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南越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混凝土工程的工程质量控制对于整个工程自始至终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阐述了混凝土工程施工工程中的出现的主要问题,并对其产生原因和预防提出了一些见解和解决措施,希冀对类似的工程或同行带来一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预防
1引言
混凝土工程施工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尽管近些年钢结构工程以及其他新型材料也有所发展,但是混凝土工程的使用在建筑行业中依旧占据绝大多数。所以在现阶段研究如何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以及预防混凝土通病是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能及时对这些通病进行有效的预防不仅会影响整个工程的竣工验收质量,更严重的是它会影响到整个结构的整体安全性,安全性在建筑工程中是不容有失的。因此这就对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要求,在施工时不仅应该做到细致,另外一方面还应在最大限度上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下面结合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工作经验和学习,探讨一下混凝土工程通病及预防的相关问题。
2混凝土表面产生蜂窝
2.1 产生现象
水泥稀浆在混凝土表面局部的离析或下漏,造成在表面的石子突出裸露,形成麻点或蜂窝。
2.2 产生原因
(1)施工现场采用的混凝土配合比与设计实验室要求的沙石级配不符合,造成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石子,水泥,水等拌合料的拌合比例不准确。
(2)混凝土拌合料在搅拌过程中搅拌时间不充足,各材料未充分融合,在某一局部同种材料过于集中也是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之一。
(3)在进行下料操作时,施工人员未按标准办法操作,造成混凝土产生离析。
(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采用分层浇筑的办法,在振捣过程中振捣不密实。
(5)在模板工程中,模板搭接处缝隙过大,造成水泥稀浆的下漏。
(6)钢筋工程中,钢筋绑扎过于密集,造成较大粒径的石子无法正常塌落。
2.3 预防措施
(1)严格按照实验室标准配合比在现场进行混凝土的拌合,及时进行校验检查,确保计量准确没有过大偏差,混凝土拌合过程严格遵循标准操作,使拌合均匀;及时送检现场骨料,注意送检骨料的选取一定要具有代表性,参考实验室标准配合比,及时对偏差较大的配合比进行纠正,严格把控质量。
(2)在进行现场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要对其自由下落高度有严格的把控,将自由倾落高度控制在2m以内,在超过2m的操作作业中,应该配合使用中通,溜槽;模板的搭接处要堵塞严密,防止水泥稀浆泄露,与此同时,在浇筑过程中亦应该随时检查模板缝隙,防止漏浆。
2.4 补救措施
对于已经裸露的石子,麻点,为了不降低其局部承载力,在可以补救范围之内的混凝土,先用水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冲刷,洗净,随后用适当比例的水泥砂浆进行修补,如果蜂窝的损失面积过大则应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首先将裸露部位松动的的石子进行剔除,接着用水流冲洗掉杂质重新注入混凝土进行振捣,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重新加入的混凝土必须比原混凝土高一级别强度,并加强养护。
3孔洞
3.1产生原因
(1)现场施工操作人员未按标准的施工顺序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未按标准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进行操作,出现了漏振现象。
(2)与蜂窝产生原因相似,模板搭接处的缝隙处理不够严谨,致使跑浆,重骨料如石子发生堆积现象,产生混凝土离析,硬化后空洞产生。
(3)同样的,在钢筋绑扎过程中,绑扎间距过于密集,或者存在其他预埋件,使浇筑时混凝土不能充分的均匀分布与整个模板内部空间。
(4)施工技术人员操作失误,未按规定时间用量进行下料,造成下料过多或下料,致使混凝土拌合料无法准确振捣流动,甚至无法振捣到位,使混凝土最终处于松散的状态。
(5)施工意外如模板内掉入施工工具,木块等等其他杂物,是浇筑的混凝土被阻塞,这种情况也是混凝土硬化后产生空洞的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处理措施
孔洞破损情况的不同和破损部位的不同,对应不同修补措施,对于空洞损伤较小且处于建筑受力较小的部位的,先水冲或用工具提出松散部位,然后注意要采用提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填实,加强振捣密实即可。而对于,某些部位孔洞较大,且位于结构受力较大部位,如梁柱节点处,就需要向监理部门,设计单位等进行报备,共同商定研究制定,经批准后在进行施工补修。
4露筋
4.1 产生现象
设置于混凝土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因某些原因突出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4.2 产生原因
