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广泛应用于泵站施工过程中,它也是施工的重要材料,基于此,本文通过在泵站施工过程中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泵站裂缝产生的具体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泵站施工;裂缝;混凝土;防范对策
1泵站施工过程中裂缝的类型
泵站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在施工过后,会产生一系列的裂缝。从泵站成型混凝土中的裂缝可以从观察裂缝形成方向和裂缝成型深度进行分类。在泵站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中常见的裂缝问题进行分析,只有对混凝土中出现的缝隙类型进行分类才能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泵站施工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混凝土构建是否会出现裂缝。其中,泵站常见的混凝土裂缝它的走向是随机,方向是比较难控制的,形成方向主要分为水平、垂纵以及横向等,混凝土裂缝按照裂缝深度主要分为贯穿型、深层、表层三种类型。如图1所示为:
图1混凝土施工裂缝
2泵站施工中诱发裂缝的因素
2.1施工技艺
(1)在进行泵站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泵站施工的前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浇筑时做好科学合理的安排,才能提升整体的施工质量。严格按照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配料,在搅拌和运输的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在进行搅拌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出现搅拌不均匀或者混凝土混合料离析的情况可能会造成后期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另外,粘聚性较差的混凝土无法保证混凝土成型时的整体均匀性,也会造成泵站施工出现裂缝的现象,甚至会出现混凝土起皮、跑砂、养护期满后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现象,甚至引起严重的质量事故。浇筑振捣过程中钢筋移位引起分布不均匀也会导致混凝土施工后出现裂缝现象,最后,在浇筑施工过程中对钢筋保护层厚度也有一定要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过小,无法将钢筋与外界水和空气完全隔离,会导致钢筋的锈蚀,对泵站施工混凝土出现表面裂缝的情况埋下了隐患,同样对后期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工程使用寿命产生不良影响。同如图2所示为:
图2施工混凝土裂缝
(2)另外,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现象其温度也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收缩膨胀不均就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的过程中,要采取一定方式方法,对混凝土做好温控措施。高温季节在泵站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在当天气温较低的时段进行混凝土浇筑,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大体积混凝土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水化热,分层分块浇筑,预埋水管冷却等等方式方法;冬季泵站混凝土施工中要注意覆盖保温养护,温度过低时尽量不要进行施工。在进行施工前要注意天气情况,施工中如果遇到恶劣天气,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对已浇筑的混凝土产生影响。只有在混凝土的拌和、运输、浇筑、养护四个方面都做好相应的温控措施,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施工,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从而有效的提升泵站施工的整体质量。
2.2荷载以及结构设计
(1)在进行泵站施工过程中,工程荷载的整体设计和验算是整个工程的重要保证。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着泵站的施工建设质量,因此,应该对其工程的建筑物进行荷载承受能力进行设计,只有保证在施工中,建筑的承受能力在实际应用范围内,才能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还要对建筑的平面尺寸进行设计,防止出现平面设计过大或过小的现象,尺寸过大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现象;当施工平面尺寸过小时,就会导致钢筋位置出现位移现象[1]。
(2)在泵站施工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对其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只有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才能提升施工建设的整体质量。在估计时如果出现数据偏差时,就会造成施工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如果钢筋的配筋率和设计位置不正确,就会造成整个施工质量不合格[2]。
3原材料的质量
(1)水泥(常见如PO42.5、PO52.5)是泵站施工过程中重要的施工材料。因此,应该将水泥按照严格要求保管,水泥对温湿度具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周围的温湿度相对较高,就会导致水泥出现凝结现象,在加上水泥内有大量的碱,在发生化学反应后,在进行施工材料的应用就会严重影响施工质量。为保证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可选用水泥强度等级较高的规格型号,在施工前要取样送检,确保水泥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后才可以投入使用。材料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只有达到一定标准的施工质量,才能减少裂缝现象。
(2)骨料的应用一般使用率高达80%-82%,由于使用率比较高,对原料的控制也要不断的加强,因此,在进行混凝土骨料施工的选择上应该严格的控制。在选择过程中,骨料颗粒级配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粘聚力差,产生裂缝。如果对骨料没有清理干净,就会造成材料含泥量和泥块含量比较多,会影响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同时要特别注意在水利行业标准规范上明确要求粗细骨料的泥块含量必须为零。当其中的材料遇到风化时,坚固性、压碎值等指标不合格,也会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现象[3]。
4外部环境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率是比较大的,同时,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混凝土材料对环境温度要求是比较高的,不仅要在原材料存放阶段进行养护,同时也要在施工阶段做到防护措施。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温度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依据SL191-2008《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将水工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分为5类,从配合比设计上,针对不同的环境作用等级,配比中的用水量、水灰比、胶凝材料用量需满足对应的要求,拌和浇筑过程中要采取措施对温度进行控制,从根本上控制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混凝土的质量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不仅要从温度上控制,还要从湿度上对混凝土的控制,避免潮湿天气对混凝土原材料产生影响。同时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都会对强度增长期的混凝土采取养护与防护的措施,一般来说,当施工完成后也要对泵站工程进行维护,避免外界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带来一定的影响[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泵站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得到重视,只有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才能有效的避免出现裂缝的现象。在进行泵站施工过程中,工程荷载的整体设计和预测是整个工程的重要保证。还要对其工程做到养护防护措施,对混凝土施工的湿度以及温度进行控制,才能有效的提升泵站施工质量。只有明确的了解施工中裂缝发生的原因,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及时处理,才能保证施工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柯山.泵站施工过程中温度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低碳世界,2019,9(5):69-70.
[2]张青峰,周彦鹏.论泵站施工过程中裂缝的成因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9,(5):192-193.
[3]谢伟,钱刚,邹林.泵站施工过程中裂缝的成因与防范策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5):190-192.
[4]阳野.水利泵站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防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1417.
论文作者:宋森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混凝土论文; 泵站论文; 裂缝论文; 过程中论文; 就会论文; 现象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