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及定位分析_农产品论文

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与定位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劳动力论文,中国论文,农产品出口论文,结构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有很多的研究和分析指出,受中国人多地少资源禀赋的限制,中国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将由于生产成本较高而受到国外低价大宗农产品进口的冲击,而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则由于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的优势,有望借加入世贸组织分享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以此可实现中国农业生产资源配置的调整,使之更趋合理。但事实并不如事前预期的那么乐观,原先人们认为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宗农产品的出口倒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人们普遍认为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不断遭遇技术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中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出口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第一年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欧美等地粮食减产、世界市场粮价上涨所致,我们并不可以就此认定中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有长期竞争优势,这一点已为研究者和决策者所共识。但是,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不断受阻,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中国的农业生产今后将长期面临国外低价农产品进口的压力,如果不能提高劳动力密集型优势农产品出口的世界市场占有率,中国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则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中国在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的优势是不容质疑的, 但如何使中国的生产优势转化为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却还取决于很多其他因素。很多学者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对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形成的阻碍进行了研究,提出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如果要得到长足发展,提高其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必须加强质量管理,建立起技术和环境标准,破除国外的技术贸易壁垒,使其能顺利进入目标国市场,从而以低成本优势顺利实现市场扩张。笔者认为,除了在生产环节上注重提高产品的质量、环境和技术标准之外,还应进一步优化出口市场的结构和定位。一个非合理的出口市场结构和定位可能会对扩张出口市场造成不必要的阻碍,而要大幅度提升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则需要充分利用国际贸易的进口市场空间和贸易潜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 也是在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贸易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对外贸易也应得到进一步扩展。如何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农产品、特别是具有低成本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利用过去10多年的国别贸易数据,对中国的3类主要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肉类产品、 蔬菜水果产品和水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市场扩张和占有率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考察,并实证分析了上述产品的出口市场结构和目标市场定位的现状及其演化,对进一步优化出口目标市场结构、合理定位目标市场、开拓出口市场空间提出政策建议。

二、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的世界市场占有率分析

中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但并不是农产品出口大国。 从农产品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看,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具有比较优势。有研究表明,中国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4类:食用蔬菜、根及块茎;咖啡、茶及调味香料;鱼肉、甲壳、 软体动物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制品;蔬菜、水果及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这4 类产品基本属于适合中国现阶段资源禀赋状况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潘文卿,2000)。出于数据资料可获性和一致性的考虑,本研究运用国际标准贸易产品(SITC Rev.3)的分类方法和定义,对肉类产品(SITC Rev.3—01)、蔬菜水果产品(SITC Rev.3—05)和水产品(SITC Rev.3—03)3类主要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在1992~2002年的出口情况进行分析。

中国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在1992~2002年取得了较快的增长,除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出口有所下降之外,在其余年份基本保持了较快的上升势头。其中,肉类产品的出口在10年中增加了1.4倍,年均增幅为9.1%(当年价,下同);蔬菜水果产品的出口也以年均7.5%的速度递增; 出口上升速度最快的是水产品,10年间出口的年均增幅高达11.1%。但一国某类产品出口绝对量的提高是否也意味着其在世界出口市场上份额的等幅上升,还取决于世界市场贸易总量的变化幅度。“世界市场份额”或称“世界市场占有率”指标则可较好地对此进行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S代表出口产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X代表出口,下标i在此处表示中国,下标w代表世界,上标k代表产品类别,例如肉类产品、蔬菜水果产品、水产品等。

运用(1)式对中国1992~2001年(注:由于部分主要出口国2002年的数据缺乏,此处计算到2001年止。)肉类产品、蔬菜水果产品和水产品的出口进行测算,其结果表明,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的世界市场占有率也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其相应的世界市场占有率年平均增幅分别为6.3%、4.5%和3.3%。

然而,虽然中国主要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的世界市场占有率在过去的10 年中有明显的上升,但与世界主要出口国相比,仍然十分有限。从表1中可以看出, 除了水产品外,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的世界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与世界主要出口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以2001年为例,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中,肉类产品、蔬菜水果产品出口的世界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2%和5.7%,而世界前3位主要出口国的世界市场占有率则在8%~16%之间,而世界前5位主要出口国的市场份额就占了世界总出口的近一半。

