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及其发展与中国宏观经济趋势_中国股市论文

中国股票市场及其发展与中国宏观经济趋势_中国股市论文

中国股市及其发展与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走势论文,股市论文,中国宏观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中国的传统牛年开始了它的跑步前进过程。目前,民众中议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股市。如果把人们议论的问题归纳一下,大概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1997年以及未来中国股市将会怎样?这是国内外各界(包括政府管理部门)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第二,今年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中国股市的走势如何?这则是过去已经参与到中国股市中来并且陷得很深的股民和现在才想到要不要参与炒股的多数民众更关心的一个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未来股市发展与如何认识中国当前股市及其走势是两个互不相同又紧密联系的问题。关于后一个问题,去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的《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一文,曾经做过较为深入的分析。文章所做的分析对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当时中国股市有着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人们至今仍然记忆尤新的。因此,对于那篇文章中已经论及的内容,这里似无必要再予重复。本文试图从一个宏观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者和股票市场观察家角度,就以上提及的两个问题谈如下几点看法。

一、分析中国当前股市及其发展,不能不考虑中国整个市场经济建设实际

中国股市是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现人市场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发达的金融市场支配着庞大的商品物资市场,复杂的投资活动支配着人们的生产经营与消费活动。中国既然已经选择并走上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那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违背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一般规律。例如,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民众和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中国的企业改革必须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基本目标,而这个目标的一个基本实现形式就是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和实行股份制。这是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公司制和股份制能够有效运行一个基本前提则是明晰的产权关系及其有效交易。这就少不了股市。虽然不能说没有股市就没有产权流动,但是,要保证产权有效流动与重组就必须有股市。这就是说,股市实际上已经成了中国整个市场经济建设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分析中国股市及其未来发展,就不能不考虑中国整个市场经济建设的实际。要正确把握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脉搏,就不能不首先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金融市场和投资市场所具有的支配与主导作用。当然,在具体经济实践和政策实践中,我们采取逆向思维、甚至逆向操作,有时也是可以的、并且很可能是更奏效的。但是要明确,这不过是一种短期性的思维方式和政策操作策略。从长期来看,由于人们行为遵循的是最一般的经济规律,因此,在具体政策操作上也应当严格按照一般规律来行事。总之,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离不开金融市场和投资市场以及产权交易市场,中国的股市是中国金融市场、投资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中国股市、把握中国股市的命运、认识中国股市的未来走势,就不能不考虑中国整个市场经济建设的实际。

二、分析中国当前股市及其发展,还必须考虑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

根据国际上公认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及其提出的大国模型一般标准,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起飞阶段。对于中国来说,处在这样一个阶段是我们几代人努力奋斗,不断争取的一个结果,来之不易。我们只能特别珍惜它,并研究与这一发展阶段密切联系的客观经济规律,以便严格遵循这些规律有效地行为,推动整个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顺利、有效、高速发展。如果不是这样,而是相反,我们努力奋斗所争取的中国国民经济的应有发展就可能被贻误,中国与发达国家以及世界平均发展水平就会继续拉大。这是任何一个中国人所不愿看到的。

