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白细胞褪黑素受体的鉴定、定位及褪黑素对白细胞的作用机制和意义

人白细胞褪黑素受体的鉴定、定位及褪黑素对白细胞的作用机制和意义

陈向芳[1]2002年在《人白细胞褪黑素受体的鉴定、定位及褪黑素对白细胞的作用机制和意义》文中指出人白细胞褪黑素受体的鉴定、定位及褪黑素对白细胞的作用机制和意义褪黑素(Melatonin,Mel)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神经内分泌激素之一,过去认为它的作用仅是调节生物体的生理周期性节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Mel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发现它还具有调节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抗氧化、抗肿瘤等重要的生理、药理作用。由于这些作用的重要性,加上它所具有的小分子、脂溶性、以及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特点,深入探讨Mel的生理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已经明确了如此多的重要的生理作用,但Mel在生物体内作用的靶细胞、靶器官远未完全明确,这成为对Mel作用机制研究的障碍,因此对Mel作用位点的研究仍是Mel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目前已经有人报道Mel能调节免疫细胞和免疫系统功能,影响免疫细胞的增殖以及相应细胞因子的水平和相关基因的表达,但仍局限于单个或少数几个基因的研究。因此深入探讨Mel对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免疫细胞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运用多种实验技术和方法,旨在阐明以下几个问题:1.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粒细胞和HUT78细胞是否存在Mel受体,以及其具体类型和细胞内的分布特点;2. 观察Mel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HUT78细胞株是否具有促增殖作用,并确立最佳作用时间和作用浓度;3. Mel对病理状态下即2型糖尿病外周血淋巴细胞是否具有抑制其凋亡、促进其增殖反应的作用;4.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Mel刺激的T淋巴细胞株(HUT78)是否存在早期反应的免疫相关基因的变化。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研究Mel调节免疫功能的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结果:第一部分:方法:选择健康成年人,于清晨8:00左右抽取外周血,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淋巴细胞和粒细胞,HUT78细胞株购自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研究所,分别抽提其总RNA,以mt1和MT2两种引物进行RT-PCR,其产物经电泳,取其阳性条带自动测序仪测序;同时将所分离的淋巴细胞、粒细胞以及HUT78细胞分别制成细胞涂片,干燥、固定,以免疫组化Envision法进行染色。结果:<WP=6>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粒细胞和HUT78细胞总RNA进行RT-PCR产物电泳显示以mt1为引物的阳性条带(分子量相当于350核苷酸),但均无以MT2为引物的阳性条带(分子量相当于363核苷酸),阳性条带经测序结果表明扩增产物均与人类Mel受体亚型mt1的cDNA相吻合,但均无Mel受体亚型MT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粒细胞和HUT78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浆均可见mt1受体亚型蛋白的阳性反应颗粒(呈棕褐色),而均未见MT2亚型蛋白的表达,与RT-PCR结果相符合。第二部分:方法:应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Mel分别与人淋巴细胞和HUT78细胞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增殖的情况。 结果表明:单纯应用Mel或低剂量植物血凝素(PHA)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均无促进增殖作用,而当Mel与PHA联合培养则对淋巴细胞具有促进增殖作用,且在10-9~10-5M时有显着意义(P<0.05);但单纯应用Mel已经能有效促进HUT78细胞株的增殖,其作用浓度亦在10-9-10-5M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在浓度为10-7M、作用时间为24h时,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HUT78细胞株的促增殖作用最强,而Mel的促增殖作用可被Mel的受体阻断剂Luzindole逆转。第叁部分:方法:不同浓度的Mel与2型DM患者PBL共同培养,应用MTT法检测Mel对2型DM患者PBL增殖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el对2型DM患者PBL凋亡的影响,以及应用吖啶噔荧光活体染色从形态学检测细胞凋亡率用于观察Mel对淋巴细胞的影响。 结果 1. MTT法检测结果表明2型DM患者PBL体外培养24h后其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进一步显示DM组凋亡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44.93±3.49%比25.43±3.62%,P<0.01)。2. Mel对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人淋巴细胞均具有促增殖作用,但Mel(10-11~10-5M)对前者的促增殖作用尤为显着,同时能有效抑制2型DM组淋巴细胞的凋亡,且Mel浓度在10-7M作用最为显着。3. 吖啶噔荧光活体染色结果提示DM组PBL可见具有典型凋亡形态的细胞(凋亡率:25.02±11.28%):凋亡早期的细胞染色体浓缩并向核周边聚集,在核周边呈环状或颗粒状荧光;凋亡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浓缩,细胞核呈斑点状荧光,细胞膜呈泡状改变;晚期凋亡的细胞体积缩小,核高度浓缩,镜下即见高度荧光强度的小细胞或凋亡小体。而正常对照组(凋亡率:16.72±8.07%)和Mel干预的DM组<WP=7>(凋亡率:18.01±7.30%)则均较少观察到上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第四部分:方法:以包含408条人类免疫相关基因的DNA表达谱芯片检测人T淋巴细胞株HUT78细胞受免疫调节剂Mel刺激24h后早期的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分别抽提Mel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细胞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掺入荧光标记,同时与芯片杂交,通过扫描分析每一位置的荧光信息得到二者间基因表达的差异信息,从中筛查出早期反应差异表达基因。结果:T淋巴细胞株受Mel作用24h后,共筛选出112条基因表达差异,其中105条基因上调,7条基因下调。结论:1.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粒细胞以及HUT78细胞株中均存在mt1受体蛋白,同时检?

