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碳金融与中国投行的业务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投行论文,业务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碳排放权属于排污权,它是指合法污染物——温室气体排放的权利。碳排放权具有传统特征,如稀缺性、商品交易性、确定性和计量性、货币性。碳排放权的出现将对全球货币产生深刻的变革,最终将把碳关税与货币发行结合起来,例如,“黄金标准”碳信用(gold standard carbon credits),最终将建立碳货币。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交易规模显著增长,2007年就达到640亿美元,相当于2005年的6倍;2009年是2007年的2倍,预计2012年碳排放规模达到1500亿美元,2020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5万亿美元。仅仅几年时间碳市场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引起了全球各国的重视。
碳金融是随着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关于碳的金融活动。在业内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碳金融市场的出现,必将导致全球金融体系的改变。碳金融的创新性业务需求将推动资本市场的创新发展,改变全球资本市场格局的功能。
目前,煤炭占据了中国能源消耗的70%,中国的煤炭资源占比逐年下降,2001年以后石油的占比逐年下降,天然气和水核风电的占比逐年上升。从中国能源结构来看,这将促进国内碳金融的发展,促进能源链的升级,拉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碳金融是21世纪管控全球的新方式,最初是由欧洲青年发起的环保运动,逐渐转化成环境恶化与碳排放建立起科学联系,最终建立科学话语权,形成碳金融货币权,碳金融实质上是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对全球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再分配,是21世纪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
碳金融与西方投行业务创新路径分析
“碳金融”虽然历史很短,却是近年来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一项重要金融创新。在金融发达的欧洲、美国等已经形成了一些大型的碳交易中心,如欧盟二氧化碳排放量交易体系(EUETS)、欧洲气候交易所(ECX)、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甚至出现了排放权证券化的衍生金融工具,目前全球范围内的12000家对冲基金,管理着约20000亿美元的资产,其中超过5%的对冲基金选择和环境与气候相关的金融产品作为投资对象。
西方的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等金融机构都在积极实施新的投资研究和战略以应对碳金融给国际金融市场所带来的变革与机遇。例如:(1)荷兰银行(ABN Amore)在2005年推出了一个新的气候风险管理服务,服务内容包括通过商品交易厅制定温室气体排放量配额。2005年6月,该行首次促成了两个私营公司碳信贷交易;(2)瑞士再保险公司和慕尼黑再保险公司进一步明确了碳管理的责任范围,如若任何公司的董事或高级人员没有做出努力减少对全球变暖的影响,他将可能被免去这些责任赔偿保险。这种类型的保险将促使企业高管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以免于被指控碳管理不善(Ball,2003);(3)汇丰银行于2004年做出碳管理工作队的承诺,要成为世界上实现碳中性的第一大银行。汇丰碳管理计划包括三个阶段:(1)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直接排放量;(2)购买可再生的“绿色”电力,以降低用电量的电力碳强度;(3)通过世界各地的抵换信用冲销基于排放量的额度。
图1 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关系图
投资银行方面,我们以华尔街金融巨头高盛为例,分析国际投行在碳金融方面的业务创新与举措。早在5年前,以高盛为代表的美国投资银行界就预感到碳金融将对金融业产生深远影响以及其所带来巨大商机,所以高盛不仅重视自身在环境工作方面的责任,也积极将人才、资金和理念用于寻找高效的市场解决方案。以期缓解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和其他严峻的环境问题,并创造能使环境受益的新业务机会。
高盛的每个主要业务部门都将这一环境政策纳入经营管理。例如,投资业务牵头寻找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机会。身为做市商,高盛将继续寻找机会,为环保产品和服务创造更有效的市场,并积极在此类市场充当做市商及提供流动性。高盛还将继续借助其研究部门,衡量环境风险的影响,在各类行业和公司中寻找减少环境风险的商业机会。在担当财务顾问时,高盛对环境影响及环保能力的深层理解能使高盛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或与其合作。另外,高盛仍将继续支持针对高度脆弱生态系统和被严重威胁的保护区的保护措施,例如高盛的火地岛保护计划和与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协会的合作(Petit J R.1999;European Communities,2008;Boffey PM,1993;Siddiqi TA.,2000)。
