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空间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空间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的 空间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刘云杉

(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摘 要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蕴含丰富而深刻的空间批判思想。通过对空间占有、空间生产和无产阶级的空间生存的阐释,恩格斯利用充分的经验和实证研究、唯物主义的事业和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展开了其空间批判理论,并指出工人阶级的空间境遇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恩格斯的空间批判思想对构建社会空间和谐、空间资源分配和空间结构保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空间;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存在形式的基本形式都是空间与时间”[1](P392),资本主义正是依赖空间完成扩张与统治的,也是以空间为载体展开对无产阶级的剥削的。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在著作中直接说明资本主义与空间的密切联系,但从其文本中仍然可以观察到他们对于空间批判方法的应用,“无产阶级开辟了新的资本主义批判视角和斗争领域”[2](P43)。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以下简称《状况》)中阐述的阶级对立和解放思想,同样蕴含丰富的空间批判思想与当代价值。

一、 恩格斯空间批判的基本维度

在《状况》一书中,恩格斯立足于资本主义发展与扩张的历史与现实,批判了资本主义对空间的占有、生产和价值的改造。

(一) 空间占有批判

与《共产党宣言》中论述的宏大的世界历史层面的世界空间占有不同,《状况》则是着眼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城市和乡村空间的侵占。工业革命以来,城市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为典型的空间载体,“大城市的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最充分,所以这种发展对无产阶级造成的后果在这里也表现得最明显”[3](P407)。19世纪以来,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古老封建国家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占据。在资本的驱使下,土地成为生产要素,成为商品交换环节的一部分。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和资本总量,资产阶级对内不断圈地、对外不断殖民,将传统的地区不断纳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地理空间中。资本主义建立的空间结构正是以土地和资源为开始进行原始积累,这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扩张奠定了空间基础。

(二) 空间生产批判

资本主义对空间的占有为其生产方式再生产提供前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再生产意味着空间从广度来说不断实现资本主义化,从深度来说支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复强化。一方面,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意味着对传统城市的重构。在其中,分散化的产业结构和复杂的阶层结构被迅速简单化。城市的阶层结构就变成资产者和无产者的二元对立,主导产业也迅速被机器大工业占据。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意味着城市对于乡村的不断侵占。在资本的扩张过程中,“农村和工厂城市不断的竞争”[3](P407)就在于成本和劳动力的优势,农村就这样被不断裹挟进现代工业的扩张中。“在农村建立的每一个新工厂都包含工业城市的萌芽”[3](P407),从而使农业变为工人、耕地变为工厂,不断实现城市化。

同时,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意味着对资产阶级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积累的在反复再生产过程。“人数众多的小中间阶级已经被工业摧毁,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分化出贫穷的工人”[3](P406)。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有限空间内的不断强化和无限制扩张导致“旧时代的习俗和关系最彻底地被摧毁”[3](P407),取而代之的是技术的升级、工人阶级的集中、生产规模的扩大,剩余价值剥削的不断深化。恩格斯在《状况》中深刻描绘了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带来的英国工人阶级的贫穷状况,并认为这是在资本主义城市空间中生存的必然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两极分化的生产正是以空间生产的扩张为基础的。

例1~例5“非”修饰谓语,两部文献中“非”最多的就是此种用法,例6、例7“非”修饰数词,例8“非”也与“不”连用,构成双重否定,表肯定后更有强调意味,仅在《齐》中见2例。

(三) 无产阶级的空间生存批判

目前,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布局中,财政补贴作为直接政策工具正在逐渐退出,传统车辆的牌照购买限制、出行限制等无形成本对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优势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1,2],而2018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双积分”政策 (《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则可以进一步保障中国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年产销200万辆的任务。由财政补贴政策到 “双积分政策”的转变,体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布局由鼓励先进转向制约落后[3],政策的精准性以及有效性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的关键[4]。

笔者于2014—2015年第一学期选择我校2013级护理大专班105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21岁,均为女生。所有学生均由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授课,教材均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苏成安主编的《儿童护理学》(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规划教材)。所有学生均在PBL教学前后接受统一的CTDI-CV(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问卷调查。教师讲清楚调查目的后,护生按照问卷要求独立完成问卷填写,并由调查者当场收回。PBL教学前后共发放问卷210份,有效回收问卷21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食品自身营养价值出现的质量问题,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未能做好有效监督,导致过期食品、未达标食品流出,损害了人民生命健康。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以及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人为问题,如在食材采购环节上为了贪图利益,未能在正规渠道进行合理采购;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卫生标准执行,以至于劣质食材经过不卫生的生产加工形成了劣质食品,使得人们在食用过后出现生命安全问题。除此之外,食品加工条件简陋、相关卫生执行标准不达标、食品流通不规范、严重缺乏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都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二、 恩格斯空间批判的方法原则

