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质、文化传统与管理模式之我见_社会管理论文

文化素质、文化传统与管理模式之我见_社会管理论文

文化素质、文化传统与管理方式之我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见论文,文化素质论文,传统论文,方式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管理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显得尤其重要。而管理的职能、策略、方式、方法与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历史文化传统息息相关,一定历史时期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历史文化传统往往决定着一定时期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一定的管理职能、方式、方法和手段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文化基础,不能脱离当时当地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历史文化传统。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确定管理职能、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时必须考虑到不同的文化传统、文化素质因素,根据不同的文化传统、文化素质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一、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着一定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以后,它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突出特点是生产资料归奴隶主所有,奴隶(奴隶社会的生产力代表)成了奴隶主的私有财产。这个社会的文化只能是愚昧、落后、封闭,劳动者没有任何自由、民主,奴隶的文化素质极其低下。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除了奴隶主的独裁和暴政就别无选择。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历史较长的中国形成了它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个时期的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对封建社会管理方式和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劳动者(农民)只能是屈从和服从封建地主统治,而封建统治者却是独裁者和暴君。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封建主义制度以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所有制代替了封建地主所有制。资本家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不得不改变管理方式,在民主、自由、参与的幌子下缓解劳资之间的矛盾,在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方式上进行了巨大变革,增加了人们的自由度,增强民主参与意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方式是为了资产阶级达到利润最大化服务的,是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劳动者公有制。社会主义文化逐渐形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国家、人民、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勤劳致富、共同富裕等思想意识,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的自觉行为。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劳动者真正成了社会的主人,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权力。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在政治上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劳动人民直接参与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巨大进步。由此可见,一定时期的管理方式、方法总是与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息息相关的。

二、一定的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和人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决定着一定的管理方式、方法。一般而言,较早打开地区自我封闭、对外开放较早的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人民接受的新事物、新观念、新文化相对较多,文化素质也相对较高。经济相对比较发达,人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的地区,在管理方法上应该实行“分权式”管理,进行以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为主的“软”管理,采用“沟通、参与、疏导、激励”等管理手段,从而调动人民的生产、工作积极性,达到管理的目的。改革开放较晚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新事物、新观念、新文化较少地影响于人民,人们的文化素质也偏低,封建历史文化、传统道德观念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与此相适应的管理方式也只能是“集权式”的管理,进行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利益需要为主的“硬”管理,采用“计划、监督、指挥、约束、惩罚”等管理手段,以达到管理的目的。

三、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文化传统不同,民族文化素质不同,管理方式和方法也就不同。管理方式、方法必须考虑到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文化状况。在本世纪20至30年代美国经济超越英国时,其原因不在于当时作为老牌资本主义的英国在设备和技术上比美国落后,而是美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历史较短、传统文化影响较少、生存和竞争意识较强,在这种现实文化背景下,美国的管理方式、方法、手段超过了英国,因此,经济上也就超过了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进入70年代以后的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美国,同样也不是因为美国的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落后于日本,而是美国的社会文化、管理方式和水平落后于日本。在文化传统上日本大和民族崇尚的是“集团力量”,而美国作为多民族溶和国家信奉的是“自由竞争、自我实现”,在这种传统文化观念上,在同样的市场环境基础上,日本的企业就能够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日本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就远远快于美国。就一般意义来说,封建制社会时间较长的民族和国家、经济基础相对落后,文化素质偏低,传统观念较强,在管理方式和方法上习惯于“家长制”和高度集权式的“硬”管理。一个民族或国家形成的历史较短,特别是那些经过移民而形成的多民族集聚的地区或国家,人们受传统文化、习惯势力的影响也较少,很少保守思想,接收新事物、新观念、新文化和新的科学技术也较快,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较快,在管理方式、方法上就应采用分权式的“软”管理。

四、群体知识水平、文化素质不同,管理方式和方法不尽相同。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民族和国家文化传统和人们的文化素质不同,在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不一样。但是就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由于群体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不一样,在实施管理过程中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应该因地因人而宜。一般而言,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单位(如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知识密集型企业)群体接受教育时间较长,文化水平较高,知识面较广,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思想较快,知识、科学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也较快,企业经济效益也较好。处在这些单位的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就应该尽量减少管理的“硬”职能,增加“走访、谈心、沟通、参与、疏导、激励”等管理的“软”职能。对知识型群体,管理者要十分注意工作方式、方法,要理解、相信和支持知识分子的工作和事业,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特别是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做到政治上关心人,事业、感情、生活上留住人,充分调动知识型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利用他们的工作热情,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发挥他们的智慧力量,从而使知识和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本部门、本企业、本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基础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知识经济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经济,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将得到普遍提高,社会政治、经济和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应该是由“硬”管理向“软”管理转变。

标签:;  ;  

文化素质、文化传统与管理模式之我见_社会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