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确保各项深化改革计划全面落实_习近平论文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确保各项深化改革计划全面落实_习近平论文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各项部署落到实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落到实处论文,总书记论文,深化改革论文,讲话精神论文,认真学习贯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5-0004-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抓住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中带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现实问题,继往开来、励精图治,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营造了全社会积极向上的新风气,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特别是一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围绕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围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

       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全党始终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团结和统一、齐心协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于推进我省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去年以来,我们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组织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安排,这次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集中轮训,重点是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学习更加系统、贯彻更加深入,通过大家带头示范、作出表率,来推动全省学习贯彻不断向基层单位延伸、向普通党员群众延伸,引导和促进全省上下进一步增强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坚定性,自觉地把中央的精神、部署转化为我们的行动。这里,我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自己的学习感悟,谈几点认识和体会,同大家一起交流。

       一、站在向中央基准看齐的高度,充分认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

       全党向中央看齐,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根本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曾精辟指出:“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69年后的今天,我们讲“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就是要向党的十八大精神看齐,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看齐。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全面把握十八大精神,深刻学习和领会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准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及时跟进中央要求、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政治基准。我们党是按照统一政治纲领和严格组织纪律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党团结一心是党的光荣传统,也是力量所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集中全党智慧,科学回答了党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斗争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反映了新一届党中央的执政理念、治国方略、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既充分体现党的最高理想、最终目标,又充分体现党在现阶段的历史使命、行动纲领,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树起了统一思想认识、保持步调一致的“帅旗”。学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准确领会核心要义,自觉落实部署要求,必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将练就政治上的“金钟罩”,增强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政治底气,确保在任何时候都不为困难风险所惧、不为杂音噪音所扰,始终高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武装头脑、提升素养的理论基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深入阐释党的十八大精神,就如何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等重大问题作出全面深刻透彻的回答,显示了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准确把握,展现了宽广的政治视野、深厚的历史意识、巨大的理论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最新成果。学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践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必将极大地促进广大党员认祖归宗、正本清源,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立场自信、观点自信和方法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情感基准。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和不懈追求,要求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要有真感情,同人民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累在一起,要像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那样,永不脱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深化改革要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精辟阐释,又是对人民是真正英雄历史观的生动解读。学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亲民重民、爱民为民的真挚情怀,对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清醒认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始终以赤诚之心服务群众、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更好地凝聚全国各民族团结一致、攻坚克难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增强推动科学发展本领、建设“三个陕西”的实践基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洞察当前国内外大势,直面改革发展的诸多现实困难,针对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理念、思路和方法,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引。特别是讲话中贯穿的永不动摇的坚定信念、戮力复兴的担当精神、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是激励和指导我们干事创业的强大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南。学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把握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更好地结合我省实际,认清省情特点、谋划发展措施,就能够真正把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具体为陕西实践,加快建设“三个陕西”,团结和带领全省人民创造自尊自信、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

       二、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髓要义,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看齐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一个全面系统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因此,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必须系统学、反复学,不断在实践中加深对讲话精神的理解,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去年底,在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我结合学习体会归纳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八个基本观点。这次培训班,我想着重就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贯穿的科学思想方法谈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第一,强化历史思维,把握历史脉搏。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纵论古今、以史为镜,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从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170多年近现代史,从我们党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史出发,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么来的、将怎样往前走,讲清了我们党在中华民族文明进步史中处于怎样的历史方位、担负着怎样的历史责任、要沿着怎样的历史轨迹前进,给人鼓舞、给人启迪、给人信心。当前,社会上泛滥着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一些人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党史、国史,否定已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将改革开放前后30年割裂开来、相互否定。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他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些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根本立场和鲜明态度,有力地廓清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迷雾。我理解,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过往发展奋斗历程的生动概括,也是其不可分割的精神脐带。历史演进有其内在逻辑和必然性,而对历史的认知则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和意识形态印记。我们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加强对党史、国史、世界史的学习,自觉从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营养。要强化历史思维,自觉把现实问题放到历史长河中去考察,冷静客观地剖析事物的产生根源、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不因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因一时的挫折而灰心丧气,始终做到找准方位、遵循规律、顺势而为。

