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锁定板应用在股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股骨近端骨折患者72例根据手术分为两组,解剖钢板内固定患者36例为对照组,锁定板内固定患者36例为观察组,比较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锁定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时,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术后恢复速度,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锁定板 股骨近端骨折 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254-02
股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多为跌倒损伤所致,会明显影响到患者的正常行走和生活,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大幅降低生活质量,手术治疗是股骨近端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1-2]。为了探讨锁定板应用在股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本院选取股骨近端骨折患者72例根据手术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股骨近端骨折患者72例,年龄57~71岁,平均年龄64.6±5.8岁,男性41例,女性31例。患者均符合股骨近端骨折诊断标准,经X线检查确诊,致伤原因:车祸伤19例,跌倒伤53例。排除患有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根据手术分为两组,解剖钢板内固定患者36例为对照组,锁定板内固定患者36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基础情况(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全麻后取仰卧位,垫高臀部,在C臂X线光机下行骨折复位,于大转子外侧纵向切开6cm,剥离软组织,保证血运正常的情况下给予植骨,使用克氏针在接骨板近端固定,观察复位,旋入锁定螺钉,在接骨板远端固定,适当加压,清洗后封闭切口,放引流管。观察组用锁定板内固定,对照组用解剖钢板内固定。
1.3评定标准
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3]: Harris评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优良情况=优+良。
1.4统计学处理
SPSS16.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临床指标比较
见表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1 临床指标比较
3.讨论
股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高发于老年人,主要原因在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较差,机体内存在明显的钙流失现象,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病症,使得骨质变得很脆,在外力冲击下容易发生骨折。保守治疗的效果不好,而手术治疗是老年人的首选治疗方案,所用的内固定方法不同,取得的治疗效果也不同。诸多研究表明,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更佳[3]。本次研究的结果也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说明锁定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时,对机体造成的手术创伤较小,也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锁定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更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锁定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安全性更高,引发的并发症很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何炳旋,李灿辉.解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19): 241-242.
[2]张海军,王永安,王斌峰,等.应用锁定接骨板微创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43(2): 221-222.
[3]彭小波,汤飞.锁定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2,50(6): 157-158.
论文作者:孙国微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6
标签:股骨论文; 近端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时间论文; 钢板论文; 手术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