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周玲论文_周玲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方案。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试验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各35例,期间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体重下降轻,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低于对照组的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效确切,综合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促进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胃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

胃癌患者在病情的影响下,消化系统功能减退,伴有营养不良现象,经过手术、禁食、胃肠减压操作,体内电解质紊乱,造成营养缺乏[1]。针对于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吸收,加快病情恢复。本文对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营养支持期间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胃癌病例,共计患者70例。依据《肿瘤护理学》[2],患者经临床检查、胃镜检查取活检确诊,满足手术指征。按照数字随机法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在对照组中,男性17例(48.6%),女性18例(51.4%);年龄位于40—78岁阶段内,平均年龄为(61.5±2.2)岁。在试验组中,男性20例(57.1%),女性15例(42.9%);年龄位于37—80岁阶段内,平均年龄为(63.0±2.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

1.2 营养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后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患者常规禁食、保留胃管,进行胃肠减压操作,做好相关护理措施。当患者能够经口进食后,逐渐减少肠外营养剂量,直至恢复正常饮食。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24h以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术前向胃内置入胃管、鼻肠管,手术完成后下拉鼻肠管,置于Treitz韧带以下(胃部分切除)或吻合口下方20cm(全胃切除)。术后经鼻肠管滴注生理盐水,剂量控制在500ml;然后滴注营养液500ml,速率控制在20ml/h。患者没有不适反应,可适当提高输注剂量和速率,但最大不超过每日2500ml。当患者能够经口进食后,逐渐减少肠外营养剂量,直至恢复正常饮食。

1.3 护理方法 患者营养支持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具体如下[3]:

1.3.1 心理护理 术前向患者介绍置管的方法、目的,使患者了解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意义,以及常见的不良反应,以便做好心理准备。同时,可以讲解成功治疗的案例,帮助患者增强治疗信心,减轻精神和心理压力。术后营养支持前,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并加强巡视,加强和患者的交流,提高患者的安全感。

1.3.2 体位护理 输注营养液期间,患者取半卧位,将头部抬高30-45度,完成后维持该体位30min-1h,一方面能够防止发生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胃管、鼻肠管脱出。

1.3.3 管道护理 对管道进行适当固定,其中胃管、鼻肠管分别固定,合理使用3M胶布,在患者鼻翼两侧完成固定。护士要定时观察鼻肠管的体外部分,包括长度、扭曲、脱出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处理。输注营养液前,使用注射器回抽,确保管道处于空肠内。期间可使用肠内营养混悬液(百普力)和温开水冲管,一般4-6h一次,输注管24h更换一次。一旦胃管堵塞,及时寻找原因,通过正压冲管、碳酸氢钠冲管完成管道清洗。

1.3.4 输注护理 第一,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合理调节营养液的温度、输注速度,最初使用输液泵保持较慢速度,然后每日逐渐提高速率,温度控制在40℃左右。第二,做好呼吸道护理工作,由于鼻孔内留有管道,患者呼吸受影响,需要采用张口呼吸法,容易造成口腔黏膜干燥。对此,护士要每日使用棉签进行清理,定期超声雾化以促进痰液稀释。第三,使用生理盐水漱口,保证口腔清洁,通过咀嚼果糖的方式,促进唾液分泌,保持口腔湿润。

1.3.5 并发症护理 营养支持期间腹泻发生率较高,护士要调整输注速度,可以管喂双歧杆菌类药物,能够调节肠道平衡。针对腹胀患者,减少营养液剂量,或改为间断性输注,必要时使用胃肠动力药物。

1.4 观察指标[4] (1)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变化和治疗恢复时间,其中体重变化以手术当天和术后10d的差值为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肛门排气为准。(2)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做好准确记录,常见如腹泻、腹胀、吻合口瘘、吸入性肺炎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版本为18.0),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重变化和治疗恢复时间比较 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体重下降更轻,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癌患者因病情、手术导致机体能量严重消耗,术后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提供充足的能量,促使应激蛋白正常合成,以纠正体内负氮平衡的状态。而且,肠内营养能够对消化系统形成刺激,增加消化器官的血流量,促进功能恢复。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经综合护理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9%,低于对照组的17.1%,且治疗恢复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孙彦成[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分析认为,综合护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护理措施具有全面性、针对性,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肠内营养的顺利进行。综上所述,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效确切,综合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促进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应佩秀.胃癌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07):669-670.

[2] 陈荣秀,张惠兰.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01(18):177.

[3] 赵飞英.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36-37.

[4] 王静,张鹰.97例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04):962-963.

[5] 孙彦成.胃癌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2(13):2645-2646.

论文作者:周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1

标签:;  ;  ;  ;  ;  ;  ;  ;  

胃癌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周玲论文_周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