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性格意志魅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志论文,性格论文,魅力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是当今中国颇具世界影响的人物,他既以“三起三落”的传奇经历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更以其二十世纪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身份闪耀着夺目的光彩。我们要研究分析邓小平伟大而传奇的一生,不能不把眼光投向他那极富魅力的性格意志特征。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构成的心理面貌的一个突出方面;而意志则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们制约着人在面对现实生活时的行为方式和心理表现。
一
邓小平传奇般的人生和取得的卓越成就,与他个人鲜明的性格意志特征是分不开的。邓小平的性格意志尚未见到专门研究,但说法确是多种多样的:有人把实事求是归纳为邓小平的性格;有人说沉稳老练、少言寡语就是邓小平的性格;还有人说胸怀坦荡、坚定果断、永不服输、百折不屈是邓小平的性格。小平同志的女儿邓榕也说:“我父亲为人性格内向,沉稳寡言,50多年的革命生涯,使他养成了临危不惧,遇事不亢的作风,特别是在对待个人命运上相当达观。”〔1 〕这些说法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描述了邓小平的性格,但要完整地揭示邓小平的性格意志特征,笔者认为可归纳为“敢”、“稳”、“忍”、“坚”这四个字。
“敢”,是邓小平最突出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为敢作敢为,敢做敢当,敢想敢说,勇敢无敌。
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邓小平从小就胆识过人,不怕鬼,不信邪。在他的家乡就流传着邓小平从小不怕鬼神,敢攀神道碑的故事。据说,在广安县协兴乡,有清朝嘉庆年间朝廷为表彰两名广安籍高官邓时敏和郑人庆的功绩碑,由于乡民把这俩人神化、仙化,对这两块朝廷赐造的神道碑十分敬畏,人们都不敢去碰它、摸他,免得招灾惹祸。但有一次邓小平和小伙伴们玩耍到这里时,他偏偏不信邪,率先爬上去,并对伙伴们说:“一个石头打的乌龟有那么大的本事,我不信,你们不敢爬,我先试试”。还说:“惹祸就惹祸,看它怎么奈何我。就要看看他有多大本事。”〔2〕这充分体现了邓小平从小就天不怕、地不怕, 不怕鬼、不信邪的大胆精神。
别人不敢碰的事,他敢碰。由于历史等原因,我们党内曾一度形成了“一言堂”的局面,邓小平是党内少数敢于抵制这种局面的高层领导人之一。1980年意大利记者奥琳娜·法拉奇问邓小平:“据说毛主席经常抱怨你不太听他的话,不喜欢你,这是否是真的?”邓小平回答:“毛主席说我不听他的话是有过的。”〔3〕事实上也是如此。 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毛泽东讲全国形势是大好不是小好,到处都是莺歌燕舞,邓小平却说:“问题堆积如山,积重难返。”毛泽东讲:“革命委员会好。”邓小平却说那是“软、懒、散”的班子。
在“文革”中,“四人帮”帮派体系盘概根错节,肆虐大地,谁触怒了“四人帮”,谁就会遭到灭顶之灾,谁能不怕呢?但邓小平就是不怕,他就曾多次与别人不敢碰的江青面对面地交锋。1975年,在邓小平主持召开的批评“四人帮”几年来搞的“第十一次路线斗争”,“批林批孔又批走后门和反经验主义”的政治局会议上,邓小平就当场质问江青等“四人帮”:“倒是要提一个问题,为什么钻出了这三件事?倒是要问一问,这是为什么?对于这些事情,不讲明白,没有好处,没有什么过头的”〔4〕这使一向颐指气使、专横跋扈、 不可一世的江青向毛泽东和政治局上交了一份难得的书面检查,后来邓小平又同“四人帮”进行了多次交锋,狠狠打击了“四人帮”的嚣张气焰。
邓小平不仅敢做敢为,大胆地去摸“老虎屁股”,比如他说:“管你是谁,六十岁的老虎屁股也好,四十岁的老虎也好,二十岁的老虎也好,都得摸。”〔5〕而且还号召人们消除头脑中的“怕”字, 勇敢地抵制极左思潮。他反复要求干部“敢”字当头,“对坚持闹派性的人,该调的就调,该批的就批,该斗的就斗,不能慢吞吞的总是等待。”〔6〕他要老干部横下一条心,拼老命,敢字当头, 无非是第二次被打倒,不要怕第二次被打倒,把工作做好了,打倒了也不要紧,也是个贡献。
邓小平敢做敢为的性格还表现在他敢于试验,不怕冒风险。邓小平认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老祖宗没有给我们现成的答案,前人也没有成功的实践,我们自己也没有经验,因此就需要试验,是一个大胆的试验,一个重大的试验,一个伟大的试验,从世界角度来讲,也是一个大试验。1979年在谈到建立经济特区的问题时,他说:“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敢于试验,杀出一条血路来。”1985年他又说:“办经济特区,要有勇气,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搞成功是我们的愿望,不成功也是一个经验嘛。”〔7〕1992 年在南巡谈话中他再次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8〕表现出了非凡的胆略和勇气。
试验,就要冒风险,就要承担责任,邓小平敢做敢当,是敢于负责的。这表现为一方面他勇于承担责任。“文革”中他因同意向学校派工作组而被批斗时说:“这件事少奇方面有责任,我也有责任。”〔9 〕在评价毛泽东的功与过,谈到毛泽东犯错误与其他中央负责同志的关系问题时。邓小平说:“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中央许多同志都有错误。”〔10〕1975年他重新主持中央工作,进行全国整顿时,针对一些干部“只敢抓革命,不敢抓生产”现象,他激励大家“敢”字当头,不要怕,错了责任由他承担。
敢于直言,敢想敢说,大胆创新,也是小平同志敢做敢为性格的鲜明体现。他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既有高度的理论素养,又有开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新境界的勇气。他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动脑,不迷信,不盲从。他勇敢地纠正了毛泽东“以阶级斗争为钢”的错误理论,提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他敢于闯“禁区”,敢想敢说,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等诸多新的论断;他以非凡的政治勇气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这种敢字当头的性格意志特征,使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就以勇敢无敌著称;使他在“文革”动乱年代,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不怕丢“乌纱帽”;使他在改革开放年代,敢于创新,敢于探索,勇于建设,大胆纠正“左”的错误,高瞻远瞩地为20世纪中国规划了跨世纪崭新的宏伟蓝图,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为中华民族的再次腾飞创立了卓越的历史功勋!
