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对其产生的影响分析论文_何锦华

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卫生院 101300

摘要:目的 研究慢病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118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为59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给予慢病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对疾病知识知晓率。结果 ①观察组达标率为86.44%,对照组达标率为67.80%,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对疾病知识了解率为94.92%,对照组对疾病知识了解率为81.3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病管理模式能够促进高血压患者病情的改善,增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病管理模式;高血压;影响

高血压疾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有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心肾功能衰竭的风险比普通人要高[1]。高血压在老年群体中非常常见,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存在密切关联,近年来,高血压发生率逐年上升,不过患者对该疾病的了解情况存在差异。为了增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本文主要分析慢病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我院收治的118例病例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11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为59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男性36例,女性23例,年龄在49至78岁间,平均年龄(60.38±5.46)岁。观察组给予慢病管理模式,男性37例,女性22例,年龄在49至79岁间,平均年龄(61.43±5.3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无太大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管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管理模式。指导患者的饮食与锻炼,叮嘱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并定期了解其血压控制情况,及时调整饮食与治疗方案等。

观察组:慢病管理模式。在实施慢病管理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讲解慢病管理内容,鼓励患者配合管理,并建立慢病档案,告知患者导致高血压产生的危险因素,指导其培养良好生活习惯。①健康教育干预。定期开展讲座,并鼓励患者参与,可以播放与高血压疾病相关的影像资料,使患者对疾病知识增强了解,并告知患者高血压可以预防与控制,让患者对疾病治疗充满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②指导患者的生活方式。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告知患者如何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鼓励其参与锻炼,每天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患者要对钠盐摄入量进行控制,戒烟并限制饮酒量。③根据患者需求制定管理内容。可为患者制定多项管理内容,其中包括健康维护、健康保健、定期体检、主动服务、健康信息等,提升患者自我保健与管理水平,确保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加强与患者的交流。④心理干预。高血压患者可多倾听舒缓的音乐,缓解心理压力,要多注重休息,患者可参与下棋、诗歌朗诵等活动,每天充满活力,积极开朗,保持良好心情。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对疾病知识知晓率,并进行对比。

血压控制效果评估[2]:达标: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未达标:未达到上述标准。

对疾病知晓情况评估[3]:了解:患者了解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治疗措施,能够遵循医生的指导;较了解:患者了解部分与高血压疾病相关的知识;不了解: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完全不了解。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表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血压达标情况分析

观察组有51例患者达标,达标率为86.44%,对照组有40例患者达标,达标率为67.80%。观察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对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观察组有36例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总了解率为94.92%,对照组有48例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总了解率为81.36%。观察组了解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对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3 讨论

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患者病程长,据数据资料表明,在脑卒中患者中,有50%至60%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与高血压存在关联[4],高血压疾病通过给予药物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血压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患者血压达标,改善病情。

慢性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管理方式,由专业的护理人员与医生对患者制定全面的护理管理计划,将慢性进程延缓,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使其寿命延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高血压的护理管理中,可将慢性管理模式应用于其中,有利于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提升疾病预防能力,促进高血压患者健康状况的改善。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实施慢病管理后,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改善,且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率提升,这表明这种护理管理模式对促进高血压患者病情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取得理想的血压控制效果,增强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海(女奉).慢病管理模式在高血压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05):138-139.

[2]章明,唐欧杉.某社区慢病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02):135-137.

[3]王丽,孙晓荣,王京红.慢病管理模式对高校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校医,2014,28(04):248-249.

[4]崔婷,宫钦季,李凤.慢病管理模式对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10):931-933.

论文作者:何锦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9

标签:;  ;  ;  ;  ;  ;  ;  ;  

慢病管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对其产生的影响分析论文_何锦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