然而,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一个国家要发展,就不能没有钱来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钱从哪来?除了企业自身积累以外,一是从财政那儿来。财政可以拿出一部分钱做投资用。但是,近年来我国财政并不宽裕,因而,实际上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支持经济建设。其次是从银行那儿借。但问题是,既然要从银行那儿借,就不能没有代价,白拿、白用,另外银行的钱也不可能无限供给。银行向外放贷,既要受自身准备金多少及其实际支付能力的限制,又要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限制。再次是从外国人手里取,包括借债和引资。然而,举借外债并能够借到足够多的外债,实际上不是一件易事。至于吸引外国资本来华投资,我们已经实践了近20年,虽然收到了巨大成效,便要明确的一个基本点是,中国的事情最终还是要由中国人来办,对外国资本过于依赖,甚至受制于外国资本,对于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来说,最终是不会那么轻松的。因此,在这种资金的运用上,那种不考虑中国产业发展重点与发展政策的盲目引进,在本质上都是低效率、甚至错误的。而一旦我们加进了某种考虑与选择,过去曾出现过的那种外资的大量涌入就会受到某种抑制,而从这方面来看,外来资金的来源也将会逐渐相对减少。出路何在?利用好中国人自己手中的钱!相比之下,这显然是一个明智之举。当然,中国自己人手中的钱也不可能白用。在传统体制时代,我们曾经通过“剪刀差”的方式白用过。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再想象过去那样白用,实际上已经不可能了。那么,我们应当怎么办呢?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让老百姓成为真正的投资者,他们根据自己的投资偏好进行自主投资选择,愿意怎样投资,什么时候投资和认购什么股票、认购多少股票,就什么时候投资,购自己看好的股票。所有这一切都仅仅是老百姓自己的事。风险自担,收益自得。政府的职能则主要是负责把好企业入市和上市关,严格按市场交易规则对股票市场进行调控与监管,对市场违规者进行严厉打击与惩罚。这样,中国股市的存在与发展就真正成了一件与国、与民都有利的事:老百姓进行风险投资,获得风险收益;企业出售股票,获得生产发展资金的同时也要接受股民监督与制约;政府进行市场监管,推动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总之,社会各界、各个方面各得其所,各类社会主体在利益矛盾与冲突中达到均衡,最终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这是中国股市能够长期存在与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与根据。

三、分析中国当前股市及其发展,更要考虑中国经济和政治周期的实际

我们曾于80年代末对新中国的前38年经济成长过程做过测算,测算结果是,大约是平均每隔4.75年发生一次国民经济的高涨或下跌。这就是中国国民经济成长的周期波动规律。改革开放以来的18年,中国实际上已经经历了四次周期。1996年是第四次周期的谷底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实际工作量增长12.5%,GDP增长9.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6.1%,社会总供求差率为-4.2%,均达到1992年以来的最低点,“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国家统计局:《宏观调控成效显著 优化结构势在必行——1996年经济形势及1997年展望》,《人民日报》1997年1月23日)。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有将近60%以上的企业开工不足,全国停产半停产职工达700万人以上;企业资金循环不畅,全国企业应收帐款净额达上千亿元,仅产成品库存积压占款就接近6000亿元;全国企业亏损面已达43.7%,其中38万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下降21%,而国有企业下降幅度则高达55.1%。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既有来自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经营方面的原因,还有来自管理方面的原因,更有来自产业结构方面的原因。对于上述原因,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曾给予高度重视。但是,对于来自经济周期和政治周期方面的原因,人们重视则远远不够。应当明确,虽然我们说,从1997年开始,中国将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次周期,但是,这绝不是说从1997年开始中央政府一定要全面放松宏观调控力度和全面放弃宏观紧缩政策。我们指出这一点的目的在于,不管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上是否采取紧缩政策,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轨迹将按照其自身规律,逐渐进入高涨过程。因此,在政策取向上,任何过于行政性的和缺乏灵活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操作,都将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一来,它将损害国民经济的应有成长与发展。一个审慎明智、高效有为的政府是不会这样进行政策操作的。毫无疑问,我们一定要对戴园晨先生关于中国股市要防止出现“疯牛病”的警告给予高度重视,但是,谁也不愿意看到在国民经济成长开始进入高涨期的时候中国的股市却处于“熊气”状态。因为,即使仅仅从政治周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过低的经济成长速度、过多的企业开工不足和过多的人口失业以及与其相伴随的过于低迷的“熊”性股市,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届政府来说,也不会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观察我国政府近一个时期以来的政策操作,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上述分析不难得出如下一个结论:当前中国股市及其走势一定会随着中国经济周期和政治周期进入新的一轮高涨而显示其“牛气”。这也是我们对中国股市及其发展充满信心、对1997年中国宏观经济充满信心的基本根据。