“稳”,是邓小平性格意志的另一显著特征,具体表现为遇事不乱,含怒不激,沉稳老练,泰然自若。
1976年春,在邓小平又一次遭到批判,他对一位去看望他的省委领导说,我是聋子不怕响雷打,死猪不怕滚水烫。这鲜明地体现了他遇事不怒或含怒不激、不屈侮辱而又忍辱负重的性格意志。在邓小平身上,很少看到他有“拍桌子”、“摔帽子”、“大发雷霆”、“火冒三丈”等等之类的情感爆发。在被打倒身处逆境时,对来自方方面面的粗暴无理训斥、政治谩骂和讽刺挖苦甚至陷害中伤,他不是不屑一顾、置若罔闻,就是一笑了之。
遇事不怒,含怒不激,使邓小平无论面对什么事都能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都能进行理智的思考,不心血来潮,不感情用事,“无论遇喜遇悲都极不轻率地形于颜色。”〔11〕具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克制力。正是靠这种自我约束力克制力,1960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全世界共产党、工人党会议上,邓小平稳健持重,坦坦荡荡,有理有利有节地把脾气暴躁、轻浮狂妄的赫鲁晓夫反驳得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坚定地捍卫了中共的原则立场,胜利地完成了党中央和毛主席交给的任务。在1989年和1991年国内动乱、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运黑云压城的情况下,邓小平镇定自若,他告诫人们要“冷静观察,站稳阵脚,沉着应付”,冷静地认为“这场风波迟早要来,这是国际的大气候和中国自己的小气候决定了的,是一定要来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不过是迟早的问题,大小的问题。”〔12〕一针见血地指出“事情一爆发出来,就很明确,他们的根本口号主要是两个,一是要打倒共产党,一是要推翻社会主义制度,他们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完全西方附庸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13〕并据此采取措施,迅速稳定了局势,再一次挽救了党、挽救了社会主义。在动乱刚平息后,他又及时明确指出要坚持改革开放,决不迁就于一时的事变而动摇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这种大气和定气,表现出战略家的稳重、坚定和沉着,展示了一个革命政治家的卓越风采。
“忍”,就是坚韧不拔的容忍力,这也是邓小平性格意志的显著特征。
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在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里是独一无二的,凭什么“三落”了还能“三起”?这与小平同志所具有坚韧不拔的容忍力和刚毅顽强的坚持力是分不开的,没有对“三落”的忍受和坚持,就没有“三起”的再现。“聋子不怕响雷打,死猪不怕滚水烫”是他对自己容忍力和坚持力的生动描述。
邓小平的容忍力,突出表现为不怕失败,不怕困难,不怕别人的打击和非议。他认为事业上的一分成就,一分成功,常常是用九分失败换来的,科学技术上“无数的事实说明,只有把全副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才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14〕在他“三落”的经历中,所承受的非议和打击是常人难以承受的,但他都以坚韧不拔的容忍力挺过来了。
“坚”,就是刚毅顽强的坚持力。邓小平的坚持力,突出表现为把已经作出的决定或计划贯彻到底,克服一切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实际情况就是“说了就做,讲了就抓,一抓到底,不见成效不收兵”,他对认准了的事情从不轻易改变决心,而是持之以恒地抓到底。文革十年,教育科技战线成为重灾区,问题重重,困难巨大。面对这种情况,邓小平主动向中央提出,由他来抓教育科技工作。他说:“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教育要狠狠地抓一下,一直抓他十年八年。我是要一直抓下去的。”〔15〕邓小平的坚持力不仅表现在抓具体工作方面,还表现在遇到重重困难时,他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在“89年动乱”之后,面对国际国内风云变幻,他强调一定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政策不变,几十年不变,一直要讲到底”,“要继续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连语言都不变。十三大政治报告是经过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一个字都不能动。”〔16〕92年南巡谈话,又再次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17〕谁动了,谁变了,只能是死路一条。
二
邓小平的性格意志特征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它具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和巨大魅力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邓小平是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信念起,在任何政治风浪前,他都坚定不移、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没有动摇过。1926年,邓小平对在去苏联学习之前加入共产主义革命行列有一个小结,他说:“生活的痛苦,资本家的走狗——工头的辱骂,使我直接的和间接的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最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有感觉,然以生活浪漫之故,不能有个深刻的觉悟。其后,一方面接受了一点关于社会主义尤其共产主义的知识,一方面又受了已觉悟分子的宣传,同时加上切身已受的痛苦,于是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总上所说,我从来就未受过其他思想的侵入,一直就是相信共产主义的。”〔18〕1986年9月2日,邓小平在接受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电视采访时说:“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19〕在89年政治风波和91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不少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心发生动摇,可邓小平却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要惊惶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有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20〕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社会历史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某种暂时的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21〕。显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心和气魄。
