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梅 山东省平度市东阁街道胜利路小学 266700
摘 要: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挥情感的感染、迁移、调节等功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要努力发挥教师自身情感的作用,以情动人;其次,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以情激情;最后,竭力创设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以境生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 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对三个维度的把控,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的情感极为丰富,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将文本内容的感情注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融合中, 创设出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 帮助学生准确把控个性鲜明的课本人物或情节。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情感充沛,其中包含着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祖国的热爱、对朋友的真诚等。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我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作如下探讨:
一、利用教材挖掘情感资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语文要积极提升学生对祖国文字、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感。”语文教材中雅致、精悍、感人的现代诗,或是优美的散文等, 都是教师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的丰富题材。教师可对这些课文进行分类,进而形成具有明确目的性、类别性的情感定向教育资源。
如关于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的文章有《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等;关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文章有《将相和》《草船借箭》等;关于名著欣赏的课文有《卖火柴的小女孩》《鲁滨孙漂流记》等。教师要从不同的情感视角来定位语文教材内容,有效展示文章内容,引领学生解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课文开篇部分直抒胸意:“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这句话极为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情感, 体现了其对故乡江南、故乡特产的喜爱与怀念,为本课教学奠定了感情基调。教师正可以抓住这一点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启发教育,引导其对自己的故乡进行畅想, 并说出故乡的特色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文本中的情感内容促使学生抒发情感经历,激发其学习热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情感氛围
诗人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状态大多来自于教师的影响与激发,教师可借助对课文的理解阅读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兴趣,提升其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教师可以尝试通过自己的情感化朗读, 用极为悲痛的声音来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情感理解, 并利用多媒体播放低沉、迟缓的音乐作为背景,营造出悲壮的氛围, 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情感化认同与理解, 促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情感共鸣, 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教师还可以加入一些视频资料介绍周总理的生平事迹, 尤其是出示一些对青少年学生产生激励性作用的名言等, 让学生从这些视频的播放及对资料的阅读与理解中去感知伟人之平凡与不凡之处,提升对文本主题的理解,从而领悟出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在领悟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了解如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作为一名老师,应以情去引导学生,以情去打动学生,使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才能把阅读教学落到实处,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到写,也更为老师提供了更好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的机会。
三、通过体验引导情感认知
体验是学生个体在语文活动中的行为、认知与情感的整体参与过程。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不少内容都来自于生活或者折射出生活的智慧,学生可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 获得对文本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寓言《乌鸦喝水》时,教师就可利用学生对动手实践的兴趣, 设计出相关动手实验,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水就溢出来了?
2.为什么水位会升高?
3.乌鸦如果不放石块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喝到水?
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乌鸦喝水的情形,由此其思维情感被激发,充分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的道理。教师可顺势提出本课内容的主旨:“生活中的好多智慧都可以在我们的课本中学习到, 我们在生活中要用心观察、用情体会,并利用这些智慧来对照、理解课文,你将会学得更棒。”这样教学, 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提升情感的感染力, 学生将会主动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题等,其综合素质由此得以提高。
丰富的情感资源、浓厚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效情感教育的保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情感教育渗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
论文作者:徐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
标签:情感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故乡论文; 语文论文; 课文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