梁欣[2]2008年在《艾灸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松果体氧化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艾灸延缓衰老机理,以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为研究对象,以中医衰老理论为指导,以现代衰老松果体学说为切入点,通过观察艾灸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松果体中SODmRNA表达、HSP70表达、LF含量、松果体细胞数的影响,探讨了艾灸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松果体氧化损伤的干预作用,从分子转录及表达水平深入揭示艾灸延缓衰老机理,为艾灸延缓衰老应用于临床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艾灸组,空白组每日颈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次,模型组每日颈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1次,模型+艾灸组在每日颈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后,选用双侧脾俞、肾俞进行艾灸治疗,连续治疗6周,6周结束时,采集松果体,经固定、包埋、组织切片处理后,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及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别测定各组大鼠松果体SODmRNA表达、HSP70表达、LF含量、松果体细胞数,应用病理图文图像分析系统及细胞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图像采集及分析处理。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松果体中SODmRNA及HSP70表达显着降低(P<0.001,P<0.01)、LF明显含量增加(P<0.001)、松果体细胞数显着减少(P<0.001)。2与模型组相比,模灸组大鼠松果体中SODmRNA及HSP70表达显着增加(P<0.01,P<0.05)、LF含量显着减少(P<0.001)、松果体细胞数显着增多(P<0.01)。结论1艾灸可以在分子转录、表达水平上影响机体衰老过程中松果体的氧化损伤,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是:艾灸通过减缓LF在松果体中沉积,上调松果体中SODmRNA及HSP70的表达而干预松果体的氧化损伤,进而延缓松果体衰退进程。2艾灸通过对松果体氧化损伤的干预作用,减缓机体衰老过程中松果体细胞减少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松果体的正常形态及功能,从而延缓松果体衰老。这可能是艾灸延缓衰老的又一作用机理。

佚名[3]2004年在《作者索引》文中指出Vamla B抗BACP1抗体的制备及鉴定(1):30-33 Wernig A人源性成肌细胞和肌管细胞中β-Tubulin Ⅲ的表达(13):1157-1161 A 阿明长春瑞宾+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48例(8):743 结肠镜诊断大肠癌632例(11):1024 沙培林+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43例(12):1133 艾国平植入贫铀片大鼠血液和肝肾功能的变化(2):182-185 吸入贫铀粉尘和/或嵌入贫铀片大鼠体内铀的分布(6):503- 506

佚名[4]2003年在《中华肿瘤杂志2003年第25卷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指明说明 :( 1 )本索引主题词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 2 )冠有阿拉伯数字、西文字母、西文姓氏的主题词 ,按其后汉字的拼音排序 ;( 3)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 ,最后为起止页。A癌 ,肝细胞 层黏连蛋白与其α6整合素受体对人肝癌细胞表型的调

参考文献:

[1]. 人白细胞褪黑素受体的鉴定、定位及褪黑素对白细胞的作用机制和意义[D]. 陈向芳. 第二军医大学. 2002

[2]. 艾灸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松果体氧化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D]. 梁欣.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

[3]. 作者索引[J]. 佚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4

[4]. 中华肿瘤杂志2003年第25卷主题词索引[J]. 佚名. 中华肿瘤杂志. 2003

标签:;  ;  ;  ;  ;  ;  ;  ;  ;  

人白细胞褪黑素受体的鉴定、定位及褪黑素对白细胞的作用机制和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