(一) 从现实实践中引出空间的生产

马克思主义将社会生活建立在物质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克服了古典哲学的抽象空间观,“从考察人的生存实践活动,尤其是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出发来阐述自己的空间学说”[7](P101)。恩格斯早期的空间批判正是将资本主义社会空间作为批判基础,他立足的不是抽象的空间,而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践基础上“人化”“阶级化”的空间。

资本主义城市空间形成极端分化的空间结构。“空间不是一种纯洁的表现,而是传达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准则和价值观”[4](P25),在城市空间中生存,工人们遭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他们的住宅是“城市中最糟糕的地区的最糟糕的房屋”[5](P306),往往会因饥饿而死,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并无法得到保障,在精神方面,他们无法受到有效教育,并且“还得忍受这个本身就属于资产阶级的治安法官的嘲笑,忍受同一个资产阶级所制定的法律的嘲笑”[5](P465)。而城市空间的另一边,资产者的生活则完全相反。一个城市中形成畸形的空间阶级结构,资产者“美好”的空间建立在无产者贫苦的空间之上,甚至可以从一条街道看到明确的空间界限。

单位管长漏水量指的是单位长度管道平均每小时的漏水量。因绿化、消防等用水量是依据估算而来,单位管长漏水量存在一定的偏差。

(二) 实证和经验研究作为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具体补充

马克思恩格斯就资本主义批判很少进行经验研究,《状况》是一个特例。恩格斯进行大量的经验观察、实证研究,力图得到详尽的资料,但是恩格斯并没有像后来的社会学实证主义者一样过分迷信数据和经验,而是将其建立在深刻的历史背景之上。一方面,恩格斯通过微观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脉络。通过对“工业无产阶级”“农业无产阶级”“工人运动”等概念的明确,恩格斯详尽梳理了英国资本主义扩张中空间结构的变化,将其作为阶级结构和社会状况变化的重要因素,从而最终发现“工业革命最重要的产物是形成了英国无产阶级”[8](P31)。另一方面,微观研究为恩格斯发展成为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做出必要的研究准备。通过对工人阶级状况的研究,恩格斯得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是现实历史变化的根源,非正义性的空间状况是资本逻辑建构的结果,从而将空间观真正置于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并更加确定自己是“通过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克服中而走向共产主义的”[5](P279)。作为恩格斯思想的转向和真正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写作《状况》时详尽的实证和经验研究无疑起到重要的作用。

恩格斯的空间批判将资本逻辑、资本主义空间特征与生产方式的现实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克服了形而上学的抽象空间理解范式。在《状况》中,恩格斯是从资本的空间扩张为起点,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空间的占有和改造来阐述无产阶级空间权利的缺失和悲惨的现实处境的。他深刻地观察到资本逻辑对空间的改造,并且认为空间的变化是资本积累的重要前提也是必然后果。恩格斯同时指出,无产者同样具有通过现实的阶级实践改造空间的能力,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恰恰为工人阶级的联合和觉醒创造了空间基础,即工人的聚集和生存状况的极度恶化。

(三) 将社会主义道路作为解决空间问题的根本途径

空间实践的主体是人。合理科学的空间实践方式要求独立、自主、有完全能力的现实的人,而不是异化、贫穷的人。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求无产阶级实现自身的解放,解放被阶级统治限制的实践方式,实现人的实践,尤其是生产方式的实践与空间的和谐统一。社会主义的空间实践构造要求科学、持续和有规划地进行生产实践活动,并且使其为人在空间中物质与精神的平等、全面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准备,是解决资本逻辑空间矛盾的根本出路。

恩格斯敏锐地观察到,无产阶级的集中所显露出种种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工业城市居住空间是在资本的驱动与参与下完成的”[6](P98),堕落、犯罪等问题随着无产阶级的空间集中成为普遍现象,恩格斯将其称为一场“社会谋杀”。同样的,在空间上实现大规模的聚集使得无产者阶级意识的唤醒成为可能,无产阶级的集中带来的生存条件的越来越恶劣使得这“本身就给他们一种实际教育”[5](P398),在空间上的集中也更容易带来无产阶级有组织的联合和斗争的可能。