1.积极充当碳交易产品做市商
高盛将继续担任以下产品的做市商:排放交易(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象衍生产品、可再生能源抵税额和其他气候相关大宗商品,并积极寻找推动上述市场发展的途径。
2.投资布局低碳和新能源产业
近期高盛收购了Horizon Wind Energy(f.k.a.Zilkha Renewable Energy),希望借此成为美国风能开发和风能发电的领跑者。高盛与壳牌风能合作,与英国石油太阳能推出的太阳能基金,继续设计针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架构与其能源客户一起投资。高盛还计划筹资10亿美元,投资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的项目,并寻找可再生能源及/或洁净替代燃料,例如可再生柴油(例如对Changing World Technology的投资)、乙醇和生物能的投资机会。
3,将低碳纳入股票估值模型,指导投资业务
高盛承诺将环保、社会和治理标准纳入公司基本面分析,高盛2005年11月发布了其投资银行业务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股票估值模型。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关于碳排放的法律责任的政策。高盛现已对石油天然气行业环境和社会价值驱动力进行了研究,并计划继续这一工作,并将其扩展到其他行业。拓宽对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评估,以覆盖更多的行业。
4.参股碳交易所,推进碳衍生品的创新
高盛一方面积极参加碳交易所的股权投资,如2005年,高盛购买了芝加哥气候交易所10%的股份。2006年,高盛又收购了总部设立在英国的“气候产品交易所”的部分股权。另一方面,高盛还积极参与碳排放、氧化硫、可再生能源税收抵免及天气等衍生产品的创新,如开发了天气交换合约、降雨交换合约等。
5.将低碳因素纳入投行以及投资项目的决策
在进行业务选择决策时,高盛会考虑客户及潜在客户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政策,鼓励客户在环境敏感地区从事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另外,高盛要求发行人客户适当地披露他们的业务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温室气体排放以及环境监管方面的变化对他们的业务可能造成的后果。在公司的商人银行部进行的私募股权投资,高盛的私募股权投资团队将继续开展环境评估,作为对环境敏感行业的公司直接投资决策过程的一部分,这是私募股权投资团队对所投资的公司及管理层进行尽职调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旦做出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团队会通过担任投资组合公司的董事(如适用),来监控这些公司的运营是否符合环保的标准。
6.在自身经营方面实行绿色标准
高盛致力于为其设施和业务操作引入最先进的环保措施。高盛计划公布一系列指标,包括温室气体排放和用电情况。高盛计划到2012年在租赁和自有的办公室中将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降低7%(以2005年数据为基点);将提高循环使用比例,使用获得环保认证的木材、纸张和印刷品、高能效设备,购买有机和可持续生产的产品和供给;将更多地采购本地产品,尽力降低运输产生的环境影响;将在建造和主要的翻修工程中应用统一的绿色建筑标准。
7,风俗习惯问题
高盛在与当地土著居民开展碳金融业务时,遇到一些身份和文化风俗的问题。土著人对影响他们在历史上一贯拥有、占领或使用的土地和领土的问题具有强烈的抵制意愿。必须经过充分知情的自由协商之后,在合适的情况下,才能开展业务。
8.碳金融体系的构建问题
如何重构世界金融体系,取决于各方面的力量。金融市场有资本、货币、黄金、保险市场、外汇等,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例如金融行为、主体买卖行为、各国政策、文化背景、分俗习惯以及心态和投资者素质。要想构建碳金融业务创新,必须设计出一套符合各国实际的、能够吸引投资者积极参与的金融市场。而目前股票市场是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很难快速从传统市场转移到新型的碳金融市场。
图2 我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走势图
我国资本市场碳金融的实践及制度安排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碳排放交易的巨大潜力。由于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项目的成本比发达国家低,发达国家愿意提供资金、技术给发展中国家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达到双方共赢的目标,因此,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未来将在全球碳金融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地位。我国券商应借鉴国际投行的经验,积极行动起来,开展碳金融业务。
