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对经济全球化研究的指导意义_世界市场论文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对经济全球化研究的指导意义_世界市场论文

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对经济全球化研究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世界市场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指导意义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伊藤诚、阿里夫·德里克等人认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最早发现和考察了全球化问题。国内也有许多学者把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分析作为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理论。但在实际上,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客观规律过程中,只是对世界市场问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六册计划”中,最后一册就是《世界市场》。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在这最后一册中,他将阐明,资本主义向世界规模的总体发展和这一总体的基本性质和特征,阐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的普遍展开和随之而来的危机的不断深化。虽然马克思最后没有完成《世界市场》一册的研究和写作,但他研究问题的视角和方法及有关的一些具体分析和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一、克思的世界场理论

在马克思的有关著作中,关于世界市场概念的使用有过两种情况,一种是将世界市场视为世界各国相互间通过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关系建立起来的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在这里,马克思把世界市场看作是国际流通过程的一个因素,看作是国内市场向国外的延伸,它是在各国国内市场基础上形成的有机整体,是商品交换关系突破国家界限扩充到世界范围的结果,因而是国际交换关系的总和。另一种情况是,马克思用世界市场表示发展为世界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整体和总体。在世界市场这个概念上,资产阶级社会越出国家的界限,“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条件,在我们的时代,它们结合于世界市场这一概念之中。”[1](p.388)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用世界市场表示在各国资产阶级社会基础上形成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总和,世界市场成为一个最大的总体概念。

马克思建立的经济学体系中,无论是其“五篇计划”还是“六册计划”,都把世界市场作为末篇,都把世界市场作为最大的总体,作为资产阶级社会整体的前提和承担者。作为前提,世界市场是现实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作为承担者,世界市场则是由于范畴的演进已经到了超出原有的整体的程度。因此,所有矛盾的展开只能在世界市场上进行,这样,总危机才具有爆发的可能。这就准确地表明,在确立了世界市场这个概念之后,马克思就实现了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范畴运动,世界市场则是这个过程达到终点时所取得的最具体的范畴。而分工、商品、价值、货币、交换、竞争和信用等等范畴和规律仅仅是从“一定国家的内部的现实关系”中“抽象出来的”,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普遍关系的抽象形式”;或者说,资产阶级社会的普遍关系“作为抽象关系在经济范畴中被确定下来”[2](pp.7-8)。马克思不仅考察了作为总体的世界市场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并且在世界市场总体的框架内,重新对一系列经济学概念、范畴和理论作了初步的探讨,从而奠定了作为世界市场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原则。正因为如此,在世界市场这个总体上,马克思才能够将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全貌更加准确地揭示出来。

从马克思整个经济学体系来看,在所有范畴中,世界市场是最大的整体范畴,也是最复杂、具体的范畴。相对于这个范畴,商品、价值、货币、交换、竞争、信用和对外贸易等等所有这些范畴都表现为个别的、简单的和抽象的要素。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动机和目的,是资本尽可能多地自行增殖,也就是尽可能多地生产剩余价值;它既要克服民族界限、民族偏见和地域限制,又要摧毁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扩大需要,使生产多样化,利用和交换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限制。在马克思看来,“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3](p.348)马克思的《六册计划》构成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具有严密逻辑联系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即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上升到资本主义内在联系,从国内上升到国际,从国内市场上升到国外市场,经由国家、对外贸易一直上升到“世界市场”这个最高具体,亦即综合了所有规定性和复杂的经济关系、“同时一切矛盾展开了”的资本生产的“总体”,真实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及其最终被共产主义经济制度取代的运动规律和历史趋势,从而也构成了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坚实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世界市场的客观必然性。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是由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成的。这些因素有:生产力的进步、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推动、供给和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国际分工与交换的扩大。

(二)关于世界市场的本质和形式。《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就揭示了世界市场的本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工人从而自行无限增殖以及内在的扩张。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和《资本论》中,马克思又进一步系统地从资本产生的社会历史过程和社会历史条件来揭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本质。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根源在于资本的本性,是资本自身不断扩张的必然结果。

世界市场是资产阶级主宰下的全球化,为了获取利润的最大化,资产阶级把它的犄角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其形式也在不断变换。对此,马克思分析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建立殖民地、商品输出、生产国际化、资本输出和奴隶贸易。