信念永恒,乐观进取,是邓小平能够在政治舞台上愈挫愈辉煌,遇挫不屈,经受住“三起三落”考验的根本所在。邓小平正是由于有坚定的信念,才使他每当身处逆境的时候,从不消极沉沦,总是不断从这种伟大信念中吸取力量,战胜挫折。邓小平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是一种动力,他曾对人说:“天塌下来不要紧,有人顶着。我是三上三下的人,对什么问题都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的信念总会实现。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念,我是活不到今天的。”〔22〕他还对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说:“我之所以能经受住如此多的打击,是因为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从不失望。因为我知道,政治犹如大海的波浪,人在上面时而上,时而下。”〔23〕
第二,丰富的社会实践斗争经验。邓小平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十六岁远离故土,漂洋过海去西方寻求实现理想之路,十八岁便矢志于共产主义理想和救国救民大业。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作过地下工作,作过军事指挥官,作过政府要员,作过党的重要领导人。中国的历史长卷,有一页与他的名字紧密相连。”〔24〕另外,他也领导过财经教育等工作。意志往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而实践活动使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并在克服困难中成长,它是培养意志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如此丰富的实践经历,对他性格意志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给他提供了一个从多方面充分展现自我魅力的广阔舞台。
例如,邓小平丰富的战争实践就对他养成勇敢、沉稳、坚韧的性格意志起了重要作用。他戎马生涯,从起兵百色到万里长征,从领兵太行到淮海决战,从挺进西南到进军西藏,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经历了无数次战斗、战役。这是最需要勇敢的领域,也是最容易引起人们豪迈激情的领域,但是战争又要求人们必须善于控制激情的爆发,做到急而能安,始终沉着冷静地考虑问题,掌握战场主动权。战争也需要坚韧,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说:“胜利就在于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邓小平是深明这些道理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刘邓”大军才名震天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第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邓小平做人的一条原则,他无论对人还是对事,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无论是指挥打仗还是指导建设,无论观察事物还是处理问题都始终遵循这一原则。他曾多次说过“我是实事求是派”,〔25〕还说“我就是相信毛主席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也靠这个。”〔26〕
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不是盲目的,而是有其哲学理论基础的。他认为,在人类思想史上,是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把唯物论辩证法结合起来,创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所倡导的实事求是,既深刻地体现着唯物论,又深刻地体现着辩证法,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因此他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这是唯物主义”〔27〕,“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28〕
在新时期,邓小平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了更加具体的发挥。他认为,实事求是,就是不迷信,不盲从,不机械;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有“左”反“左”,有“右”反“右”;就是解放思想,换个脑筋……
正是邓小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准则,才使他能够对许多事物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使他能够在再大的困难面前都表现出刚毅顽强的坚持力和沉稳老练的约束力和克制力。
总之,邓小平正是以他敢字当头的精神,沉稳老练的约束力克制力,坚韧不拔的容忍力,刚毅顽强的坚持力,形成了巨大的性格意志魅力,形成了办事、工作的巨大魅力,成就为一代伟人!*
注:
〔1〕〔9〕〔23〕《邓小平谈邓小平》陈继安著,第168、171、67页。
〔2〕〔4〕〔22〕〔26〕《邓小平的历程》刘金田著,第7、180、284、410页。
〔3〕〔5〕〔6〕〔10〕〔14〕〔15〕〔27〕〔28〕《邓小平文选》第二卷:347、35、9、296、94、68、70、114、143页。
〔7〕〔8〕〔12〕〔13〕〔16〕〔17〕〔19〕〔20〕〔21〕〔2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30、372、302、303、296、370、371、173、382、383、209、249页。
〔11〕〔18〕〔24〕《我的父亲邓小平》毛毛著,第321、112、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