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的回家路
谭世勋
不知不觉的,我离家来穗四十年了,不但思乡之情从未淡化,反而年龄越大乡情越浓,特别是过了五十岁,回去的欲望愈发强烈!这是为啥呢?我知道,是那令人魂牵梦萦的旧宅老树、田间地头、飘香瓜果,是那童年玩伴、邻里亲戚,更是那浓烈的手足之情、温馨的恋母情结!五十岁时我突然发现,老母亲已八十岁了!我开始变得恋母,害怕母亲离我而去,害怕失去当儿子的资格!于是最近十几年,特别是退休之后,为多陪老妈,我经常回乡下。
由上述研究可知,超声辅助对于食品原料中的类黑精提取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类比其辅助萃取时的优点,例如破坏细胞壁细胞膜,促进生物活性物质释放等,可以预测一些非热加工技术在类黑精方面的辅助提取的前景,如高静水压萃取、高压脉冲电场等。此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技术还有绿色、清洁,减少有机试剂使用的优点。然而,这些技术在类黑精提取方面的应用报道较少,属于较新领域。
这条回家的路,遥远而艰难!现在虽然方便多了,但还是相当麻烦、辛苦;从广州到徐闻县曲界镇我的老家,足足600公里,比很多朋友回外省的老家还要远!现在交通工具多样了,可乘飞机、坐高铁,但只能到湛江,再回乡下还有近200公里,两头都很不方便;可坐普快客列、搭豪华大巴到县城,离乡下也有40公里。我一般自己开车回去,全程不用驳接,随时可以出发,还能带更多东西。利用早起的习惯,我凌晨启程,错开车多的时间段,顺畅的话六个小时就能到家。
回想四十年的回家路,越往前看就越艰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回老家只能走国道,从广州到湛江500公里,再到徐闻县城158公里,再到乡下是40多公里的沙土路,全程700公里!我第一次来广州是1974年底,参加广东省第二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集体包车来回,虽然已减少很多麻烦,却少不了辛苦。回程第一天从广州经九江、龙江过两次汽车轮渡到阳江,第二天从阳江经湛江海湾、海康南渡河过两次汽车轮渡到徐闻县城,都是“两头黑”—天没亮就开车、天黑之后才到达;第三天才回到乡下。往返都是3天!当时的公路弯多狭窄、汽车质量差,时速能超过50公里的路段不多。1977年来广州读书、工作,前20年为省时省力省钱,一年只有春节才敢回才能回。冬天在九江、龙江、湛江海湾排队等候渡船,每个渡口往往需要一两个小时,天寒地冻风大,饥饿口渴衣单,有时还会下雨,冷风携雨吹来,身体会不由自主地颤抖。为缩短渡口排队时间,必须天没亮就开车,一天的路上时间超过十三四个小时,学生时没带水壶,没有矿泉水,常常是一整天都不喝水,好在当时没有常喝水的习惯。初来广州的几年,曾有几次为节省十多元车费,坐敞篷货车车厢回去,车速更慢,时间更长,也更辛苦,好在那时年轻,并不觉得难受,还感到蛮幸福的。当时还有“水陆联运”途经江门的路线:第一天晚上在大沙头码头坐船,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到江门码头,黑夜寒风中等两个小时才坐上大巴,天黑后到湛江住宿一晚,第三天才回到徐闻县城。我曾搭乘过几次。回家的这种艰难,我们亲历者都觉得不堪回首,现在的年轻人会觉得是天方夜谭了。
因为回家路途远耗时长,还给我留下终身遗憾!1987年我在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当教师,清明节的前一天上午,我刚好没课,接到系办公室送来的我父亲二次中风病危的电报,就即刻起身去省汽车站买票坐车往家里赶,心急如焚更觉路远车慢,第二天凌晨四点多赶到家,但父亲已在两个小时前去世了。据说父亲一直睁着眼睛等我,等着最挂念的儿子回来看最后一眼;是我姑姑实在不忍心,就骗他说我回来了,我父亲才咽了最后一口气,闭上眼睛。我现在想起那个情景,眼眶还会泪水打滚。
1.2.4 电泳检测。PCR扩增产物采用6%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电泳检测。点样后,1 000 V电泳预热30 min,上样后稳压1 000 V电泳60~90 min。电泳完毕后,用10%冰醋酸溶液(1 L)固定30 min,用2%硝酸银溶液染色30 min,用预冷的3%无水碳酸钠溶液显色,ddH2O漂洗1~5 min,室温下自然晾干。拍照、观察带型、统计结果数据。