资本逻辑将人的生存空间改造成为一个异化的、原子化的世界,人们的空间权利缺失,空间实践单向度化,空间关系紧张化,这都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空间维度的具体体现。空间的有限性和资本运动的无限性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空间实践必然会导致空间资源向少数资产者的集中。想要从这种畸形的空间状况中解脱出来,就必然要求解决无产者和资产者在空间实践主体上的矛盾。也就是说,“争取良好的比较合乎人的身份的状况”[5](P500)成为工人阶级的必然选择。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工人运动、工会等的巨大作用,但认为资本的本性使得“唯一可能的出路就是暴力革命”[5](P548)

三、 恩格斯空间批判的当代价值

(一) 城市空间认同感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多元异质性群体不断生成与发展,不同阶层利益相互交织,社会空间的公共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我国城市空间的发展中,应该正确处理不同阶层、群体的空间利益诉求,努力达成空间和谐。我国城市社会近几十年的巨大变迁也导致传统和现代的断裂,具体体现在老城市民长期生活的空间文化、空间习俗和空间记忆,城市现代化建设可能会导致这种空间自我认同的瓦解,而且城市的过度扩张以及社区化的推行也可能破坏这些群体旧的空间秩序观。相似的,农民工群体也面临空间规范剧烈转变的要求。基于不同空间认同的群体可能就会因为不同的空间实践观而在有限空间内发生冲突。

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群体认同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工会对共同阶级意识的唤醒在他看来是达成革命共识、使革命行动更加高效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人民的空间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空间现实矛盾的人民内部矛盾的背景下,发挥组织力量、凝聚价值共识就成为达成社会和谐的有效方法。通过工会、居委会等基层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深入人心,以及城市内部多元文化建设的兴起,这些“安全阀”起到减少空间冲突、增强人们的情感和价值纽带的作用。

(二) 城乡空间结构的资源分配问题

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在我国发展的语境中经历多重变化。以往城乡关系呈现为乡村支持城市发展,农业支持工业发展在特定历史时期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也带来城乡新陈代谢断裂、生态恶化、城市过分挤占耕地等城乡空间结构失衡问题。恩格斯在论述城市的扩张也深刻论述了这种空间占有不平衡的严重后果,并认为这同样也是对人的生存权利的剥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乡和谐发展理念,就要求在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已经获得极大发展的前提下重新强调“工业与城市对农村、农民的支持,确立的是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作为根本改造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城乡空间整合的指导思想”[7](P109)。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对空间建设总体性和长远性的优势,保障农村和农民利益,贯彻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促进城乡资源分配合理化。

(三) 城市空间建设的结构保障问题

在《状况》中,恩格斯详尽描述了工人阶级生存空间的悲惨状况,工人居住区、住宅以及社区的状况对我国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警示意义。一方面,我国在城市空间建设的规划上要避免以财富作为标准,以至于出现资本主义国家贫民窟的城市空间样态。“城市空间负载了资本的逻辑,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模式自我维系的一种方式”[7](P218),为了避免资本逻辑对城市空间规划、开发和改造的劫持,现阶段政府应当合理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布局和改造,避免开发商盲目开发,将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空间规划充分惠及城市居民。另一方面,要加强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尤其是保障住房建设。首先,保证城市保障房建设的数量与质量,保证低收入群体具有充分的居住空间;其次,保障住房用地的空间分配要合理规划,切勿使保障住房用地在城市规划中的边缘化;最后,公共空间建设保障要跟上,相关的医疗、教育等资源要进行合理的空间分配,并且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以免出现低收入群体潜在公平受损的情况。

《状况》的写作时间虽然已经过去近200年,但是它为我们理解工人阶级的阶级性、理解社会主义的当代使命都有着重要意义,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空间建设也提供了重要的镜鉴。

[参 考 文 献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陈红,陈晨.空间维度下的资本主义批判与革命思想[J]. 学术交流,2017(7).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法]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M]. 上海:上海出版社,201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张荣军.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7]王志刚.社会主义空间正义论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8]禚明亮.《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当代价值研究 [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0292(2019)01-0004-03

[收稿日期 ]2018-11-26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马克思主义空间视域下的中国现代性研究”(2018CSWY016);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疆多民族社区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研究”(13XSH010)

[作者简介 ]刘云杉,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

[责任编辑 薄 刚 ]

标签:;  ;  ;  ;  ;  ;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空间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