(三)世界市场的作用。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对世界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使各国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利益格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基础,缓和和抵消了经济危机带来的损失。

此外,尽管资本主义从产生起,就不断地开拓世界市场,但仍不能满足其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从1825年起至今,资本主义开始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危机的形式虽然有变化,但危机的周期从未间断。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还对世界市场危机作了许多生动的分析与研究。

二、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研究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与当今的经济全球化理论的关系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总体发展到今天,并没有结束自己的行程,它还将把总体作为自身的要素继续发展。现代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迫使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一定的调整,而这种调整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的。但是,这种调整毕竟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所能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这种局限性随着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而进一步暴露,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总体也像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其他社会形态一样,最终为新的历史形式所代替。经济全球化就是在世界市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活动形式,它并没有代替世界市场,但在许多方面同世界市场有着相同的地方,正是这一点使国内许多学者将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看作是经济全球化理论。这种观点的失误在于把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轨迹当作是经济全球化本身,其实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市场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从时间上来看,世界市场从地理大发现时就已经开始了,而经济全球化则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产物;从范围上看,世界市场把只要是为市场生产商品的国家或地区,不管它是发达的,还是落后的国家与地区都卷了进去,而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范围比世界市场要小得多,许多处于极其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还远远谈不上进入经济全球化的圈子;从概念本身来看,马克思既把世界市场视为世界各国相互间通过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关系建立起来的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又用世界市场表示发展为世界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整体和总体。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既是一种世界经济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过程和态势,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全球化的过程,但资本主义居主导地位的经济全球化不仅与资本主义相联系,而且与社会主义也有关系。总之,经济全球化是在世界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经济全球化并不等于世界市场。当然,世界市场与经济全球化有着天然的渊源,一方面正是由于世界市场导致资本的扩张及其资本本性的繁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发育与生成;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运行又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者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共同引发了人类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表现和基础都与世界市场有着天然的联系。马克思所揭示的世界市场理论对于认清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形式、必然性、作用等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的总体方法论与经济全球化研究

马克思在运用总体方法论的基础上完成了他的经济学体系,并把各个范畴看作是总体范畴,其中世界市场是最大的总体范畴。今天我们运用总体方法研究经济全球化,必须重视研究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即研究隐藏在经济全球化现象背后的国际生产关系,主要是运用马克思提出的“生产是总体”的命题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构成总体方法论的两个基本用语:具体总体和思想总体来研究国际生产关系。

(1)对经济全球化的研究,既要研究其一般规定性,即研究“一切生产阶段所共有的被思维当作一般规定而确定下来的规定”,但更有意义的是其特殊的社会规定性,即在研究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力层面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经济中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出现的新的大量不平衡、不平等和不稳定现象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2)对国际经济关系历史性质的认定,是理解经济全球化下的全部国际经济关系现实运动及其发展趋势的前提,因而也是揭示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经济关系内在本质及其运行过程和趋势的前提。也就是说,要把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关系当作一个历史范畴,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从对国际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寻找其固有的内存联系,揭示其发展规律。

(3)运用思想总体把对具体总体的结构和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再现出来,即从理论上透过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互相作用的现象把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揭示出来。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生产技术发展的结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我们运用思想总体再现的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总体决不仅仅是这种生产力层面的表面现象,而最主要的应该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蕴涵的国际生产关系的实质。

(三)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深深地体现在马克思所揭示的世界市场的本质中

马克思认为,资本的天性就是对剩余价值无止境的追求,并依靠这种持续的扩张冲动使资本处于不断的膨胀状态。随着资本的发展并在国内取得统治地位,国内市场就变得越来越小而成为资本发展的障碍。它必然按照自身发展的逻辑,打破一切狭隘闭塞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突破国家的界限走向世界,将与自己相适应的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也使资本自身成为整个世界经济的一个部分。而在那些经济落后国家,资本短缺、地价贱、原材料价格低廉、劳动力价格便宜、销售市场广阔,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国家的自然经济已经被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摧毁得逐渐瓦解,铁路和港口等交通运输设施已经建成或正在兴建。这一切都为资本的国际转移和流动,为资本大规模地跨越国家的界限提供了重要条件。对此,马克思指出:“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4](p.831)由国际交换形成的世界市场不过是“资产阶级社会越出国家的界限”,[2](p.219)是资本的经济关系“以其最发展的形式,以其世界市场的形式出现”。[2](p.7)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明确地揭示出世界市场的资本主义性质。当代的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不可避免地体现出马克思所揭示的世界市场的本质,即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世界市场扩大的根本原因一样,都是资本无限增殖和扩张的本性引起的。最大限度的利润和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驱动力,为此,它要求摧毁一切地方限制,获取一切区位优势,争夺全球市场。作为一种社会的力量或社会活动的产物,资本只有通过不停顿的运动,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扩大剥削范围,才能生存下去。因此,资本的本质及其积累的规律,决定了资本积累和资本活动范围具有向全球扩张的必然趋势。可以说,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过程就是资本的无限扩张过程。

