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 山西阳泉;2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信通公司 山西太原)
摘要:为了适应国家和电网发展的需要,并为广大电网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电力企业有必要提出一系列新的电网管理模式。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其符合国家电力企业建设智能化电网的目标。文章主要对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
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主要是基于监控对变电运行管理的创新,这种管理模式更符合国家电力企业建设职能电网的目标。因此,电力企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确保电力安全运行和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实行集约化、精益化管理,调整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积极采用电力系统自动化先进技术,对电网的生产运行实行调控一体化管理,以满足国家电网发展的需求,提高电网管理和运行的效率。
1传统电网调度运行工作模式的弊端
以单相接地故障为例,传统调度+集控中心处理故障的流程表现为:①单相接地故障发生-②调控人员发现故障-③通过遥控操作查找故障位置-④调控人员向运维人员发出故障维修信号-⑤运维人员对故障进行处理-⑥故障消除后向调控人员汇报-⑦故障线路恢复正常。通过对该流程进行分析,和调控人员存在密切关联的环节包括①③④⑥⑦,即传统的调度运行模式的调控人员发现接地故障之后,对故障信号进行汇报,然后按照调度指令拉和出线开关,以确定故障线路的位置,再通知运维人员对故障进行处理,运维人员将故障消除之后还需要向调控人员汇报,然后由调控人员恢复故障线路的正常供电,以某10kV线路为例,该线路发生接地故障处理各个环节的时间统计表现为:故障线路查找,耗时5分钟,累积时间5分钟,累积时间占比为45.5%;发现故障信号,耗时4分钟,累积时间为9分钟,累积时间占比为81.8%;遥控恢复故障线路运行,耗时1分钟,累积时间为10分钟,累积时间占比为90.9%;运维人员解决故障,耗时0.5分钟,累积时间为10.5分钟,累积时间占比为95.5%;故障消除后向调控人员汇报,耗时0.5分钟,累积时间11分钟,累积时间占比100%。由此可见,查找故障线路耗时5分钟,发现故障信号耗时4分钟,两者的累积时间占比超过80%,这是导致故障耗时较长的主要原因,而电网调控一体化管在电网运行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则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2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现状
在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下,调控中心与运维操作站采用监控与调度合一,按作业半径设若干运维操作站,变电站无人值班,调控中心采取全天候值班,运维操作站采取少人值班模式。调度下达的预令直接到运维操作站,正令直接到变电站。调控人员负责变电站设备调控、远程遥控指挥等方面的工作,运维人员承担变电站设备事故处理以及抢修、检修、现场操作、消缺等方面的工作。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扩大了调控维护管理的范围,可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设备运行信息,缩短了故障处理时间,有效提高了电网调度的经济性和可靠性,也大大提高了人力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率。通过先进的调度运行监控系统,其调控中心应具有监测分析、信息发布、遥控校验与操作、数据分流分区处理、故障动态分析判断等功能。基于传统运行模式,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时,融合了电网调度和运行监控业务,构建了组织合理、资源集约融合、业务流程清晰、运转协同高效的管理和技术体系,有效减少了电网运行管理的中间环节,缩短了电网调度的同常业务流程,加强了电网的应急能力。
3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结构
3.1组织结构
电网调度一体化组织结构设计的关键就在于职责的具体划分,一般情况下,电力操作人员可以将系统分成两部分的职能,通过这两部分的职能能够使得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效率变得越来越高。第一个职能就是电网调度中心监管职能。电力系统中有很多变电站,而且还有对变电站进行控制的阀门,如果这些阀门处于失控状态下,那么电力系统就会根据电力数据的变化以及变电站运行状态的变化对其进行倒闸操作,防止电网系统出现运行故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个职能就是电网系统中的运维管理系统,其会根据天气变化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进行频率性状态监督,可以发现电网系统中存在的一些电力故障,并且以指令的形式发给电力操作人员,让电力操作人员和对这些电力故障进行及时的处理。由此可见,对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电网系统的运行效率,对我国电网行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2调控中心的岗位结构
在电力调度的管理中心处,对人员岗位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现代化的电网调控中心是根据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对其进行岗位分配,这样的人员岗位分配方法可以使得操作人员工作的针对性更高,能够有效的使得电网系统的整体运行状态趋于稳定化。一般情况下,电网调度中心岗位有站长和控制中心主任,这两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主要就是对电网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处理,然后把处理之后的数据传输给下一层具体的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对这些电网信息进行严谨性的排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身专业技能对这些问题进行高效处理;同时操作人员也会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有力的监管,对配电网的运行方式进行确认,从而更好的带动电网系统的高效运行。
4.完善电网调控一体化的主要措施
4.1完善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组织机构
在实施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中,专门、完善的组织机构对于电网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根据当前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电网调控管理的实际特点,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组织机构进行优化和配置。首先,要按照职责和任何,设置相应的电网调控运行管理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规范相应的管理行为,提高一体化水平。同时,还可以设置相应的电网调控和管理目标,制定工作内容、准则,并将其严格在管控中进行落实。再有,对组织形式的落实也非常重要,可以将运行管理体系划分为若干基本管理单位,按照 不同的调控管理职责,每个管理单位要设置不同的分工,合理安排组织的层次,以进一步提升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水平。
4.2完善实施调控一体化运行的管理方案
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应坚持安全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科学性 与系统性相结合、适用性与标准化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制定实施方案。调控一体 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是一项综合化、系统化、专业化、复杂化和过程化的过程,涉及的部门单位、人员、设备较多,因此实施过程中面临多项风险,电力部门在推行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之前,应做好整体规划和详细计划,按照一定的计划分步实施。一般可将实施过程分为过渡阶段、实施初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过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构建适合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技术支持体系,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优化工作流程,编写规章制度。这一阶段所需时间为2-3年;实施初期主要是对运行管理组织机构进行调整,深化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范畴 和责任,这一阶段需要4-5年的时间;实施成熟期则是全面实现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阶段。
5结束语
基于调控一体化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大大提升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促进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向高效化、智能化以及规范化方向发展。随着智能变电站的深入运用与普及,智能变电站在运行与管理中的问题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也应当在工作中熟练掌握智能变电站运行与维护管理的重要技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运行管理水平,保证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华宝桦.关于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0):166.
[2]姚远.探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1:57.
[3]陆文武,黄尚前.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探析[J].广西水利水电,2016(06):43-45.
[4]胡若一.关于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J].电子测试,2016(22):65+72.
论文作者:高鹏1,闫科峰2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4
标签:电网论文; 故障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人员论文; 变电站论文; 操作论文; 时间论文; 《河南电力》2018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