四、分析中国当前股市及其发展,也要考虑中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实际

中国经济发展的总政策,说到底就是邓小平同志曾经反复强调指出的:“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只要是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发展才是硬道理”,判断标准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之,追求有效益的快,能快就不要慢,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国仍将继续坚持的总体经济发展政策。去年国家有关部门宣布1996年中国股票发行规模将扩大为100亿元,相当于1995年的两倍,恰是一种适应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的政策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未来的股市不仅不会缩小、而且还会不断扩大。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股市本身总会经常发生涨落、甚至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涨落和较严重的问题。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未来中国股市是总体看涨、不看跌,其总体发展前景相当好。这不仅是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政策实际的判断,而且也是符合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的判断。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这也是世界各国普遍看好中国的一个基本原因所在。

毫无疑问,在中国股市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到如下两个方面的有机配合。一个方面是政府。作为一国政府、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一定要特别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是既不能因为市场上出现过几个资金大户操纵市场、几个银行机构违规拆借资金入市扰乱市场、少数券商违规透支抄市,就因咽废食,把市场统死、卡死甚至管死;二是也不能不顾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实际,甚至不惜以损害广大股民的利益为代价,任股票市场暴涨暴跌、盲目自由发展。另一方面是投资者。作为投资者的各类法人机构和居民个人,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决策,要接受历史教训,不要盲目跟风操市、上当受骗,要防止在参与股票恶炒中损害自己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要充分认识到,市场自有其内在规律,人们只能遵循规律、严格按规律办事,而不能相反。否则,结果只能是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交易中落得个一败涂地、甚至倾家荡产。

五、分析中国当前股市及其走势,需要运用技术分析方法、但不能依赖它,重点还是基本因素分析

近年来,在中国股市上虽然出现了不少赢家,但输家也大有人在。由于股票市场是一种风险较大的投资市场,特别是从短期分析角度看,这种市场首先是一种“零和博弈”市场。因此,从理论上说,在股票交易过程中输赢总体上是持平的。然而,由于现实生活中的股市要比抽象理论分析中的股市复杂得多,而且现实生活中的股市本身又是动态发展与变动的,再考虑到股份制企业的能动作用,实际生活中的股市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零和博弈”,而可能是一个“正和博弈”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入市者输赢的概率也就不一定是各占一半了。据我们的调查了解,在中国股市中,赢家和输家的分布也并不是无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输家大多集中在愿意抱住技术分析、完全相信技术分析的那一部分股民中间,且以其为根据跟风做短线、特别是做超短线的炒股者为主;赢家则基本上集中于那些注重基本因素分析、而仅仅以技术分析为参考的这一部分股民中间,这部分股民则大都较少跟风、且以做中长线投资为主。常常会听到某某做短线炒股发了大财的传闻,但发大财后又被套进去、眼看到手的钱得而复失的,也为数颇多。这就是说,对于广大股民来说,入市交易不能不懂股票市场技术分析理论与技术,但是,如果谁要是以为掌握了技术分析方法,就一定能够在中国股市上驰骋不败,那就大错特错了。实践证明,技术分析仅仅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一个参照,基本因素分析才是投资者稳操胜券的一个基本前提。否则,就不会有所谓“中国股票政策市”之说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参与股市交易既要懂得股票理论和股市技术分析,也要懂得经济理论、特别是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对于广大股民来说,关心国内外大事,学会进行宏观经济分析,通过科学地分析市场和理性地进行市场操作,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对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尽可能地减少对股票市场的不适当的人为干预,注重和主要运用市场和法制办法管理市场,则具有更为重要的实践意义。相信今后中国股市一定会朝着这样一个方向继续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股市还仍然是一个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的市场经济成份。虽然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它已经成长为中国市场经济特别是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无论是从政府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角度看,还是从投资者参与股市的角度看,或是从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筹资的角度看,中国股市都还有一个继续努力坚持中央提出的“法制、监管、自律、规范”八字方针和继续鼓励广大民众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市场的问题。同中国经济总体看好一样,中国的股市总体上也长期看好。从1997年上半年开始,中国政府通过继续采取较为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推动股票市场在规范中有序成长与平稳发展,是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就此而言,对中国股票市场建设的任何盲目乐观或消极悲观都是没有根据的。

标签:;  ;  ;  ;  ;  ;  ;  ;  

中国股票市场及其发展与中国宏观经济趋势_中国股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