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库藏书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文库论文,藏书论文,对策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情报工作论坛 原生文献专栏(第60期)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书报资料中心联合主办
我国高校图书馆文库始建于1987年,他的创建填补了我国高校图书馆专门收藏本校的以及与本校有关的出版物和学术文献这一特藏空白。经历了17年的探索与发展,各校文库的收藏都程度不同地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共识了高校文库建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验证了高校文库的特殊功能与价值。但由于高校文库藏书建设的各环节缺乏规范性,各校文库在征集工作的具体操作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收藏难这一具有共性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各校文库的藏书建设,影响和制约着高校文库其他工作的开展,欲要做到全面、及时地收藏就更难。基于国家教委1987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所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机构……”,“……注意收藏本校的出版物和本校著者的学术文献。”和200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所规定:“保证重要文献和特色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注意收藏本校的以及与本校有关的出版物和学术文献”。高校文库的特藏建设应具有特定的收藏对象、收藏范围和与之相适应的收藏渠道。本文拟结合高校文库特藏建设的实践,就高校文库的收藏对象、收藏范围、收藏渠道三方面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进行探析。
1 收藏对象
1.1 现状
目前高校文库的征集对象就《规程》中所指本校著者而言,有的定位于本校在校工作、学习的师生和曾经在校工作、学习过的校友;有的定位手本校在校教师和校友;有的定位于本校在校教职员工和校友;有的定位于本校在校教职员工和校友,同时社会各方所有向文库的赠书、本校在校教职员工和校友向文库赠送的所有个人藏书均纳入文库收藏,这其中包括了社会各方所有向文库赠书的赠书者、本校在校教职员工和校友向文库赠送个人藏书的所有著者。就本校出版物的出版部门而言,有的定位于本校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的出版部门,有的定位则不包括本校非正式出版物的出版部门。
1.2 问题
上述高校文库征集对象的定位,反映出高校文库的征集对象没有统一而准确的定位。有的高校文库的征集对象只限于本校在校教师和校友,忽略和遗漏了本校在校教师以外的其他工作人员。这些人员每年也有大量成果产生,他们本身及其成果都是构成本校著者和本校成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有的高校文库的征集对象只限于本校在校教职员工和校友,忽略了在校学生。在校学生有的在校期间就与导师合作出书,有的甚至已独自出书,他们又是未来的校友。故在校学生也应是高校文库征集的对象之一。
有的高校文库的征集对象除本校在校教职员工和校友外,社会各方所有向文库的赠书、本校在校教职员工和校友向文库赠送的所有个人藏书均纳入文库收藏,这两种赠书的著者既含有本校著者,也含有非本校著者。故这两者都超出了本校著者的内涵,均不完全属高校文库征集的对象。
有的高校文库仅以本校正式出版物的出版部门为征集对象,而忽略和遗漏了本校非正式出版物的其他出版部门。由于非正式出版物也记载着大量与本校、本校著者、著作有关的信息。故本校非正式出版物的其他部门也应为高校文库征集对象之列。
1.3 发展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文库藏书建设需要对本校的著者和本校出版物的出版部门的含义予以准确定位,进而明确高校文库的征集对象。既然高校文库以本校著者作为征集对象,征集对象就应包括本校的所有著者,同时具有排他性。社会各方赠书中的非本校著者,本校个人赠送的本人藏书中的非本校著者,均不属本校文库的征集对象。为避免征集对象的遗漏和扩大。高校文库的征集对象从文字上要有严谨的表述,操作上要有明确的定位。概括而言,本校著者应为本校在校师生和校友。具体而言,本校在校师生应包括本校在校教员、其他工作人员和不同学历、届别的学生。校友应包括国内外曾在本校不同变迁的历史时期工作或学习过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此外,本校正式出版物的出版部门与非正式出版物的其他出版部门均属高校文库的征集对象。
2 收藏范围
2.1 现状
由于各高校文库征集对象的定位不尽相同,高校文库的征集范围也呈比较复杂的现状。以本校的正式出版著作为主要收藏品,包括中外文专著、编著、译著、教材、工具书、文集等,这是当前各高校文库的基本收藏与普遍收藏。在此基础上,对于本校主办的正式出版报刊和非正式出版报刊;与本校、本校著者、著作相关的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文献资料,如:手稿、书评、信函、照片、获奖证书、奖品、录音、录像等;本校教职员工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本校学生的毕业论文等等。少数高校文库收藏得比较齐全,有些高校文库在不同程度地部分收集。个别高校文库对于社会各方向图书馆的所有赠书、本校在校教职员工和校友向文库赠送的所有个人藏书均纳入文库收藏,这其中包括非本校著者的本人著书和本校著者非本人著书。从收藏部门的角度看,上述文献有的高校是文库在进行收藏;有的高校是图书馆的其他部门与文库分别进行收藏;有的高校是文库与档案处分工进行收藏;还有的高校是图书馆文库与档案处互不通气地各自为政地进行收藏。
2.2 问题