表1 2001年世界肉类产品、蔬菜水果产品和水产品主要出口国及其市场份额

肉类产品

蔬菜水果产品水产品

排序 出口国 份额 出口国 份额 出口国 份额

1 美国 16.0% 美国12.5% 泰国

8.7%

2 荷兰 8.5%

西班牙 11.3% 中国

8.6%

3 丹麦 8.1%

荷兰8.7% 挪威

7.1%

4 澳大利亚

7.1%

意大利 6.7% 美国

6.9%

5 加拿大6.6%

比利时 6.1% 加拿大 6.0%

前5名合计 — 46.3%—45.3% —37.2%

资料来源:UNCOMTRADE数据(历年)(http://unstats.un.org)。

三、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分析

如果我们不是仅仅停留在总体贸易数据的层面, 而是对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做进一步的分析,就会观察到中国肉类产品、蔬菜水果产品和水产品出口的目标市场的结构特征,从中分析它可能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表2 列出了2002年中国出口上述3类农产品的前10位目标市场, 以及对其出口占中国该类农产品总出口的比重。从表2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这3类农产品出口的50%~70%都进入了亚洲市场,对欧美市场的出口只占较小部分;而在中国这3 类农产品出口的亚洲市场中,日本、香港地区和韩国则显著地高居前列。

表2 2002年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

肉类产品 蔬菜水果产品 水产品

排序 目标市场 占中国出口总 目标市场 占中国出口总 目标市场 占中国出口总

额的比重(%) 额的比重(%) 额的比重(%)

1 日本54.1 日本 35.9 日本 48.3

2 香港17.6 美国 7.5

美国 18.0

3 独联体 9.4

香港 5.0

韩国 15.0

4 新加坡 3.2

德国 4.5

香港 5.5

5 马来西亚2.8

韩国 4.3

德国 2.8

6沙特阿拉伯

2.7

荷兰 3.5

加拿大1.4

7 韩国1.4

独联体3.1

独联体0.9

8 菲律宾 1.1

意大利3.1

英国 0.8

9 荷兰0.6

印尼 2.9

法国 0.4

10瑞士0.4

马来西亚 2.9

西班牙0.30

资料来源:UNCOMTRADE数据(历年)(http://unstats.un.org)。

对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演化的进一步分析如表3所示。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来看,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有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主要市场、特别是个别目标市场的倾向,尤以肉类产品为突出。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肉类产品出口中只有不足30%进入日本市场,之后此比例不断升高,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已超过40%,到世纪之交时已突破60%,2001~2002年略有回落,但仍居50%以上。而中国大陆地区对前4位出口市场——日本、香港、 独联体和新加坡的肉类出口额占肉类出口总额的比重也从1992年的77%上升至2002年的84%。

表3 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对主要目标市场出口份额的变化(1992~2002年)单位:%

年份肉类产品蔬菜水果产品水产品

日本 香港 独联体 新加坡 日本 美国 香港 德国 日本 美国 韩国 香港

1992 27.7 24.2

17.9

6.9 33.0 4.3

18.8 6.7

53.7 19.3 2.0

16.5

1993 25.3 16.9

34.4

4.3 40.4 5.5

12.5 5.0

61.9 13.3 2.5

12.7

1994 37.0 21.4

20.5

3.0 38.2 4.5

15.5 4.1

59.7 10.0 4.8

16.7

1995 40.6 15.9

23.3

2.4 40.1 4.6

15.5 4.1

59.3 9.6

4.2

15.6

1996 43.2 14.9

18.0

2.1 45.0 5.9

9.9

3.7

66.0 8.1

7.4

9.0

1997 43.6 20.3

14.3

2.5 43.3 6.1

9.0

4.4

60.7 9.0

8.8

9.2

1998 49.9 19.3

15.1

2.3 46.4 7.1

7.1

5.2

56.7 10.5 6.6

9.4

1999 60.9 18.1

2.23.2 47.1 5.8

5.0

4.3

56.5 11.6 12.5 6.3

2000 62.5 16.7

0.52.9 46.7 6.1

4.8

4.1

53.4 14.2 11.7 5.7

2001 56.0 15.8

3.03.4 44.3 6.5

4.4

4.5

48.7 14.0 15.2 5.0

2002 54.1 17.6

9.43.3 35.9 7.5

5.0

4.5

48.3 18.0 15.0 5.5

资料来源:UNCOMTRADE数据(历年)(http://unstats.un.org)。

与之相比,中国蔬菜水果产品的对日出口也显现出相似的趋势, 只有水产品的对日出口比重在经过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明显攀升后又基本回落到90年代初的水平,但仍远远高出其他主要市场的数倍,且向前4位出口市场——日本、美国、韩国、 香港地区的出口额占中国大陆水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在这10年一直高居在近90%的水平。

四、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市场定位分析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市场定位的基本趋势是,保持原有的主要目标市场,并不断加大在这些市场上的持续扩张。这种出口结构和定位方式是否能有效地实现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世界市场占有率,需要进一步分析。如(1)式所示,一国某种产品出口的世界市场占有率可以用该国对世界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来表示,即即为i国出口k产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除了如(1)式所示用一国某类产品出口总价值与世界市场该商品出口总价值的比率来表示,还可以利用TSA(Trade-Share Accounting Method)分解法(Mark,J.and T.Voll

rath,1997), 以一国某类产品对各个出口市场的占有率的组合来表示。后一种方式把一国某类产品出口的世界市场占有率与该国该类产品出口的个别市场占有率联系起来。