肠息肉属于结肠与直肠隆起型病变,临床中将息肉分为增生性息肉、腺瘤样息肉、炎症性息肉、淋巴性息肉、幼年型息肉以及家族性息肉,其中临床最为多见的为腺瘤样息肉,临床认为腺瘤样息肉属于癌前病变,发展模式为增生性息肉转化为管状腺瘤,之后转化为绒毛状腺瘤,最终转化为早期癌或是浸润癌,此过程通过大量临床研究显示时间为8年到10年,所以在此期间需要及时并且有效的将息肉切除,避免肠癌的出现[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以往2年之内所接诊的肠息肉患者资料50例,所选50例患者全部接受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提供对症处理,总结5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做如下汇报。
回家的这条路,四十年的变化是巨大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国道弯多狭窄不平,路的基础是南下大军解放海南时修筑的,二十多年只是修修补补,没有像样的桥梁,人车过河靠轮渡。八九十年代,国道进行高标准升级改造,小桥大桥陆续架起,几个汽车轮渡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国道基本实现双向四车道,车速明显加快。九十年代,广佛高速、佛开高速、茂湛高速陆续建成。小汽车走“高速+省道”,十二三个小时就能到家了。进入本世纪,开阳高速、阳茂高速、湛徐高速相继建成,广州至徐闻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公路平坦了弯少了,距离也大大缩短了。现在又多了汕湛高速、包茂高速,多了可选择的路线。我早上六点从广州出发,可赶回乡下吃午饭呢。回到家的时间,从四十年前耗时三天,到后来十几个小时,现在仅需六个小时!
回家的这条路上,四十年来车辆变化是显著的。七八十年代,路上主要是货车、大客车,轿车不多,车辆的档次都不高,走得慢是因为路况差、汽车质量不高,但很少塞车。九十年代,路况大大改善,车辆档次明显提高,进口车明显增多,车速明显提高,如果没有交通事故,塞车还是较少。进入本世纪,特别是近几年,车辆快速增加,小汽车的比率明显增大,超大货车很多,货运、拉练、旅游等车队不断增多,单向双车道的高速公路难以承受重负,塞车变成为常态;发生交通事故,或者是春节、清明节等重大节假日,塞车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并不少见,道路成了巨大停车场!不但高速公路,连国道省道塞车也是常态了;甚至我们边远的家乡小镇,近五年来车辆也是急速增多,每逢重大节日,街道、过境公路竟然塞得水泄不通。
回家的这条路,四十年来的服务和管理变化同样巨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搭乘大客车,途中停车休息或者吃饭,上厕所肯定要捂着鼻子。现在的高速服务区,经过“厕所革命”,卫生状况大大改观,有的达到星级水平;餐饮品种多样,商品应有尽有,饥渴问题随即解决,累了也可自在小憩。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甚至县道,行车指引、各种标志不断完善、明显、规范。对路上车辆和行车监管,也经历了从少到多、逐步规范、更加人性化的变化。八十年代以前,只偶尔有警察在个别路段查车抓违章,罚款额有时还能“讲数”。九十年代高速公路有标示限速,但是抓违章不多,感觉那个年代开车是最爽的。进入本世纪的头十年,路上的摄像头如雨后春笋般长出来,越是容易违章的路段越多,有固定的、流动的,明显的、隐蔽的,交通警察的、社会人员的,还有修改数据弄虚作假坑人的,过往车辆成了某些地方“创收”的滚滚财源!我们每次开车回家几乎都收到“牛肉干”。近几年加大了整治力度,规范执法行为,为钱乱罚的现象大为减少,执法更加人性化了,有时对违章车辆是只登记不处罚。当然,多年来的“重罚”和法规教育,也使多数司机变得“乖乖地”遵守交通规则,更注重安全行车、规范行车了。
这条回家路四十年的变化,是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步的。但这条路远未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出行需要。湛江、茂名是我省第二第三个人口大市,粤西三个市的人口超过2000万,人流车流量大,再加上海南、广西的过往车辆快速增加,经常造成长时间长距离塞车,严重影响了人们出行,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粤西人民热切期盼尽早拓宽沈海高速开平到徐闻单向两车道路段,也希望到海南的高速铁路尽快建成通车。我衷心希望公路的服务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规范,司机们更遵章守法安全行车;企盼这条回家的路不那么令人生畏,充满欢乐;企盼回家的路更宽广、顺畅、平安!