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前郭县海勃日戈小学 131199
语文教材的选文都是经典之作,都是人文教育的好素材。特别是在情感教育方面,每一篇课文都是生命激情的弘扬。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笔墨,作为语文教师,要从各种角度探求课文意境,让学生在课文意境中得到感知。
一、让学生在相互比较中感知
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感知的基础,而比较又是帮助学生提高感知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好的形象,感受到丑恶典型。如《西门豹》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比较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西门豹和巫婆为代表的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对美丑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感知能力。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比较的感知,有利于学生走向生活、对生活形成认识,有利于学生在比较感知中健康成长。相互比较是学生感知课文、感知生活的好办法。
二、让学生在想象思维中感知
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他们毕竟受知识含量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从而深入感知课文、深入感知自身的行为取向。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蝶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感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感知课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思维是学生感知课文、感知生活的好方式。
三、让学生在推敲欣赏中感知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首先,推敲传神的词语。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其次,欣赏优美的句子。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个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描写“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再次,琢磨富有个性的对话。人物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要引导学生琢磨人物对话时思考为什么这句话他(她)讲合适,别人讲就不合适,从而感知出人物性格特点乃至思想品质。推敲欣赏是学生感知课文、感知生活的好途径。
四、让学生在认真品味中感知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的能力,并且有机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那么,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一是范读。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三是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美情感。认真品味是学生感知课文、感知生活的好方法。
感知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理想与审美感受的传递,运用美的语言、美的音韵催开他们心中美的蓓蕾,培养他们爱美的情趣、健康的美感、正确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鉴别美丑的能力,引导他们去追求人生道路上闪烁着美的光点,教会他们按美的标准去创造生活,使世界变得更美好。同时,通过课文意境的感知,给学生拓展了生活空间,打开了课堂教学禁锢的现状,满足了学生的生活需要,也给学生敞开了再造的空间,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更能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论文作者:邹井富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情感论文; 能力论文; 意境论文; 都是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