       第二,强化辩证思维,科学分析问题。所谓辩证思维,就是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点论”、“重点论”,区分主流和支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可以说处处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比如,在方向问题上,他强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发展问题上,强调“增长速度很重要,没有一定的速度,就很难说经济工作做得好。但是,速度不是越快越好,关键在于质量和效益,否则速度也难以为继”;在改革问题上,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并指出起跑决定后程,抓好今年改革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作用;在民生问题上,强调“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既牵住了改革发展中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牛鼻子”,也为我们运用辩证思维指导实践提供了生动范例。当前,我国发展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利益调整期、矛盾凸显期,各种声音众说纷纭,各种利益相互交织,各种困难不断显现。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弄清楚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变化,搞明白矛盾的对立和统一,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看清问题本质、保持清醒头脑、拿出应对良策,坚决避免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形而上学地看待问题,坚决防止生搬硬套、断章取义、顾此失彼地推动政策落实。

       第三,强化战略思维,着眼大势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势,善于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善于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内大势。他多次引用孙中山先生的话告诫全党:“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他反复强调,“现阶段推进改革,必须识得水性、把握大局、稳中求进”,“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长远和当前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坚决克服地方和部门利益的掣肘。”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强烈的历史自觉和宏阔的大局视野,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战略基点。经过多年努力,陕西积累的发展势能正在释放,区位、文化、科教、资源等优势更加凸显,全省发展“战车”驶入了上升通道。特别是随着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向西开放战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陕西在全国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我们必须强化大局意识和机遇意识,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自觉把全省发展放在全国乃至全球大格局中来思考、来谋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切实抓住和用好各种现实机遇,巩固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局面,加快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四,强化创新思维,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实践的向导,是矛盾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矛盾无处不在,问题总会产生。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对一个执政党而言,愿不愿意承认面临的现实问题、能不能用创新思维攻坚克难,不仅是学习方法、认识水平的体现,更是政治品质、执政能力的体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不回避矛盾、不遮掩问题,始终贯穿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他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敢于担当就是“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许多“四风”突出问题,直言不讳、切中时弊,一针见血、直击心底,令人深受触动和警醒。现在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许多难啃的硬骨头和现实的“拦路虎”躲不开也绕不过。如果我们没有正视问题的魄力,没有敢闯敢试的勇气,热衷于做“好老人”、当“太平官”,那改革最终将会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创新思维,大胆实践探索,善于把中央要求与陕西实践相结合,善于运用新理念新知识新办法破解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新难题,以解放思想的深度增强改革的力度、拓展改革的广度,把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担当好、履行好。

       第五,强化底线思维,敢于发声亮剑。坚持底线思维,是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进行过阐述。比如,关于经济增长,他强调要“防范增长速度滑出底线”,“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关于保障民生,强调“社会政策要托底”,“不要做过多过高的承诺”,“政府不能包打天下”;关于改革,强调“怎么改、改什么,有我们的政治原则和底线,要有政治定力”;关于国际外交,强调“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强调“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底线,鲜明宣示了我们党的立场和观点。我理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是想问题还是作决策,只有坚持底线思维,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结果,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才能真正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如何来运用底线思维?我认为,一方面要知底、守底,严格划定制度约束的边界线、政策调控的预警线、风险防控的触发点,研判预见可能的困难有哪些、最坏的情形是什么、应对的时候怎么办,只要在可控范围内,就要冷静观察、沉得住气,尽量避免盲目出招造成被动。只要明白底线是什么,做到守住底线,就不会越规越矩,就不会滑出底线。另一方面要托底、保底,一旦事物发展偏离了规则、突破了底线,就要按照既定预案积极介入、果断出手,决不能犹犹豫豫、等待观望、贻误战机,更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特别是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一定要敢于发声、敢于亮剑,该引导的积极引导、该打击的决不手软,理直气壮地宣示党和政府的态度、主张和政策,旗帜鲜明地与消极思想、错误言论、敌对势力作斗争。

