总满意度仅为81.82%,而舒适组总满意度高达100%,差异显著(P<0.05),患者对舒适护理较为满意。结论 在ICU中采用舒适护理相比传统的护理方式,满意度更高,患者容易接受,对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有很大帮助,建议临床普及应用。
关键词:舒适;ICU;护理;方法;价值
舒适是指个体身心处在轻松自在、没有焦虑疼痛的一种健康、满意的自我感觉状态,舒适护理的定义也大同小异,主要通过一些护理措施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达到愉悦的状态,消除降低某些不舒适的因素,让病人身心处在放松愉快的状态,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帮助机体康复[1]。舒适护理有五大最:最易懂、最务实、最实惠、最广泛、最迅速,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发展,舒适护理已普遍应用于各大临床,目前在ICU科室中应用舒适护理后得到满意效果,现将具体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2年来ICU重症科室中44例危重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通过伦理委员会标准;患者均脱离生命危险,神志恢复清晰,病情稳定;存活时间在5个月以上。排除标准:病情危重,深昏迷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体内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衰竭患者[2]。将44例患者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一般组与舒适组各22例,一般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10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3.5±6.8)岁,病程均在5~30d,舒适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9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56.5±5.2)岁,病程均在7~31d,两组患者在上述一般资料中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一般组患者中给予ICU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药物护理以及重症患者的对症护理。
舒适组在上述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综合舒适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基础护理。主要针对患者的直接感官进行护理,着重观察患者的主诉感觉,对患者护理要体现服务至上的理念,在进行操作与交流时要保持面带微笑,仔细谨慎,要为患者的身心健康要考虑全面。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可帮助患者缓慢翻身、按摩拍背以减轻病痛。
②环境护理。在良好的住院环境中接受治疗能让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特别是危重病人,因此在ICU中,舒适的病房环境尤为重要,具体措施有:每日病房消毒清理,保持室内干净整洁,病房温度可设定在23℃左右,湿度维持在60%左右,数值并不绝对,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调节,最好控制人体舒适的范围内,噪音要保持在50dB以内,同时要观察周边环境有无噪音出现,及时遏制。
③睡眠护理。让危重患者拥有良好的睡眠非常重要,睡眠中人体会大量新陈代谢,因此患者睡眠时护理人员也不可松懈,具体措施有: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安静睡眠时将室内噪音控制在20dB以内,夜间操作时动作要尽量轻柔,减少家属探视次数,防止因外界因素发生感染,夜间治疗时间要规划集中,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干扰。
④心理护理。ICU重症科室的患者往往因创伤较大,疼痛程度较深使情绪不稳定,无法维持良好的心态,此时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出现的负面心理进行对症护理,可向介绍患者病情状况以及进展,对患者的疑问及时给予解答,治疗过程中听取患者的倾诉,耐心细致的给予患者安抚,适当进行鼓励与支持,用亲切的态度赢得患者的信赖,使其更加配合医护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SQI睡眠质量与SAS焦虑心理状态评估对比
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总体均有所下降,但舒适组下降幅度更大且更接近正常值,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护理的鼻祖南丁格尔曾经强调病房空气必须新鲜,环境要保持清洁安静等一系列条件形成了早期舒适护理的萌芽,在90年代初期美国舒适护理专家对舒适护理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认为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化护理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3-4]。在1998年时台湾某位先生对舒适护理模式进一步探讨后,使舒适护理作为一门学科有了更加明确的研究方向,认定基础护理和护理研究更注重病人舒适和感受[5]。
本文经过研究采用PSQI与SAS量表分别调查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焦虑程度,结果发现,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后,情况均有所好转,但舒适组患者两种调查表分值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基本接近正常值(P<0.05),表明实施舒适护理对患者身心均有很大帮助,消除患者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有效改善患者失眠情况,帮助其更快入睡,促进病情恢复。护理后采用院内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发现舒适护理受到患者一致好评。
综上所述,采用舒适护理对ICU患者身心健康有明显帮助,提高护理效率,从而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与对治疗的依从性,是目前临床较为理想,效率极佳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刘玉梅,朱雁,吴洵等.舒适护理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应用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286-1287.
[2]刘袁秀.体验式教学法在ICU新护士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6):73-75.
[3]刘晓俊.舒适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3,8(4):217-218.
[4]邓春艳,杨宝义,郭学珍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ICU综合征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122-124.
[5]邓春艳,杨宝义,汪蓉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ICU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3):487,508.
论文作者:何晓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0
标签:患者论文; 舒适论文; 满意度论文; 病情论文; 均有论文; 危重论文; 模式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