(1)在浇灌混凝土时,钢筋之间垫块产生位移或垫块放置数量过少甚至不放垫块,使钢筋紧贴模板,浇筑硬化后容易产生外漏的现象。
(2)钢筋绑扎间距过小或者构件截面过小,在浇筑过程中容易使较大颗粒骨料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稀浆不能正常下落,无法正常均匀的分布在钢筋周围,造成局部的漏浆现象。
(3)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配合比未按照实验室标准操作,易产生离析现象,模板缝隙过大产生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过小或者保护层处的混凝土因为浇筑振捣等原因造成的强度不达标,在后期施工中,由于振捣棒的撞击或者施工人员作业时的踩踏,会使钢筋产生位移,造成漏筋现象。
4.3 预防措施
(1)混凝土浇筑的前期准备工作需做好,混凝土浇筑之前应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性和保护层厚度是否满足最小保护层厚度的要求。随时加强检查,防患于未然。
(2)钢筋绑扎的间距过小时,要及时适当的调整骨料粒径,尤其是混凝土中石子的粒径。对此可以参考标准要求: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 1/4,且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 3/4。
(3)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范,严禁使用振捣棒对钢筋进行敲击。
4.4 修补措施
对不同程度的露筋要妥善运用不同的修补方式,对于较轻微的露筋,首先将露筋部位用水进行冲洗湿润,并清理干净,再用 1:2 或 1:2.5 水泥砂浆涂抹平整,对于较为严重的露筋,就需要先用工具将漏筋较深的部位凿去混凝土薄弱层和突出石子等颗粒,用水冲洗干净后依旧注意要用比之前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修补并压实,同时加强养护成型。
5裂缝
5.1产生现象
混凝土表面出现的不规则,不连贯的细小裂缝,出现部位主要是集中在混凝土板面,混凝土梁的侧面和底面。
5.2产生原因
(1)施工时留有的施工缝或变形缝没有经过接缝处理,或者没有及时处理表面的松散石子就采取浇灌混凝土施工。
(2)施工缝处存有未清理干净的杂质,如木屑,掉落的石子或其他材料。
(3)混凝土在浇筑时,下落高度超过2m而未采取相关措施,导致后期混凝土的离析。
(4)在提前设置的接缝处的混凝土未经振捣充分。
5.3防治方法
切实落实施工竣工中关于施工缝或变形缝的相关验收标准,接缝处施工垃圾,杂质应该及时发现并清理干净,混凝土的灌注高度较大时,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如串筒和溜槽的设置,补接施工缝时为了使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应在灌注新混凝土之前事先浇筑按原配合比的一定厚度的石子砂浆,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5.4处理方法
若裂缝较小且符合规范要求的可不做处理的裂缝宽度范围以内就不需处理。而对于宽度较大的裂缝,则需要进行处理,可以采用环氧树脂进行涂刷,也可以将裂缝进行加宽向里面灌注环氧树脂。
6结束语
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广泛,但在使用过程中因自然或者人工失误表现出的通病确实也成为威胁混凝土工程安全性的一大隐患,但是在另一方面说,混凝土通病的种类不同,防治和修补方法当然就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甚至不需要处理,有些仅需要轻微处理,有些则需要各方讨论进行较为严谨的处理。关于混凝土的施工显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存在许多不足仍等待我们去改进,但是在现阶段,抛去不可预见的因素,其他问题我相信只要施工技术人员足够严谨认真,只要一切操作按照相关标准一步一步去做,多数问题都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预防。只要广大同业者付诸努力,永怀责任心,使命感,关于混凝土通病的预防就可以有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黄德胜.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质量管理[J].广西.广西土木建筑.2000.
[2]翟文武.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控制[J].工程施工技术,2008,P107-110.
[3]鞠丽艳.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J].混凝土,2002,P11-14.
[4]邓小华,王志豪,李春贵.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浙江.浙江水利科技,2005.
[5]陆宝华.混凝土常见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J].建筑与工程导报,2008,P118-119.
论文作者:陈森棋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石子论文; 裂缝论文; 工程论文; 通病论文; 过程中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