       三、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改革开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到两个“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推进新一轮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现实要求,向全党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集中阐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最核心的一条就是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工作合力,圆满完成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为此,省委及时跟进中央部署,出台了我省全面推进各项改革的《意见》,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三个原则,提出了当前改革12个方面的任务,成立了省委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设立8个专项小组,统筹推进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这里,我想再强调四个问题。

       一是紧盯目标、把牢方向。在改革这样的重大问题上,方向比方法更重要。全面深化改革,方向是什么?中央《决定》已经给出了答案,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不久,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阐释了这个总目标的历史背景、现实根据、科学内涵,深刻指出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要坚持这个方向?回顾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我国经济总量增长了142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加了71倍和59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独立自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避免了其他发展中大国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掉入的“依附性”陷阱。但是,改革到今天,仍然有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在煽阴风点鬼火,试图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以“民主”、“宪政”为题,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我们所走的道路。如果我们为了迎合这些人的“掌声”,方向稍有动摇和偏离,就可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提高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战略定力,努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深化改革,重在“全面”。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改革涉及各个领域,新旧问题交织、利益主体多元,零敲碎打、单兵突进式的改革往往事倍功半。比如,户籍制度、公共服务、社会福利不公平,农民工就难以融入城市;工资制度、税收调节、公共财政体系不协同,收入分配改革必然步履维艰;法制规范、职能整合、信息公开不到位,食品安全就还会出现“七八个部门管不了一只鸡,十几个单位管不好一桌菜”的怪事。因此,我们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强化顶层设计和综合考量,深入研究各领域、各环节之间的关联和耦合关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真正使各项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良性互动、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

       全面深化改革,难在“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每一次向纵深推进都是一场攻坚战,如果缺少重点、没有先后,新一轮改革就有可能网撒得大、鱼收得少。所以,我们讲整体推进,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注重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节骨眼和要害处用力,实现“一子落”激发“全盘活”的效果。在这方面,中央强调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省委也明确了要优先推进的改革,这些都是经过反复研究确定的重点任务。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坚持整体谋划、分步实施,抓住时机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该改的坚决要改,该快的一定要快,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尽快把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变为现实。

       三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我理解,敢于出招,就是要大胆探索、开拓进取。要看到,与过去在物质条件匮乏时期的普惠性改革相比,现在的改革无论是简政放权,还是调节收入、资源整合,难免触动一些人的奶酪,碰到各种复杂关系的羁绊,不可能皆大欢喜、一帆风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心存胆怯不敢改、心有私利不愿改、心中茫然不会改,是迈不开步子、趟不出新路的。参加这次培训班的同志,都是各地各部门各单位改革的领导者,大家要有“朝受命、夕饮冰”的责任感,以一往无前的改革勇气,一个一个地啃下硬骨头,一步一步地迈过险滩,真正让各项改革措施顺利落地。要摒弃私心杂念,分清楚什么是小利、什么是大利,舍得向自己开刀、舍得割自身的肉,下决心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最大限度地释放各种发展要素的活力。

       善于应招,就是要权衡利弊、稳步推进。我们鼓励有闯的劲头,但并不等于允许蛮干,蛮干一定会导致瞎折腾,而且再要扭过来很不容易。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有些国家搞所谓“休克疗法”,结果引起了剧烈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再比如,一些地方在发展上急于求成,争相上马“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短期来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却导致了产能过剩、社会矛盾丛生。还比如,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特别是国有企业改制,需要规范市场配置,而不是一哄而上、或少数人暗箱操作,让国有资产流失。因此,我们推进改革,一定要按规律办事,按市场规则办事,在政策出台前反复论证、科学评估,对没有把握的改革,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整政策,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切合实际、行之有效、行之久远。