(四)唯物辩证法与经济全球化研究

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研究世界市场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从存在决定意识的基本前提出发,全面而深刻地探讨了生产力发展与世界市场过程的高度相关性,从而将世界市场过程建立在坚实的客观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在生产、分工、交换、市场这一连锁反应的链条中,视生产为起点,认为世界市场的终极推动力是生产力。这就是说,生产的进步导致分工的发展,分工的发展促使交换的扩大,交换的扩大推动市场的拓展。当生产的高度发展使分工越出国界,从而使交换国际化,最终使世界市场形成时,世界就联为一个整体,于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就开始了。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流通范围的扩大,创立了世界市场,要求在不断扩大的世界市场上采取与直接的需求无关的那样一种规模组织生产。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世界市场的基本方法,世界市场的发展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始至终充满了矛盾运动,马克思在研究世界市场中,不断揭示出这些矛盾的增长和运动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科学结论。

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以科技革命引起的生产力发展及国际分工的扩大为基础。战后发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加强。正是生产力发展特别是国际分工的细化和深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研究必须正视这种由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生产力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发展质的飞跃,从客观的经济事实和经济现象出发,透过各种经济现象剖析出隐藏在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联系,并揭示其运动规律。同时必须从科技革命的变化和生产力发展出发,从经济全球化所包含要素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中研究问题,从量变转为质变上考察经济全球化的运动过程,从发展和变化上考察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从对立统一的根本规律上认识矛盾,并区分矛盾的性质,分析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寻求解决当前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方法。

(五)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马克思研究世界市场的历史分析方法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非历史甚至反历史方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习惯于把经济现象首先是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成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没有将由资本创造的世界市场视为正当和永恒,而是指出了它的狭隘性和暂时性。马克思认为,如果从社会发展的观点来看,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即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只要是这样的活动,它必然是在社会历史中发展的,而不会是超历史的、固定不变的。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市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发展之必然。世界市场总体,也像各国内部的资产阶级社会一样,有一个从萌芽状态到最后形成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则使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隶属于自身并成为自身的生活条件,促使其达到巨大的规模。这同时也是资本大规模地跨越国家界限和踏上世界征程的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资本积累的增进,造成国内资本大量过剩。过去那种基本上是将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延伸至国外的商品输出已经远远不够了,资本特别是生产资本的国际转移和流动,使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遍布于世界各地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过程。这样,资本的国际化便由流通领域发展至生产领域,造成生产的国际化。生产的国际化作为真正决定性的动因,促使经济的各个因素和环节的国际化过程全面展开,及至统一的世界市场建立起来并将各国的经济联结为一个整体,造成经济生活的国际化,这样,世界市场总体便最终形成。当代的经济全球化决不是从人类产生时就有的永恒现象,而是世界市场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早在16世纪,随着欧洲一些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兴起,整个世界就开始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进程。到了17世纪中叶,商业和航运的快速发展,使各殖民地开始成为廉价的原料来源和巨大的消费市场,西方大国瓜分了已开辟出来的世界市场。而17世纪后半期开始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则采用机器生产,实行最广泛的分工,使大工业得以尽快发展。技术进步、机器的大规模使用、交通工具的更新极大地拓展着市场范围。这种资本主义世界化的趋势,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一直在不断的强化之中,并形成全球范围的经济趋势。可以说,正是由于16世界以来整个世界市场的形成与转变,才有今天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深入研究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规律则是我们今后的任务。

标签:;  ;  ;  ;  ;  ;  ;  ;  ;  ;  ;  ;  ;  ;  ;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对经济全球化研究的指导意义_世界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