纵观高校文库目前的征集范围,反映出高校文库没有统一而明确的收藏范围。有的高校文库收集得比较全面;有的高校在程度不同地收集,造成收藏的不全面;个别文库对于社会各方向图书馆的所有赠书、本校在校教职员工和校友向文库赠送的所有个人藏书均纳入文库收藏,这其中包括非本校著者的本人著书和本校著者的非本人著书,造成超本校著者学术文献范围的收藏;图书馆文库与档案处互不通气,各自为政的同时进行收集,造成收藏范围的遗漏、扩大、重复,同时也造成捐赠者的混乱、使赠书者不知所从。
2.3 发展对策
在《规程》规定的原则下,准确定位高校文库的征集对象,明确高校文库的收藏范围,高校文库才能全面地进行收藏。具体而言高校文库的征集范围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本校著者正式出版和发表的著作与论文;正式出版和发表的与本校、本校作者、著作相关的研究资料;本校主办的正式出版报刊,既本校白色文献。另一类为非正式出版的与本校、本校作者、著作相关的具有研究和学术价值的资料,包括手稿、信函、照片、获奖证书、奖品、录音、录像等;本校学生的学位论文;本校主办的非正式出版的报刊等,既本校灰色文献。对于非本校著者赠送的本人著书、本校人员赠送的非本人著书应收藏于相应的馆藏之中。
明确了高校文库的收藏范围,由文库承担收藏,还是由图书馆文库与档案处共同承担收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图书馆文库与档案处共同承担的同时是否存在收藏上的重复与遗漏。其问题的解决应在合理分工负责的前提下,实现共建共享。合理分工负责要根据图书馆与档案处各自的性质、特点、职能;图书馆与档案处对特殊文献的技术条件、保存环境;图书馆与档案处历史收藏的完整性、延续性等因素,充分发挥图书馆与档案处各自的人力、财力、物力优势。在图书馆与档案处不便自行协商解决的情况下,可由图书馆向学校提议,由学校出面进行协调分工,使本校的文献资源有分工、有计划、有步骤、全面系统地进行收藏,同时使赠书者明确不同文献应赠送的不同部门。
3 收藏渠道
3.1 现状
面对繁重的征集工作,高校文库在实践中已摸索出多种征集渠道和方式,并投以大量的人力、精力,使各校文库的收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首先文库与各院系、资料室、出版社、科研处保持经常的联系;通过社会科学新书目和自然科学新书目尽可能地了解获取本校出版信息。通过以下渠道进行收藏:
(1)广泛征集
①走访。对于身兼数职,忙于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的知名学者;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老先生;已故著名学者的家属等主动登门拜访,进行重点征书。②宣传。利用学校的报刊、广播、闭路电视等大力开展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认识文库、了解文库,以得到校领导的重视和全校师生、校友的理解与支持。同时通过举办展览大力宣传文库的收藏品,促进其他教师赠书。③发信。根据出版信息直接向作者发信,进行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征集。④与出版社、科研处进行协议征书。凡出版社每年的出书均赠文库一套,文库通过分选,将大部分本校著者的著书藏于文库,少量非本校著者的著书归图书馆有关部门收藏。凡每年报科研处参加评奖的书,评奖后科研处均赠文库,文库保障科研处的工作用书。⑤利用校庆向校友进行征书。校友不仅人数多,而且分散在全国各条战线,有的甚至在海外,文库难以了解和掌握校友信息和校友的出版信息。校庆之际国内外历届校友从四面八方返校,此时是文库向校友进行校友征书的最佳时机。
(2)学校向全校各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及校友颁布关于向文库呈缴本人学术成果和本校出版物的通知。文库据此向全校各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及校友进行征集。
(3)提取。在保障读者借阅的前提下,从馆藏副本中进行适当提取。
(4)购买。馆藏中无复本可提取的情况下,视经费情况对重要文献通过采购收藏。
(5)复制,对于珍贵且有学术收藏价值的文献,馆藏中无法提取和购入的,采取复印方式进行收藏。
3.2 问题
各校文库虽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但距离及时、全面收藏相差甚远。主要原因在于:文库难以全面掌握本校著者的出书信息,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和足够的经费支持,使文库征书的渠道虽然多,但不够畅通。文库征集无论如何付出,赠书者仍处于可赠可不赠状态。学校向全校各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及校友颁布的关于向文库呈缴本人学术成果和本校出版物的通知也只能保持一时的热情,时过境迁,很快被人们遗忘。适当提取、购买、复印远不够弥补未赠书的不足。
3.3 发展对策
高校文库对于本校的以及与本校有关的出版物和学术文献要做到全面及时的收藏,就要梳通各种征集渠道,建立起必要的征集保障体系。
(1)在多种征集渠道并行中,建立完善的呈缴本制的主渠道。即首先明确文库的征集对象和征集范围,向征集部门授予征集的权利,同时伴有具体实施措施,确保呈缴本制的有效实施,并形成良性循环。具体措施:①转变文库掌握教师出版信息难的局面。改每年教职工向科研处领表填报科研成果,为通过网上填报,向科研处和文库各传递一份。第一次填报应将当年的成果和呈缴本制建立之前的成果一并填报。②科研处、各院系等部门进行科研成果考核时,应以是否将成果赠送文库为最后完成科研任务。由文库根据教师提供的成果目录将每位者者的赠书情况及时反馈于科研处、各院系等部门。③本校人员参加学术评奖动可向科研处提交书目,由文库提供图书,评选后科研处将图书返还文库。④建立鼓励奖励制度,凡及时全部向文库赠送当年成果的赠书者,图书馆可向其当年扩大借书量、延长借书期、优惠收费服务等。⑤于呈缴本制建立之前的本校著者的著书,可规定出一个赠送的时间范围,在接受无偿赠送的同时,也可以多形式进行购入。
(2)对于未赠成果,图书馆可根据填报信息通过购买、提取、复制互补的方式进行收藏。
(3)每年图书馆对文库购书所需经费要纳入图书馆经费计划之中,保障对文库购书资金的投入。
(4)对于呈缴制不够完善的高校,应尽快制定出确保呈缴本实施的措施,有效地发挥呈缴本制的作用。
(5)文库接受著者赠书后,要及时办理赠书手续、发放赠书纪念证,尽快上架藏书,向读者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