定义中国在某时间内(例如时间t)某类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例如产品k )出口的世界市场占有率为,在该时间内此类产品出口对一个具体进口市场(例如j市场)的个别市场占有率为,j市场从世界市场进口该类产品的总额占世界市场该类产品总进口额的比重(以下简称“结构份额”)为,则有

由(2)式可看出,中国在时间t内出口k产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是由其出口该产品的个别市场占有及其结构份额汇总组成。从公式上看,提高世界市场占有率可以通过提高个别市场占有率及其结构份额获得。但实际上,后者基本可以看作是“外生”的,更多地取决于该国的国内生产、消费的关系以及与中国国内贸易决策相关较小的因素;前者则是中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提高的,即在出口贸易中提高每个具体目标市场的个别市场占有率。但从(2)式同时可以看出,虽然各个目标市场的结构份额对中国而言是“外生”的,它的大小和变化却直接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世界市场占有

利用1992~2002年的数据,本研究对中国肉类产品、蔬菜水果产品和水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在不同期间的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测算,并把各主要市场在这10年中上述各指标的变化以及其产生的对世界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值,即列在表4、表5和表6中。为了消除个别年份数据的偶然波动,本研究采用了3年移动平均法对数据做了处理,即时期t+1的数据为2000~2002年的3年数据的移动平均值,时期t的数据为1992~1994年年3年数据的移动平均值。

表4 中国肉类产品出口主要目标市场的结构份额、个别市场占有率变化值(1992~2002年)

单位:%

②*表示t时期1997~1999年数据,**表示t时期1993~1995年数据。

资料来源:UNCOMTRADE数据(历年)(http://unstats.un.org)。

表5 中国蔬菜水果产品出口主要目标市场的结构份额、个别市场占有率变化值(1992~2002年) 单位:%

注释及资料来源:同表4。

表6 中国水产品出口主要目标市场的结构份额、个别市场占有率变化值(1992~2002年)

单位:%

注释及资料来源:同表4。

从表4~表6中列出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到,中国出口肉类产品、 蔬菜水果产品和水产品的主要目标市场中有相当一部分在1992~2002年期间的结构份额是下降的,例如,日本在此期间上述3类产品进口的结构份额分别下降了1.5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和6.3个百分点,欧洲部分市场例如德国、荷兰的结构份额在此期间也略呈下趋趋势,中国在这些市场进行的市场扩张(由正的可见)所形成的对世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幅度由此受到一定影响。与此相反,另外一些国家,例如美国,在此期间内对3类产品进口的结构份额处于明显的扩张态势, 其蔬菜水果产品的结构份额变化达3.5个百分点,水产品的结构份额变化达5.1个百分点。中国对这些正在大幅扩张的市场虽然也增强了一些出口力度,取得了个别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即为正,但与的升幅相比却远远落后。而对另一些结构份额上升有限的国家,例如韩国,中国则大幅度地进行市场开拓。1992~2002年,韩国的蔬菜水果产品和水产品的结构份额增幅仅为0.1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而中国同期对其出口的个别市场占有率却分别上升了8.6个百分点和30.8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中国对各主要出口市场的贸易扩张并不是平衡的,其中, 对个别市场扩张趋势过于强烈(注:计算表明,中国对日本和韩国的蔬菜水果产品、 水产品以及对日本的肉类产品出口的贸易密集度指数()已大大超1,平均值在4~6之间(本研究计算),这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中国对于这些市场的高开发程度。),可能已超过这些国家或地区可以承受的饱和度,从而引发这些国家或地区利用各种非关税壁垒措施阻碍中国向其出口,并形成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同时,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定位也表现出对正在发展起来的、结构份额大幅扩张的市场关注不够。实际上,还有其他一些市场进口3 类产品的结构份额也表现出大幅上升,因其目前还不是中国的主要目标市场,所以并未在表4~表6中列出。对这些过去开发较少、但有较大市场潜力和空间的目标市场的开拓,以及对既有目标市场合理、相应的扩张,应成为优化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和进行市场定位时需要着重考虑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的出口潜力。

五、结论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屡受阻碍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贸易环境,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上占有率。但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也会使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过于集中的市场开发,以及对于增长潜力有限的市场的大幅度扩张,不仅易引发一些国家对中国实施技术、环境、反倾销等非关税壁垒措施,而且对中国着眼于长期的世界市场开发和提高世界市场占有率收效有限甚至不利。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的市场结构和目标市场定位应进一步优化,尤需关注那些过去重视不足、但正处于较快发展阶段的目标市场的开发,挖掘尚未开发或未充分开发市场的潜力,从而实现长期地提高农产品出口的世界市场占有率的目标,让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更多地走向国际市场。

标签:;  ;  ;  

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及定位分析_农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