       四是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过去的一年,我们抓作风的实践证明,只要敢于动真格、做实功,积弊就会破除,风气就能好转,人民就真心拥护。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我们一定要充分借鉴和运用抓作风的成功经验,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一个是领导带头。现在,全社会对改革高度关注,这种关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领导干部身上,只有看到领导干部有决心,干部群众才会有信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改革,吃透弄懂政策,掌控工作进展,及时解决好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一个是形成合力。改革的阻力往往来自于体制内,来自于“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思想,来自于领导层的思想认识程度。各市各部门都要进一步提高对改革的认识,围绕中央和省委已经明确和部署的改革,确立实施改革的措施和方法,形成推动合力,落实改革责任,切不可推着走,更不能消极顶着干。各级组织部门要把对改革的认识和行动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强化对改革措施执行的监督检查和跟踪督办。一个是加强宣传。“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要加强对改革政策的宣传解读,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营造支持改革的舆论环境,保证改革始终有众志成城的民意支撑、始终有破浪前行的民众动力。

       四、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地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个要求言简意赅、语重心长,从基本操守、行为准则、责任担当层面,鲜明提出了党员干部做人、从政、为官的基本底线,既是对全党同志的谆谆告诫和殷切期望,也为我们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如何深刻把握这一重要论述、真正做到“三严三实”?我在全国两会陕西代表团专题学习时提出了五条贯彻意见,在省委常委会专题讨论时提出了以“三严三实”为镜的要求。这里再谈四点体会。

       一是牢牢把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基本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如果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作风建设艰巨性、长期性的清醒认识,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持之以恒抓党风、转作风的坚定决心。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最重要的就是防微杜渐,不能温水煮青蛙。当前,我们在转作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人民群众也给予了肯定,但我们确实不能估计过高,还要看到作风建设的艰巨性,看到不少群众对我们作风建设还持观望态度,对我们能否长期坚持下去心存疑虑。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刻把握作风建设的基本规律,清醒认识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清醒认识作风建设没有完成时、没有休止符,唯有突出“常”、“长”二宇,经常抓、长期抓,日积月累才能形成习惯、才能收到实效。要始终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切实摒弃搞形式、走过场的错误思想,坚持不懈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锲而不舍地加强作风建设,不断巩固和深化转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工作成果。

       二是牢牢把握党性修养这个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永不动摇信仰,强调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己不正焉能正人,强调知和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道理真正弄懂了,行动才能自觉持久,只有行动上落实了,对道理的领悟才能更深入。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共产党人的道德修养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修齐治平的传统思想。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必须不断学习、深入学习、联系实际学习,始终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作为锤炼坚强党性的首要任务。要自觉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严格遵守党的政治和组织纪律,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追求高尚情操,努力为全体社会成员作出表率。

       三是牢牢把握从严从实这个标尺。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调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必须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干部;同时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强调作风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抓好落实,言必信、行必果。这些重要论述,都抓住了作风建设的关键。我理解,“三严三实”最核心的,是“严”和“实”两个字。严是根本,我们只要守住严、防止松,就能坚守共产党人标准,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是基础,只要突出实、防止虚,就能不断塑造共产党人的人格和品质,就能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干部。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从严上要求,坚持从小事、从具体事做起,严而又细,按规则行使手中权力,靠制度推动工作落实,以零容忍态度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一条一条把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把中央的基准外化于我们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向实处着力,立党为公,事事出于公心,不谋个人名利,不做表面文章,不阳奉阴违、口是心非,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做到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四是牢牢把握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的基本要求。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去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听取我省汇报,充分肯定陕西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要干实事、沉住气,有点心得也不要多宣传;强调“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崇高明确、任务十分艰巨,要靠大家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攻坚克难,才能夺取胜利;强调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主题主线,结合省情、因地制宜搞好发展;强调不要过高估计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第一批活动的成效要体现在第二批活动上,第二批的效果才是整体效果的体现;强调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财富,一定要很好地总结、理解,很好地继承、发扬,等等。这些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和殷切期望,为我们搞好陕西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牢记教诲、不忘嘱托,始终保持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的精神状态,弘扬和运用好延安精神这个“压舱之宝”,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落实到全省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强化“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紧盯建设“三个陕西”的目标,积极实施稳中有为、提质增效战略,保持定力、保持力度、保持韧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干到底,用全省发展的优异成绩回报党中央和人民群众的期望。

       总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认认真真学、踏踏实实学,不断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开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三个陕西”的崭新局面!

标签:;  ;  ;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确保各项深化改革计划全面落实_习近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