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进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_小麦论文

从引进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_小麦论文

走出小麦引种的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麦论文,误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农民们普遍认识到引进良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但由于条件所限,有些农民对小麦品种了解不够,在品种选择上容易走入误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误区之一:不看审定与否,片面追求新奇品种,一些单位和个人常将刚培育出的品系以新品种的名义对外宣传,有的甚至将已被淘汰的品系也冠以“新品种”或“奇特品种”大量推销。前几年部分农民引种“德国吨麦”、“超大穗小麦”全部冻死绝产就是一例。走出这一误区的对策是,要购买通过审(认)定的品种。绝不盲目购买“奇特品种”。对未经审定的品系只能作搭配试种,不可作当家品种。

误区之二:不看适应范围,盲目引进大穗品种。大穗型小麦一般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但并不是说种植大穗型就能高产。任何小麦品种都有其地域性,外地的小麦品种不一定适应本地的种植条件。走出这一误区的对策是,根据当地生产、生态条件,严格审查品种的适应范围。引进外地品种,要先试验后推广。

误区之三:不看籽粒品质,盲目选择高产品种。小麦籽粒品质直接影响面粉及食品加工,劣质小麦既影响食品,也不好卖。走出这一误区的对策是,根据种子部门推荐,综合考虑产量水平和籽粒品质,选用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

误区之四:不看地力条件,片面追求高肥品种。有人认为高水肥品种必然是高产品种,其实不然,高肥水品种只有种在高肥水地块才能发挥增产潜力,如果在中低产田种植,往往表现早衰,不但不能高产,反而会减产。同样,中肥水或旱地品种也不能在高肥水地种植。走出这一误区的对策是,根据地力条件,选用与产量水平相适应的品种。

标签:;  ;  ;  ;  

从引进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