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撒混播轻简化丰产栽培技术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栽培技术论文,小麦论文,要点论文,撒混播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麦丰产栽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获得高产丰产。在种植过程中,要兼顾产量和效益,经过多年试验,小麦撒播轻简化栽培技术是一项较为简单高效的栽培模式,其核心是最大程度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投入,以获取最大收益,并且易于操作实施。笔者在2012~2015年进行了小面积生产试验示范,平均亩产550千克以上(近4年的产量分别为490千克、525千克、570千克、600千克),每亩收益8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小麦撒播轻简化丰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种植效益分析 1.投入情况 整地80元/亩(每亩旋耕50元+耙地30元),化肥164元/亩(每亩施30千克三元复合肥96元+10千克二铵38元+15千克尿素30元),良种56元/亩(每亩撒20千克、每千克2.8元),除草剂20元/亩(2次、每次10元),杀虫剂20元/亩(4次、每次5元),杀菌剂15元/亩(3次、每次5元),收获50元/亩,劳动用工100元/亩(2个工、每个工50元),粮食运送10元/亩,异常灾害保险3元/亩。总投入518元。 2.收入情况 粮食收入为1265元/亩(每亩收550千克、每千克2.3元),国家在种粮方面的财政补贴:小麦良种及农资综合补贴125元/亩,小麦“一喷三防”农药补贴5元/亩。总收入1395元。 3.效益情况 扣除518元的支出,每亩纯收益为877元。 二、种植地概况 小麦生产示范地点为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泥沟镇贺庄村,面积2.8亩,偏砂性土质,从2011年开始实施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1.1%,碱解氮含量120毫克/千克,速效磷含量50毫克/千克,速效钾含量92毫克/千克,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基本充足,光热资源充足,冬季常出现暖冬天气。 三、购买良种 实施国家良种政策,优先选择农技部门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种植的品种为济麦22和良星77,按照1:1重量进行混撒播,种子已进行包衣,这两个品种均抗倒伏、产量稳定、丰产、抗病性良好、综合性状表现优良。 四、精细撒播 结合实际,玉米收获后结合墒情进行撒播,一般在10月上旬,每亩撒入良种20千克(济麦22、良星77各10千克),一定要控制好重量,最好用电子秤以亩为单位称量好备撒,种子分2次撒完(第一次撒2/3~3/4,第二次将剩余的种子全部撒完),最好将地分成2~3个小块,以利于种子撒施均匀,提高出苗质量。 五、合理施肥 由于秸秆还田的大力实施,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结合土壤肥力情况,每亩施入三元复合肥(15-15-15)30千克+二铵10千克+尿素10千克,将这三种肥料均匀撒施于地表,春节前后酌情施入尿素5千克,太早易造成冬季旺长、太晚易造成小麦熟期推迟,遇到干热风造成死亡减产。 六、简化整地 种肥施完后,利用足够马力的旋耕机进行旋耕,深度控制在18~20厘米,保证小麦出苗。旋耕具有易于操作、成本低廉等优点。 2.耙耢、镇压 旋耕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进行耙地,耙2~3遍较为合理。要尽量选用小马力(约20马力)的机械进行耙地,防止地被压实、不利出苗。耙耢可破碎土垡,疏松土表,平整地面,踏实耕层,上松下实,减少蒸发,抗旱保墒;镇压有压实土壤、压实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当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提高土壤耕层水分含量,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促进根系及时下扎到深层土壤中(深层土壤水分含量高且稳定,即使上层土壤干旱,根系也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到水分),提高麦苗的抗旱能力,使麦苗整齐健壮。 七、结合天气适量浇水 亩产500~600千克的小麦亩耗水量为350~450小麦混播高产栽培技术要点_小麦论文
小麦混播高产栽培技术要点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