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论文_张立田

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论文_张立田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杨官林镇黄家屯中心小学 063000

摘 要: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可见,提高数学课堂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数学教学 动手实践 有效性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动手实践活动

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何时教、确切的说就是数学课堂的目标是什么、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提升、取得哪些效益。看似简单的几个问题,可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时还有很多的始料未及。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如果不能熟练地把握教材体系,就难以有效地引领学生学习,教学的效率也就大打折扣。为了提高动手实践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在设计动手操作活动时,要认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操作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等进行精心设计,从而使操作活动成为有效的操作。

二、改变动手操作模式,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通常采用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等形式,学生习以为常,缺少新鲜感。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创新,巧用媒体技术设计各种新颖的操作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学得轻松、有趣、有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第七册《数学广角——沏茶》内容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媒体图片拖动功能进行操作、演示、体验,来演示学生不同的方案,使学生更加清楚、直观地感受整个沏茶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操作的过程,寻找出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一操作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趣激思,以思促学。

三、把握动手操作时机,促进课堂动手实践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猜测——探索——归纳——应用”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但一定要把握好时机,才能促进动手实践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内容时,我以问题情境为载体,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以认知冲突为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当学生感觉100米太长了,不容易操作,教师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说出:用10米、20米、30米……试试。教师提出动手操作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等形式来合作探究。我突发奇想,课前准备了泡沫和竹签,让两个小组的学生在上面亲自量一量、插一插。这种形式更直观、更形象,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去引导、帮助学生梳理,逐步发现隐含的规律,经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并没有结束,而是利用发现的规律,引导学生说出:假如50米、150米、200米、300米呢?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稍加思索便脱口而出。我看时机成熟,已水到渠成,便回到课堂伊始的猜测,最后根据规律来验证结果。此时的动手操作已不再是单纯的操作,而是学生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而进行的,是学生思维的产物,具有更明确的目的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动手操作指导,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注重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并非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而应该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使动手操作活动有序进行,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结论。

五、重视动手操作交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们借助语言把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来调节、整理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从教学上看,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就是启动了他的思维。学生的思维是发展的,也是存在个性差异的,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思维的起点、角度都会有所不同。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操作和思维,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展示交流机会,必须充分地让学生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通过表达交流丰富自己的认识经验,从而获得知识,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一切所能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使学生最终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张奠宙 《数学教育研究导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3]禹旭红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论[J].天津师范大学校报,2009期。

论文作者:张立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2月总第9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  ;  ;  ;  ;  ;  ;  ;  

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论文_张立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