1.大力发展碳金融市场的投资咨询和培训业务
由于碳金融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国内企业对各种碳金融业务经验较少,处于不利的地位;目前中国缺少这方面的中介服务,券商可从提供碳金融咨询业务中获取不菲的佣金收入。券商可以举办暑期培训班,培训大学生对碳金融的基础知识,或者建立碳金融资格考试制度等。
2.积极储备碳金融人才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问题是关系券商业务兴旺发达的关键问题,也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由于碳金融业务的推出必须有一套规范的碳金融体系,作为券商应该尽快加大对碳金融人才的培养。积极与国外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投行合作,建设自己的人才队伍。
3.积极开展低碳企业的上市融资,抢占碳金融话语权
由于中国证券市场上市的名额有限,按照正常发行审批速度,很多有潜力的低碳企业错过发展机会。因此,券商应该积极为那些低碳企业公开发行和上市建立“绿色通道”。选出一批发展潜力大、成长好的企业,去国外市场上市,尽快提高碳金融领域中的竞争能力和中国碳金融的话语权。
4.兼并重组碳金融业务
中国有很多节能减排项目,但由于缺乏碳交易意识和认识,没有真正发挥碳及其衍生产品的价值。虽然已有北京和上海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开展业务,但仅仅局限于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交易产品和能源效率交易产品等非标准化的交易合约,与欧美真正意义上的碳交易市场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券商可积极兼并重组组建一个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与欧美竞争。等碳金融业务成熟以后可以率先走出国门,占据世界的碳金融话语权。
5.发行承销碳债券,开拓固定收益业务的新空间
由表1和图2中可以看出碳排放量与GDP相关系数高度相关,碳排比与GDP显著相关。这表明中国碳债券的市场潜力很大,碳债券的发行将丰富中国债券品种,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还有利于券商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碳债券是券商未来业务的制高点。市场成熟以后券商可发展碳债券期货、混合债券期货,还可以发展期权产品,最终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品种和风险对冲工具,促进我国碳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地发展。
6.抢占低碳经济板块,促进自营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的稳定发展
证券公司重点可关注低碳经济板块,例如环保行业、节能减排行业、清洁能源行业,尤其是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水电、核电等。
结论与建议
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未来碳金融业务利润巨大,应该抓住机遇,积极面对,大力发展碳金融。我国券商更应借鉴国际投行的经验,积极行动起来,进行碳金融业务的创新,包括大力发展碳金融市场的投资咨询和培训业务,积极储备碳金融人才,积极开展低碳企业的上市融资,抢占碳金融话语权,兼并重组碳金融业务,发行承销碳债券,开拓固定收益业务的新空间,以及积极布局低碳经济板块等。开拓创新碳金融业务,可为券商业务营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丰富证券市场的产品结构,给券商带来新的盈利模式,增强其抗风险的能力,促进我国证券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
但是,券商碳金融业务的创新,有赖于碳金融环境的改善。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积极推广碳金融知识。碳金融未来无法预知,目前金融体系、法规等均不利于碳金融发展。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券商应该与高校合作构建碳金融专业或课程,在本科生中开设碳金融业务相关的课程;在高校中举办碳金融知识培训,举办各种类型的碳金融资格考试。加强碳金融知识的宣传推广。积极加强跨国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力争国家在碳金融领域的利益最大化。
二是建立碳金融创新体系机制。碳金融业务才刚刚起步,尽管中国发展碳金融的环境并未成熟,但是,的确有一批公司在碳金融领域起到了创新模范作用。政府应对这批优秀的碳金融企业给予奖励或者政策优惠,打造碳金融业务龙头企业,突破金融发展的“瓶颈”。
三是建立中国碳资产交易平台。借鉴股票交易平台,推动碳资产交易平台的建立,创造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碳交易市场。
四是培育碳金融公司。以券商为主,中小企业为辅,鼓励专业性的中小企业、券商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到碳金融业务中,探索我国碳金融业务发展的新模式,促进我国低碳经济高新技术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