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村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_农民论文

文明村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_农民论文

创建文明村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村镇论文,新农村论文,重要内容论文,创建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是在总结农民群众创建经验的基础上,为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而开展起来的一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提出后,“创建文明村镇”的字样就很少再能见诸报端。反而是在过去十年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中涌现出的一些先进村落。又被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得到广泛的宣传。这种现象很容易使人将二者等同起来,或是产生其他一些歧义。为了能够充分地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有必要对相关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创建文明村镇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曾经多次出现在党的决议之中,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就曾明确:“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然而其侧重点和力度各有不同。1995年10月开始正式启动的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是着眼于推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而提出的,旨在吸引亿万农民参与改造环境、转变风气和建设文明生活。它同创建文明城市和创建文明行业形成精神文明一体化格局,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则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之下,在中国社会经济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后,为统筹城乡经济,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步伐而提出的全面的纲领性的发展目标。它包含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内容,是对新农村全景式的描述和规划。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进一步强调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的系统工程,既是长期的发展方向,又是紧迫的现实任务。

创建文明村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时间关系上是递进的,在内容上也有密切的联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可以说是创建文明村镇的物质条件;“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则与创建文明村镇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换句话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从一个方面吸收了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的积极成果。

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开展十年来,其创建方式和内容不断随着农村改革形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得到充实和丰富,其涉及面很宽,既有物质文明建设,也有精神文明建设,还有政治文明建设。比如村庄规划、房屋建设、道路硬化等,属于物质文明建设范畴;移风易俗、倡导新风尚、订立村规民约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村委会“海选”、村务公开,以及“一事一议”等又是建设政治文明的内容。因此,不能把文明村镇建设孤立起来,片面地或者简单地把文明村镇建设理解为只是移风易俗,而要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的角度,全面推进文明村镇建设活动。同时,也要认识到,文明村镇虽然涵盖面宽、涉及面广,但它绝不能替代农村经济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医疗卫生等工作。它只是从侧面涉及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些内容,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中所包含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与“管理民主”相比,则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富裕了,有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基层组织建设抓好了,有了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只有基层民主和农村公共服务搞好了,有了高效民主的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搞好文明村镇建设才能有根本保证和重要条件。反过来讲,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任务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抓手。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持续健康发展,不仅直接作用于广大农村乡风、民风的改进和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农民,而且会对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继续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的必要性

如上所述,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大力开展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仍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奋斗任务的题中之义。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开展十年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确定了“主题不变,充实内容,常抓不懈,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的工作机制和相应的规划与考评体系,建立起由各级党委宣传部、文明委、文明办等部门和乡镇、村、村民小组的编内编外人员参加的文明村镇创建队伍,创造出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文明信用户和文明一条街、文明示范村、文明信用村、小康文明村等多种多样的新载体、新形式,拓展出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结对帮扶和已经制度化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积累起丰富的工作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体制、机制、体系、队伍、形式、经验和成果,是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和宝贵财富。

如同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奋斗目标有“社会主义新农村”这种质的规定性一样,文明村镇建设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的。这决定了我们文明村镇建设活动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题。因此,除了人类社会一般的文明习惯和社会公德的养成之外,还要大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农民扶贫济困走共同富裕之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坚决克服陈规陋习,传播先进文化,着力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树立社会主义的新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方面,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设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倡导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过程中阐述的一种重要发展思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原因,目前有东西部差距、城乡差别等很多不和谐的现象存在。其中最大的不和谐就是城乡差别。因为当前农民仍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离不开农民、离不开农村。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农民生活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奋斗任务的提出,就是为了弥补和消除这一不和谐现象。在城乡差别中既有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又有农民人均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还有在享受文化教育和社会公益服务等方面的差别。消除这些差别的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但这绝不等于要坐等经济的发展而在其他方面无所作为。与之相反,通过继续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势必为在新形势下出现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提供更多的载体和运作形式。这将更有力地带动广大农民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将更好地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将大大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从而加快消除城乡差别的步伐,对建设和谐社会、早日实现全面小康,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效果。

引导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是“十一五”时期的重要议题之一,其重点是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实现城市化,这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步骤。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由“九五”末期的36%上升为“十五”末期的43%,城市总人口已达到5.6亿,农村约为7.8亿。但各地城市化发展水平不一。提高城镇化率的基础是经济发展,但这绝不等于在其他方面就无所作为。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对农民建房的积极性因势利导,抓好文明村镇建设,这就好比是夯实了中小城镇建设的基础。事实上,创建文明村镇,并不一定要等到经济达到小康水平才来开展,而是在具备一定经济基础条件时,就要积极开展这项工作。否则,就会贻误时机,错失机遇,造成工作的被动和物质财富的浪费。

三、继续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要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深刻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和目标要求。按照全面推进广大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要求,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和意义,在继续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的过程中,充实内容,提高标准,总结经验,创新方法,将创建文明村镇同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结合起来,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广大农民服务结合起来,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指示,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和谐村镇的创建活动,从具体事情抓起,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这项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动员广大农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切实把亿万农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各级组织,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履行好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不能超越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搞所谓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更不能增加农民负担搞强行摊派。要从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以农民得实惠为方向找准突破口。比如道路硬化和环境卫生以及医疗保健、文化体育等方面为切入点来抓文明村镇创建,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到实际利益,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采取“村民理事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民主管理。做到“群众的工作群众来做、群众的事情群众自主办”。与此同时,还要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创建活动的中心环节,在各项工作中更多地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突出人的素质的提高。要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努力探索和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从各种途径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是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根据不同的自然和经济条件,选定不同的模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切忌急功近利。要注重提高规划建设的层次和水平,避免千篇一律、风格单调的现象,要根据资源、环境等地理特征和风土人情等人文特征,因地制宜,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当地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合理布局教育、商贸等网点,完善农村医疗、文化、体育,以及供电、电视、电信、供排水等设施,确保生活眼务设施、功能的基本配套。在村镇建设中要突出重点,采取先易后难的方法,以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国道、省道、县道沿线,以及群众愿望强烈、基础条件较好的村镇为重点,着力抓好选点试点工作,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示范作用的新村镇,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推动新农村建设。要适应农民群众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新要求,倡导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四是充分整合财力、人力、物力等社会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中,各级党委、政府在继续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考评办法,狠抓落实的同时,要督促建设、卫生、计生、交通等各有关单位各负其责,通力配合,帮助搞好村镇规划、卫生、交通等有关工作:在开展村镇规划、建筑设计、道路勘察和设计,以及审批、办证等工作中,制定扶持文明村镇创建的优惠政策。尽可能只收取成本费,以减少创建费用;各级财政要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作为启动资金;要充分利用好以工代赈、农业、水利、能源等各种涉农专项资金;要大力发展村镇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增强乡村两级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要充分调动乡里乡亲的热心人投资,在本村本镇修路、建文化馆和图书室等公益事业;要努力做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配套和铺垫工作,并积极探索建立这项工作的长效机制。

标签:;  ;  ;  ;  ;  ;  

文明村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